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秋文(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北京 100045)
“十三五”期間進一步搞好地震科技信息服務工作的思考
崔秋文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北京 100045)
在大數據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地震科技情報信息工作迫切需要拓寬資源范圍,建立涵蓋傳統文獻資源和新媒體資源的大數據資源體系,有效利用大數據技術,從而大幅提高信息服務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1)完善與健全地震科技情報信息服務平臺。①建立地震科技信息情報保障服務體系,分地區分學科地收集與地震相關的科技管理和學術信息,建設地震科技信息數據庫,全面開展情報信息研究,及時報道國際地震科學研究前沿學術動態、發展趨勢和有關法律法規,提出對策和建議,為地震科研工作提供信息支撐條件,為防震減災工作提供有效的情報信息服務。②建立地震系統數字科技文獻咨詢服務平臺。在初步建成的地震數字圖書館、地震科技情報快訊信息庫以及地震科技查新咨詢系統基礎上,加強外部文獻資源和內部文獻資源的收集、整理和服務功能,使地震系統科研管理和科技人員在網上就能獲得更多的所需要的信息和文獻。
(2)情報信息文獻資料庫專項工作。①國際考察文獻資料庫建設:中國地震局已與世界上幾十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雙邊的交流合作活動,同時,中國地震局還積極參加了有關國際組織的各項活動,每年還派出一些代表團出國考察訪問,以上合作活動和考察產生了大量的十分珍貴的可持續利用的參考文獻資源。建議立項建設“國際考察文獻資料庫”,讓地震系統共享國際自然科學的進步成果,及時、深入了解、系統跟蹤國外防震減災工作的最新進展,為地震局在國際合作交流以及開拓國際合作新領域中,提供最新信息和背景資料,起到參謀作用。②圖書館數字資源整合:圖書館數字資源整合的目標是提高數字資源的利用率和訪問速度,實現知識整合,實現二次文獻與事實性文獻的整合以及與原始文獻全文的鏈接,形成知識網絡,實現面向用戶的知識檢索與知識服務,讓使用者可以通過一個檢索入口檢索到幾乎所有的館藏數字資源。系統地收集與地震相關的科技管理和學術研究信息,使數字圖書館的服務和資源集合具有集成檢索功能,形成巨大的網絡,實現面向用戶的知識檢索與知識服務。③機構知識庫建設工作:在大數據環境下,在地震科技信息服務與創新工作中,地震系統要嘗試構建機構知識庫。機構知識庫以相關單位各種類型的科技成果、學術資源為基礎,建立一個完整、統一、權威、開放獲取的學術資源網絡平臺,促進知識共享與知識再創造,為有關單位內外用戶提供多層次的服務,促進地震科研成果的傳播、交流、展示和共享。
(3)地震系統科技情報研究與咨詢工作。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牽頭實施全局性、綜合性、戰略性的情報研究,協調和組織重大的課題調研,為“十三五”重點項目服務。各省局和有關研究所應進行有特色的、方向明確的、專業、專項情報信息研究工作,同時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參與局系統統一組織、統一規劃的情報研究工作。在提供全方位動態信息服務的基礎上,全局系統的重點情報研究項目應包括:國外主要災害應急機構工作調研;國外重大地震救災工作的啟示;多震國家緊急事務管理體系研究;國際主要地學項目進展;國外大中城市活斷層研究現狀與展望;城市生命線救災技術的開發和利用;海洋地震學研究前景預測;某些高技術在地震災害防御工作中的應用;國外防震減災綜合對策發展戰略的對比研究;國外救災裝備技術的開發與應用調研;地震保險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