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廣良/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專利代理機構股東合伙人資質研究
文/張廣良/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我國現行制度中有關對專利代理機構的股東或者合伙人資質予以限制的作法不利于我國專利代理行業的發展。我國應以《專利代理條例》修訂為契機,對專利代理機構股東或合伙人資質做出調整。對于為合伙制的專利代理機構,要求其合伙人必須具備專利代理人資質,或者個別合伙人可不具有專利代理人資質。對公司制的專利代理機構,對其股東是否必須具備專利代理人資質則可作出更為靈活的規定。此種修改將有助于我國專利代理行業打破發展瓶頸,更好地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和技術創新服務。
專利代理;股東資格;股東資格限制;知識產權
自改革開放以來,黨和政府非常重視知識產權工作。黨的第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要加強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健全技術創新激勵機制。國務院于2008年6月5日頒布的《知識產權戰略綱要》同樣提出了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戰略主張。作為保護發明創造、激勵創新的工具,專利制度必將在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發揮支撐和引領作用。
自1985年4月1日我國《專利法》施行以來,我國專利申請量及授權量逐年增長。2013年我國受理專利申請量達237.7萬件,專利授權量達131.3萬件。專利的申請、運用及保護,涉及復雜的技術及法律問題,需要專利代理人的參與。至2013年12月11日,經審批設立的專利代理機構僅1001家,領取專利代理執業證的僅有8861人,1.參見趙建國:《中國已通過審批的專利代理機構突破1000家》,來源國際在線網,http://gb.cri.cn/42071/201 3/12/13/6611s4356096.htm,訪問日期:2014年10月3日。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依我國現行法律規范2,專利代理機構的股東或者合伙人必須是專利代理人。本文以我國《專利代理條例》的修改以及專利代理行業現狀為背景,在系統研究我國專利代理機構的股東或者合伙人資質限制的淵源及目的、其他法域和國內相近行業的做法之基礎上,探討了對我國專利代理機構股東或合伙人資質予以適當放松的必要性及合理性,并提出了具體建議。
(一)對專利代理機構股東或合伙人資質予以限制的淵源
1985年9月12日,為配合專利制度的實施,原中國專利局發布了由國務院批準的《專利代理暫行規定》3.《專利代理暫行規定》于1985年9月4日由國務院批準,自1985年9月12日起施行。此規定已由1991年3月4日發布的《專利代理條例》所廢止。。該規定的發布促使了我國專利代理行業的興起。4.參王蕓:《論專利代理機構的建設與發展》,載《專利法研究》(2003),知識產權出版社2003年版,第166-175頁。1991年3 月4日,國務院頒布了我國第一部專利代理的法規《專利代理條例》5.此條例自1991年4月1日施行。。因我國當時尚處于計劃經濟體制階段,包括專利代理機構在內的中介機構基本上都掛靠政府部門及其下屬的企事業單位、高等院校或社會團體,有編制和財政經費保障,不存在合伙人或者股東,因此《專利代理暫行規定》和《專利代理條例》中均未涉及股東或合伙人資質的規定,《專利代理條例》只要求專利代理機構應當具有一定數量的專利代理人6.參見《專利代理條例》第4條的規定。。
