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亮亮
(安徽財經大學經濟學院 安徽·蚌埠)
電子商務是當下經濟發展大趨勢下的產物,是互聯網時代盛行的網店與客戶建立關系最后達成交易的平臺。目前,國內涉農的網站已超過3 萬家,其中農產品電子商務有4,000 家,淘寶、京東等國內大型電商企業都在積極拓展農村市場。2014年全國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額達1,000 億元以上,繼續保持翻番的速度增長,但這個比例僅占農產品銷售額的3%,與社會消費品網絡的相差7.6%,這個差距恰恰體現了農業電商巨大的發展潛力。
隨著各方電商紛紛大舉措地開辟農村電子商務這一“潛力股”,電子商務的“最后一公里”打響了農村爭奪戰。我國農村電子商務2014年銷售額已超1,400 億元,而電子商務在農村的滲透率才達1%,因此農村市場的潛力巨大。
(一)農村電商將帶來二三線品牌的新市場。在中國,二線以下城市的互聯網覆蓋率較低,但是根據2015年中國數字消費者調查報告可知,使用電子商務的消費者高達50%以上;在這幾年的發展中,農村電商緊跟城市網購規模,差距不斷減小,2014年農村網購額超1,800億元,預計2016年會達4,600 億元。
在我國大部分不發達地區,市場上的商品不僅質量差,價格還不便宜,農民想買實惠方便的東西還得進城,麻煩又不劃算,加之一些富裕農民群體的形成,確實還有很大的消費潛能。完全可以說,在經濟現代化下的今天,那些二三線品牌消費品,如果能看準時機,選擇農村市場,就可以避免一些與一線品牌的正面競爭,搭上經濟快速發展的順風車。
(二)農村電商帶來農產品品牌的新機遇。前幾年開始,農村電商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速度如此驚人,但是農產品品牌化的進程十分緩慢,與一些有影響力的互聯網品牌還有很大差距,傳統的農產品更是缺乏運用互聯網平臺來發展的思想,沒有很好地利用農村電商發展的趨勢來發展自己。當然,現在存在另一種農村電商的形式,不需要生產基地,主要以收購農產品為原材料來源,然后對農產品精加工、包裝、銷售樣式來實現換裝,提高農產品的價值。
與一般沒有區域性的消費品相比,農產品地域特色鮮明,具有品類上的高度同質性,卻有品質上的千差萬別,進而品牌的差異化應運而生,而且很有空間。目前,農產品缺乏突破區域限制的大品牌,而電商給了這一切可能。
(三)農村電商將帶來電商服務業的新空間。農村電商發展到今天,如果把經驗與教訓總結為一條,那就是電商已經過了單打獨斗的時代,沒有一個電商生態的成熟,就不會有一個地方電商發展的壯大。如果再說得明白一點,農村電商要抓,關鍵在電商服務,就像打造航空母艦一樣,給電商們提供一個起飛的平臺;目前,一些地方反映出的農村電商人才短缺,不會運營,最根本的原因還是電商服務沒有跟上,美工少,專業攝影少,頁面設計不會,客服水平低,后臺管理混亂,倉儲物流信息跟不上等等,都需要專業公司提供服務。
從目前的發展來看,電商正加速向服務專業化邁進,圍繞電商的各個環節正在加速成熟為一個獨立的電商服務門類,全國電商服務業規模已經超過1 萬億,而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的廣度與深度均十分蒼白,發展亟須的IT 技術類、運營服務類、營銷推廣類、市場研究類、倉儲物流類、品控保險類和電子商務整體外包類(電商整包類)大多處于荒漠狀態。如果說在城市競爭中力不從心的話,在城市水泥森林呆得膩歪了的話,在遠離他鄉而故土難離的折磨中浸淫已久的話,那些玩電商已經十分老到的年輕人回到縣城吧,那里不僅有事業上的發展空間,更有價值上的充分被尊重,還有重回故土的自由自在。
再以一般電商規劃為例,一般一個縣級電商規劃需要30 萬元左右,加上省市級、鄉村級、企業的、行業的等,一個省的電商規劃市場也在數千萬元。
(四)農村電商將帶來電商基礎投資的新藍海。電商雖然屬于時尚的輕資產模式,但并不意味著電商的輕資產不需要其他配套產業的支撐,一個發達的電商背后必須有發達的工業制造業來支持,也會有發達的物流業來配合,而農村電商還會涉及到一二三次產業的關聯與打通,恰恰是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的第六產業形態。
就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農村電商需要在以下方面加快投資:(1)縣域電商園區。整合電商企業、倉儲物流、產品檢測、配套生活服務等。預計僅陜西省每年將有3~5 個縣啟動建設,每個投資在億元以上;(2)電商孵化中心。集合運營服務、軟件服務、營銷服務、人才培訓、金融服務等,每個服務中心建設資金約在千萬元左右;(3)物流中心。承擔縣域快遞物流的分揀、交換、二次配送等,投資因電商規模而異;(4)信息化基礎建設。網絡改造、硬件升級、增值服務等。
可以說,整個農村電商將帶來數億級的投資新機遇。在宣布投資100 億元實施農村電商“千縣萬村”計劃后不久,阿里巴巴集團補充說,100 億元僅僅是一個開始,表明農村電商確實需要很大的投資強度。京東也提出了2015年下鄉總目標,即大量招募鄉村推廣員,建立500 家縣級服務中心。未來5年,蘇寧將建10,000 個鄉鎮服務站,覆蓋全國1/4 以上的鄉鎮。顯然,農村電商發展所需的硬件與軟件投資空間已經同時打開。
