□文/劉昆麗
(陜西警官職業學院 陜西·西安)
“十三五”(2016-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戰時期,也是建設富裕陜西、和諧陜西、美麗陜西的重要時期。為切實做好“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陜西省政府提出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是實現陜西省經濟“彎道超車”和富民強省戰略的必要路徑。
結合陜西省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1、省、市、縣三級要設立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2、加大省級小企業專項資金對小企業創業基地建設的支持力度;3、認真落實支持小型微型企業稅收政策;4、鼓勵市、縣政府設立小企業發展基金和創業投資引導基金;5、大力發展政府支持的融資性擔保機構;6、鼓勵駐陜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小型微型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建設力度;7、建立全省小型微型企業信用信息互通機制;8、支持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發展。
但陜西小企業發展起步較晚,規模相對東部發達省份偏小,企業整體質量不高、科技含量低、利潤不高,再加上陜西小企業融資渠道狹窄,融資環境惡劣,(2013年實施小企業會計制度后執行中也存在各種問題)使得陜西小企業在進一步發展壯大過程中困難重重。為提升小企業信息質量,推動小企業融資,解決陜西小企業發展的瓶頸,課題組做了大量的調研,從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進行分析,針對陜西小企業發展現況尋找存在的問題,對陜西小企業的發展進行指導,找到實施中的動力、能力和保障問題及對策。
(一)內部環境存在的問題
1、未能實現職務分離制度。在調研中發展,陜西小企業普遍存在管理者憑經驗管理,隨意性明顯的問題,企業內部人控制現象嚴重,小企業公司治理結構和決策、執行、監督等方面,缺乏科學有效的職責分工和制衡機制,實施管理的基礎工作薄弱,主要體現在:一是崗位設置未體現“不相容崗位分離”原則;二是崗位設置分工不明確,雖然部分企業建立了內部控制制度,然而未清晰界定相關主體的權責,造成多頭、交叉管理,制約企業戰略目標和經營目標的實現。
2、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內部控制制度相對不健全、不完善,雖然有一些小企業建立了這個制度,但僅僅存在于部分項目或業務上,導致內控制度流于表面形式,不能很好地達到其應有的效果。也沒有在實施的過程中就出現的偏差進行調整,使內部監督形同虛設。
3、風險控制能力薄弱。第一,風險管理意識不強,首先體現在企業內部缺乏風險識別機制。企業內部缺乏有效的風險評估體系。應對風險機制短缺,處于事后被動彌補的一種狀態;第二,沒有有效的風險防范措施,我們調研的大部分企業為追求高收益,違規經營,加大了企業的風險資產,同時也加大了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第三,風險評估方面的問題是小企業一般沒有一個專門的風險評估機構或全職的風險評估工作人員,不能專業有效地識別和分析風險,導致決策失誤。
4、從業人員水平不齊。陜西省小企業一個共同的重要問題是工作人員文化素質不高,在經營者結構中,主要是就地選取經營者。企業家依靠自己對市場的判斷能力和個人的冒險精神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沒有營造先進的企業文化,缺乏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和容留能力,缺乏系統和長遠的、有利于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人力資源政策。
5、會計工作缺乏指導。雖然小企業會計準則是順應小企業經濟發展要求而產生的,但由于舊制度的慣性延續影響還有小企業會計工作自身所攜帶的各種因素的制約以及社會整體環境的約束限制,新準則的實施仍面臨著諸多問題,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匯總分析,陜西中小企業會計準則執行率僅為38.54%。小企業會計準則頒布后,各地陸續進行了小企業會計準則的培訓,培訓的對象主要是基層會計人員,但培訓的效果并不佳。重要原因是,培訓的對象有限。沒有要求會計主管人員參加,導致在后期的會計實際工作中,主管人員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培訓過程形式化,未取得預期的培訓效果,存在轉換成本和抵觸情緒。
(二)外部環境存在的問題
1、國家促進和扶持小企業發展的一些政策和措施得不到很好落實。雖然近年以及今年上半年國家和和陜西省對小企業諸多扶持政策出臺,但調查發現實質上小企業緩慢發展的癥結之一,是政策落實不夠好。各部委各部門出臺的很多政策并不一定能夠落實,并且欠缺政策協調配套布局。在實際工作中,對中小企業的管理也較為分散,口徑經常不一致。管理范圍僅限于國有和集體中小企業,管理方式也有較強的行政管理特征。因此,常常導致政令不一,企業無所適從,從而進一步導致政府對中小企業的狀況和發展趨勢缺乏全面掌握,更缺乏對中小企業進行宏觀上的規劃、引導、監督和扶持,使政策效果缺少評估。
2、小企業信息質量不高,與銀行溝通不順暢,難貸款。融資難同樣是陜西小企業發展面臨的最大威脅,小企業自身規模較小、經營不穩定、風險性高,使小企業很難從銀行等金融機構得到貸款支持,再加上內部管理水平低下,資金利用效率低,更加劇了融資困難的問題。據調查,95%的陜西小企業的資金問題都得不到合理的解決,融資困難已經嚴重威脅到陜西小企業的持續發展。如何改善陜西小企業的融資環境,提高企業融資能力,成為了當前扶持小企業發展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項。
(一)加強小企業內部控制