2000年7月14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國務院清理整頓經濟鑒證類社會中介機構領導小組《關于經濟鑒證類社會中介機構與政府部門實行脫鉤改制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0] 51號,以下簡稱51號文件)。專利代理是納入清理整頓范圍的社會中介行業之一。7.參見國務院清理整頓經濟鑒證類社會中介機構領導小組2000年8月20日《關于進一步明確經濟鑒證類社會中介機構清理整頓范圍的通知》,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網站,http://www.mof.gov.cn/zhengwuxinxi/ caizhengwengao/caizhengbuwengao2000/caizhengbuwengao20005/200805/t20080519_21555.html,訪問日期:2014 年10月3日。2001年1月8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出臺了《關于專利代理機構脫鉤改制的實施意見》。該實施意見要求脫鉤后的專利代理機構應當改制為合伙制或有限責任制,合伙制由3名以上具有專利代理人資格的人員發起設立,有限責任制由5名以上具有專利代理人資格的人員發起設立。自此我國確立了對于專利代理機構股東或者合伙人的執業資格限制。
2003年7月15日,國家知識產權局頒布了《專利代理管理辦法》。該辦法第5條對專利代理機構的股東或者合伙人應當具有專利代理人資質作出了明確的規定。目前《專利代理條例》正在修訂之中。《專利代理條例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中對專利代理機構的股東或合伙人的資質做出了與《專利代理管理辦法》相同的規定。
(二)對專利代理機構股東或合伙人資質予以限制的目的
實踐中,有人主張應取消或者放寬專利代理機構股東或者合伙人的資質限制。而相關主管部門對此存在顧慮,認為取消股東或合伙人的資質限制將帶來如下不良影響或后果:1、影響專利代理行業的專業性;2、影響專利代理行業獨立、客觀、公正地執業;3、使專利代理行業淪為純粹商業行為;4、泄露申請人的技術秘密;5、增加專利代理行業的市場競爭,擾亂競爭秩序;6、導致非專利代理人非法執業;7、不便于行業管理;8、違反中介改制的精神。此種顧慮部分在相關部門對《專利代理條例》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所作出的如下說明中得以體現:“現行條例沒有對專利代理機構的合伙人或者股東規定條件。考慮到專利代理機構屬于專業中介服務機構,為保障委托人的利益,根據國務院有關中介機構脫鉤改制的精神,并根據實踐中的做法,草案明確規定了合伙人或者股東的條件以及不得作為合伙人或者股東的情形。”
其他法域對專利代理機構出資人的資質限制可以分為絕對限制模式和相對限制模式。其區別是是否要求專利代理機構的股東或合伙人具備專業執業資格。
(一)其他法域對專利代理機構股東活動合伙人的資質限制
經研究,筆者發現其他法域對專利代理機構出資人的資質限制可以分為兩種模式:1、絕對限制模式,如美國、日本和韓國,他們同中國一樣,要求專利代理機構的股東或合伙人必須具備專業執業資格;2、相對限制模式,如德國、英國、法國,他們為非專利代理人或者機構成為專利代理機構的股東或合伙人保留了一定空間。
1.采取絕對限制模式的國家
(1)美國
美國專利商標局明確禁止不具備執業資格的人開辦事務所從事專利代理業務。同時,美國把協助阻止未經批準的執業作為對專利執業者的職業道德要求之一。執業者不得與非執業者成立任何從事專利、商標或其他法律業務的合伙組織。這一限制被認為是防止那些不具備執業資格的人通過合伙或公司形式變相地從事專利代理業務或分享專利代理業務收入。9.參見37C.F.R.§ 10.49。
(2)日本
日本對于專利代理機構的出資人也有專業資質的限制。日本專利事務所分兩種:一種是弁理士獨自一人進行經營而不享有法人資格的“個人專利事務所”;另一種是依據專門職業法(士業法),遵循準則主義,由以組織形式開展業務的弁理士共同設立的、擁有法人性質之事務所——“專利業務法人”(特許業務法人)。
(3)韓國
在韓國,專利代理人可以設立一人事務所也可以成立法人事務所,但不能與非專利代理人共同合作開設事務所。不過,專利代理人和律師共同出資開設事務所,在各自的業務范圍內執業是可以的,法律對代理人與律師的比例或股權比例沒有限制。10.參見韓國《弁理士法》第7條。
2.采取相對限制模式的國家
(1)德國
德國專利代理人的執業方式包括個人執業、合伙執業和設立有限公司執業。以合伙執業和有限責任公司形式存在的專利代理機構,股東或者合伙人必須是專利代理人或者專利代理人協會成員、律師、公證人或者其他與專利代理業務有特定聯系的職業人。專利代理人必須占公司領導成員的大多數,并持有大多數的股份,未從事上述特定職業的股東沒有決定權。
(2)英國
英國專利局允許專利代理機構以公司法人、合伙、有限責任合伙、一人事務所等多種形式執業。對于合伙,要求:(1)至少有一名合伙人是注冊專利律師或者是已經在專利律師登記處登記的機構;(2)至少有75%的合伙人是已經在專利律師登記處或者商標律師處登記過的機構,或者符合特定條件的個人11.特定條件的個人包括:注冊專利律師、注冊商標律師、英格蘭或威爾士的律師、注冊的歐盟律師、注冊的外國律師。。對于律所或者公司,則要求:(1)至少有一名經理人是注冊專利律師;(2)75%的經理人,以及律所或公司的至少75%的股份是由已經在專利律師登記處或者商標律師登記處登記過的機構持有,或者符合特定條件的個人。12.同前注。
