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和平 唐麗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震局,烏魯木齊 830011)
新疆農居的安居工程
溫和平 唐麗華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震局,烏魯木齊 830011)
2003年巴楚-伽師6.8級地震,使得新疆老舊民居建筑抗震設防問題凸顯。2004年自治區城鄉抗震安居工程啟動,至2010年期間共計建設農村抗震安居房185.7萬戶。2011年自治區將抗震安居工程更名為“安居富民工程”,在達到抗震設防標準前提下,提高建房標準,所建房屋結構類型全部改為具有抗震措施的磚木結構、磚混結構。至2014年,全區共建成安居富民農居122.8萬戶。
新疆抗震安居工程的建設內容是因地制宜采取各類構造措施,切實提高農村民居抗震設防水平,確保農居基本具備綜合抵御相當于當地基本設防烈度地震的能力。鑒于當時的經濟條件,多數抗震房建筑面積為40~70 m2。在南疆貧困且干旱少雨地區,建設部門推廣了木板夾心、木框架結構等質量輕、隔熱效果好的特色抗震安居房,經濟條件相對較好的縣市則多建設磚木結構房屋。在高烈度區的克州烏恰縣、阿合奇縣,建設了部分毛石混凝土結構農居,并依據當地高寒的特點,采用了土坯外墻保溫等改進措施。2010年后,自治區提高了安居工程建設標準,建設部門參照《砌體結構設計規范》(GB50003—2001)要求,按照《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村鎮建筑抗震構造圖集》(DBJT-57-04)、《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安居富民工程建設標準》等規范,設計和建造了面積80 m2以上、對屋蓋未作特別要求、采用圈梁和立柱等構造措施、具有當地抗震設防標準的磚木或磚混結構安居富民農居。
2004年以來新疆共發生5級以上地震60余次,其中包括5次6級地震和2次7級地震。由于安居工程的實施,有效地減輕了人員傷亡和地震災害損失,僅2015年7月3日皮山6.5級地震的Ⅷ度極震區造成3人死亡;2014年于田7.3級地震未造成人員傷亡,災區倒塌者均為老舊土坯輔助功用房屋,Ⅶ度區部分木架結構抗震安居房僅草泥脫落而結構未受影響,安居富民房均未受到破壞。據計算,震區因安居工程的有效實施,減少房屋經濟損失3.8億元,減少恢復重建經費12.9億元。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08年10月烏恰6.8級地震,國內無人員傷亡,安居工程房屋僅個別輕微破壞,而境外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邊境村落努拉村死亡70余人,震害嚴重;2011年8月阿圖什5.8級地震震中區西克爾鎮,244戶中僅3戶建了安居房,房屋震害十分嚴重,受傷21人。
將自治區安居辦、各地州市地震局搜集的有關安居工程數據,以及“新疆承災體數據庫抽樣調查”行業專項公里格網抽樣結果進行對比分析(附表略),能夠更加全面地把握新疆安居工程的基本情況。通過上述數據分析,可以對新疆不同區域農居的設防水平得到以下基本結論:
(1)依據安居工程的總體覆蓋率和實際地震中安居工程民居的抗震效果,可以認為安居工程基本解決了新疆的貧困地區(南疆的四地州、北疆重點設防區域和國家級貧困縣)農居的抗震設防問題,尤其是高烈度區的的農居抗震問題。
(2)北天山經濟帶部分縣市安居工程覆蓋率相對較低,但是由于其經濟水平相對較好,自建農居多數為磚木、磚混結構,因此,該區域具有一定的抗震設防水平;阿勒泰地區、吐哈盆地等低烈度區的部分縣市安居工程覆蓋率不高,其農居設防水平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