1、合理建立內部控制制度,優化小企業內部環境。小企業應當盡量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會計人員彼此牽制,互相監督,做好會計資料保管工作;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環境也很重要,企業的管理人員要不斷強化自己的內部控制意識,嚴格要求自己,對企業的內部控制進行有效監管,單位負責人及管理人員要做到知法懂法、遵紀守法,發現財務方面存在舞弊現象時及時嚴肅處理;不斷完善激勵機制,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實現內部人員的有效控制。
2、建立職責明確的組織結構。小企業要實現業務目標,必須根據自身特點和需求,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管理層次及合理的組織機構。同時應基于權責一致性的原則,明確規定各機構的職責和權利,嚴格確定每個職位所需人員的數量,并根據崗位特點選擇合適的應聘者。為了保證信息暢通,企業應注意信息溝通渠道的建設,明晰組織“層次順序”,強調各部門的協調與合作。企業組織結構建設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經營成果及控制效果。
3、加強風險評估機制
(1)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機構。可專設財務風險控制機構,專門承擔財務風險預警職能;也可由企業的某些職能部門指定專人來承擔。預警組織機構的成員,一般由具有企業內部控制和現代經營管理知識及技術的管理人員組成,但要熟悉財務、審計和管理業務,同時還要聘請一定數量的企業外部財務、審計和管理咨詢專家參與。預警組織機構應相對獨立于企業組織的整體控制。
(2)完善財務信息傳遞、收集系統。對風險事項進行全面識別。建立對大量財務資料和信息規范傳遞、有效收集及系統分析的科學體系,才能及時發現每一個財務風險出現的征兆和環節。財務信息傳遞、收集系統是財務風險預警機制的基礎環節。在此基礎上對各類風險全面識別、及時應對,分清機會和風險,使企業能夠采取措施或者抓住機遇應對風險。通過企業風險事項識別體系的構建,確保管理者保持企業戰略目標不被偏離。
(3)對企業風險事項進行細分,建立財務風險分析、處理系統。將公司所面臨的各種風險細分為業務活動層面風險和公司層面風險兩個維度。業務活動層面的風險主要是指在企業管理職能及生產經營活動中所產生的各種風險,當企業所面臨的市場和所處的行業不同時,其所面臨的風險也不盡相同。導致企業產生公司層面風險主要有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因素。內部因素主要有組織風險、經營風險、財務風險、戰略風險;外部因素主要有法律法規、自然災害、技術因素、市場競爭、政治因素等。企業要根據自身特點,選擇合適的企業業務活動層面風險和公司層面風險因素劃分方法,并將企業所面臨的各種風險盡力識別,建立風險分析系統。分析企業財務風險出現點、原因,大小、類型,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及相應對策風險出現的原因,預防財務風險的出現或惡化,化解已出現的財務風險,盡可能減少財務風險給企業帶來的損失。
(二)加強會計系統控制,提高會計信息質量。調查發現,一些小企業由于自己的局限性因素,在會計準則的執行上缺乏專業性,無法準確地區分自己執行的是企業會計準則還是小企業會計準則。因此,各企業需要做到的是,盡可能地從自己的實際需要出發,組織相關人員腳踏實地地學習、理解小企業會計準則,深刻領會小企業會計準則的精髓,以保證會計信息的可靠性。
加強會計控制體系,一是建立適合小企業崗位特點的會計控制體系。由于中小企業業務量較少,會計核算宜采用集中核算的方式,由會計機構統一辦理,一般可由會計主管兼總賬會計、明細賬會計兼稽核。在職責劃分上應注意不相容職務的相互分離,財會人員與經濟業務事項的審批人員、經辦人員、財物保管人員的職責權限應當明確,并相互分離、相互制約;二是加強日常的核對制度,包括賬證核對、賬賬核對、賬表核對、賬實核對等,日常核對制度對保證會計記錄的真實、完整、正確,保證會計控制的有效性,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三是財務人員應認真執行財務制度上關于“嚴格控制、及時清理”的規定,在年終結賬之前,對本單位的各種款項進行準確分類、及時清理。另外,應根據款項的性質,將其及時轉入相關賬戶,并將之編進本年的決算之中。
同時,將監督檢查工作落實到位;應對財務活動進行定期分析,以此逐漸強化經費管理能力;對應收賬款業務中存在的違規違法行為進行嚴肅查處;按照法定程序做好壞賬的確認工作及核銷工作。行政單位的財務部門及人員不僅要對歷史負責,還要對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負責,為降低壞賬損失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提高融資能力。政府要進一步加大對小企業的支持力度,降低小企業融資成本。把促進政府、銀行、企業信息對接,搭建融資平臺作為重任。加強政府與銀行的戰略合作,成立政府主導的融資擔保機構;擴大金融服務小企業覆蓋面。一是通過創新更好發揮現有政策的作用。比如突破現有的一些擔保、抵押品等監管限制,對中小企業融資采取有別于傳統金融業務的流程;二是通過創新,引導政策性金融、開發性金融的資金支持中小企業;三是通過創新吸引市場力量和民間資本支持中小企業?,F在蓬勃發展的互聯網金融大多支持了中小微企業,需要做好政策扶持和保護工作,合理引導這部分資金服務實體經濟。還可以通過進一步發展私募股權市場、企業債券市場和票據市場、租賃市場,豐富資本市場的交易品種,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便利,也為他們降低資金成本創造條件。
[1]李欣.后危機時代江蘇省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問題研究[J].會計之友,2013.3.
[2]孫德政.企業內部控制現狀及完善措施[J].管理觀察,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