(3)法國
在法國,專利代理機構如果以公司的形式從事工業產權顧問執業,其可以采用職業普通合伙企業13.此類公司由法律規定的有資質的自由執業者作為合伙人或股東設立,目的是從事該自由職業活動,受1966 年11月29日法律和民法典第1845及以后條款調整。公司資產分成等份,在股東間可以自由轉讓,但向第三人的轉讓應取得至少代表四分之三表決權的股東的同意。除非法規或章程另有規定,每個股東均平等享有一個表決票,對收益享有等份的分享權。股東對公司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自由執業公司14.此類公司是自由職業者間建立的資合公司,商事公司。受1966年7月24日《商事公司法》調整。或其他的公司形式。如果采用其他的公司形式,須符合如下條件:A.董事會主席、總裁、管理委員會成員、獨任總裁、經理以及董事會或監事會的多數成員應具有工業產權顧問的資質;B.工業產權顧問持有過半數的股份和表決權;15.參見法國《知識產權法典》第422-7條,在公司由一個或幾個工業產權顧問與主營以下主要業務的其他服務提供者組成時,工業產權顧問的股權比例可以是25 %: 樣品生產,許可的供求中介,商標設計,創新的資助。C.任何新股東的加入都應事先取得董事會、監事會或經理的同意16.同前注。。
(二)國內相近行業的法律規定和探索
1.采取絕對限制模式的行業
依現行法律規定,我國律師和會計師行業禁止不具有執業資格者成為合伙人或者股東。
(1)律師行業
我國《律師法》第14條中規定,律師事務所是律師的執業機構,設立人應當是具有一定的執業經歷,且三年內未受過停止執業處罰的律師。《律師法釋義》對此的解釋是:律師事務所是律師的執業機構。鑒于律師事務所對律師執業具有重大影響,因此規定律師事務所的設立人應當是具有一定執業經歷的律師。
(2)會計師行業
《會計師事務所審批和監督暫行辦法》(財政部令第24號)17.《會計師事務所審批和監督暫行辦法》于2005年3月1日起施行。第6條規定,注冊會計師可以申請設立合伙會計師事務所或者有限責任會計師事務所18.參見《會計師事務所審批和監督暫行辦法》第7條。。第9條規定,會計師事務所的合伙人或者股東,應當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證書。
2.進行創新探索的行業
(1)資產評估師行業
資產評估行業和會計師行業同屬于財政部管理,但政策并不一致。2005年5月11日頒布的《資產評估機構審批管理辦法》19.《資產評估機構審批管理辦法》,2005年6月1日起施行,2011年10月1日廢止。確立了資產評估機構管理新體系,創造性地引入不具有注冊資產評估師資格的人員擔任合伙人或者股東。《資產評估機構審批管理辦法》第13條規定:“資產評估機構根據內部管理需要,在符合本辦法第十條至第十二條規定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增加一名非注冊資產評估師的自然人擔任行政管理合伙人或者股東,其具體條件另行規定。”
(2)稅務師行業
財政部主管下的稅務師行業也在進行積極探索其他相關資格出資設立稅務師事務所的可能性。《注冊稅務師行業“十二五”時期發展指導意見》要求:“加快推進行業業務結構和規模結構調整,提高事務所承接綜合性業務的能力。探索以注冊稅務師資格為主體,融合其他相關資格出資設立稅務師事務所的可行性。”
3.限定高級管理人員或者從業人員專業資格的行業
(1)保險公估行業
保險公估機構是指接受委托,專門從事保險標的或者保險事故評估、勘驗、鑒定、估損理算等業務,并按約定收取報酬的機構。《保險公估機構監管規定》第8條規定,保險公估機構的董事長、執行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符合規定的任職資格條件,而對股東、發起人或者合伙人則未做專業執業資格要求。
(2)證券行業
《證券法》第124條規定,設立證券公司, “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20.《證券投資基金行業高級管理人員任職管理辦法》所稱證券投資基金行業高級管理人員(以下簡稱高級管理人員),是指基金管理公司的董事長、總經理、副總經理、督察長以及實際履行上述職務的其他人員,基金托管銀行基金托管部門的總經理、副總經理以及實際履行上述職務的其他人員。應當具備任職資格,從業人員具有證券從業資格”,同樣未對股東、發起人做出執業資格