(一)電子商務是主要發達國家增強經濟競爭實力,贏得全球資源配置優勢的有效手段。掌握了電子商務也就掌握了未來的營銷模式,電子商務建立的基礎是一個能夠擁有自我展示能力的網站,電子商務的確是企業未來能夠迅速發展的一項重要基礎,電子商務解決了空間和時間上的問題,給了消費者更多的自由和機會,而且中間店家省去了在店鋪上的投資和精力,所以說目前價格普遍比實體店便宜。
電子商務的商業智能管理系統就是基于智能管理系統和在線決策支持系統相結合的基礎上,將智能化、集成化、協調化、網絡化及在線決策支持的思想融入到傳統的商業計算機管理系統之中,使其適應現代商業發展的規律與趨勢,成為提高國民生產總值的重要手段。改善和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多元化戰略必將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2015年1月26日,安徽省王學軍在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上所做的政府報告中提出,要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其中就包括加快建設農村電子商務試點省。
(二)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15年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0,715 億元,全國網上商品和服務零售額7,607 億元,同比增長41.3%,其中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0,007 億元,增長11.4%。
(三)在中央一號文件和政府工作報告的推動下,原本如火如荼的農村電商,呈現出更加繁榮的景象,阿里、京東等分別涌入農村。阿里的模式為網貨下鄉,農產品進城。而僅次于阿里的電商巨頭,帶著“發家致富靠勞動,勤儉持家靠京東”的口號實施著“家電下鄉、最后一公里”的模式,主要為農村消費者提供配送、安裝、維修、保養、置換等全套家電一站式服務。
(四)截至2015年6月底,安徽省全省共有1,073 家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用上農業互聯網技術,或開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營銷,其中295 家企業應用農業互聯網,經濟效益平均提高14.9%,778 家上網“吆喝”,半年銷售額達5,052 億元。
盡管各大電商都努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這片藍海,但只有解決根本問題,農村電商才能真正的利民惠民,成為下一個電商風口。
(一)加快農村電子商務平臺建設。一個高質量的電子商務服務平臺,不僅可以提供網上交易平臺,更是生產者或經營者決策、減災防災、制定計劃等的信息來源,是一個重要的風向標;同時,支持B2B、B2C、C2C 多種交易模式,為農戶和企業帶來便利,降低生產者和經營者從事電子商務的難度。
(二)基礎建設和服務體系。要想富先修路,這是“網貨下鄉”和“農產品進城”的基礎。在信息網絡覆蓋方面需由政府提供協助,利用現代科技的進步,建立起包括互聯網、電訊、郵政、媒體等在內的多種服務機構,為農村電商再發展提供發展空間。而一支及時、完整、真實的信息咨詢服務體系是必需的。它解決的不僅是經營者的相關困惑,也可以給網購技術困乏者提供服務,比如“嘿客”這樣的代購店。
(三)人才培養。作為當地農村電商,不可能從外地調取電商人才來幫助本地發展。所以,培養適合本地的、素質高的、專業的人才就顯得尤為重要。可以結合當地情況,定期開設培訓課,手把手地教農民學會各類電子商務技能,一方面可以提高勞動人民的素質;另一方面也可以為家鄉經濟發展培養一批專業、能干的農村電子商務信息服務團隊。
(四)物流進村。物流可以說是實現農村電子商務的奠基石。目前,比較火熱的物流公司有韻達、圓通、順風等,要想實現更好的發展,一個便捷且快速的物流體系是必不可少的。劉強東說過,農村物流可以用手扶拖拉機,而巢湖市就結合了郵政,把快遞送進村。
盡管農村市場規模龐大,但作為尚未完全開發的電商半荒地,農村市場要想全面激發出潛在的紅利,電商企業要想真正在農村市場獲利,讓農商成為“會飛的豬”,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1]李林,龍俊敏.我國電子商務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現代營銷(學苑版),2012.7.
[2]2015年3月~4月中國經濟發展動態[J].科技智囊,2015.5.
[3]李嘉.中小城市信息化進程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科技風,2015.8.
[4]李少輝.論多元化與專業化經營戰略[J].中國煤炭,2008.1.
[5]李彬.電商業粗放式發展面臨轉型[N].人民政協報,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