專利代理制度是市場經濟的產物,專利代理機構要在市場競爭中立足與生存,必須按照市場規律辦事,因此適度放寬其股東的資質要求具有必要性及合理性。的限制。
(3)期貨行業
《期貨公司管理辦法》第6條規定:“申請設立期貨公司,除應當符合《期貨交易管理條例》第十六條規定的條件外,還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一)具有期貨從業人員資格的人員不少于15人;(二)具備任職資格的高級管理人員不少于3人。 該辦法并未對股東的資質做出限制。
現代知識產權制度是市場經濟的產物,專利代理制度亦然。專利代理機構若想在市場競爭中立足與生存,必須按照市場規律辦事,即遵守法律、接受監管、提高服務水準、客戶利益至上,這些也是客戶最為看重的、代理機構應具備的素質。這也從另一方面證明,取消專利代理機構出資人專業資格限制而帶來的種種顧慮,如不方便對其進行管理、使專利代理行業淪為純粹商業行為、可能泄露申請人的技術秘密等,實屬不必。適度放寬專利代理機構股東的資質具有其必要性及合理性。
(一)有助于解決我國專利代理行業發展中的現實問題
我國專利代理行業發展近30年,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但是我國專利代理行業也面臨著一些發展瓶頸,專利代理人數量不夠、能力不足、規模過小、地域不均衡等是其中最為突出的問題。
1.專利代理人數量不足
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專利申請的代理率是63%,這一數字創下了近年來新低。專利代理人數量偏少和專利代理行業能力不足是其重要的原因,這已經成為制約專利代理行業,乃至整個專利事業發展的瓶頸,必須著手予以改善和提高。21.參見裴紅、劉陽子:《專利代理行業要實現高質量的快速發展—訪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賀化》,來源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http://www.sipo.gov.cn/jldzz/hh/zyjh/201207/t20120727_730583.html,訪問日期2014年10日2日。
2.專業能力不足
專利代理人隊伍仍存在知識更新緩慢、知識結構不合理、無法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的現象。專業能力不足,是缺乏培訓的結果。培訓需要投入。不論是大中小規模的專利代理機構,均有培訓的需求,因此需要資本投入。
3.行業規模過小
擴大規模是專利代理行業發展的需要。《專利代理行業發展規劃(2009年—2015年)》提到:“到2015年,要實現以下目標:專利代理機構發展水平大幅度提升。專利代理行業規模進一步擴大……為自主創新提供有力支持的…專利代理機構大量涌現。特色突出、專業水平高的優秀專利代理機構達到100家以上。”22.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代理行業發展規劃(2009年-2015年)》,來源中國專利信息中心網站,http:// www.cnpat.com.cn/show/pkb/PKBInfo.aspx?Type=18&PKBID=156,訪問日期:2014年10月3日。專利代理機構規模偏小的原因很多,資本限制是其一。由于專利代理人自身是技術出身,非合伙人的專利代理人本身并沒有太多的資本積累。專利代理機構的合伙人或股東必須是專利代理人,法人或非專利代理人不能成為專利代理機構的股東。這樣的限制條件也限制了專利代理機構的服務和壯大。23.參見聶世海:《關于<專利代理條例修訂送審稿>;的幾處爭議》,來源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2511869&PostID=33396281,訪問日期:2014年10月5日。
4.發展不均衡
我國專利代理行業能力面臨著區域發展不均衡的問題,中西部地區二三級城市的專利代理機構少,服務形式單一,業務素質偏低,人員老齡化問題嚴重。當地專利代理人和專利代理機構的缺失或者水平落后,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當地技術創新水平和保護。
(二)滿足行業發展的資本需求
適當放寬代理機構的股東或合伙人資質,準許資本投入代理機構能在以下方面解決我國專利代理行業的現實問題。
1.有助于隊伍建設
無論是專利代理人數量不足,還是專業服務能力不足,都屬于隊伍建設的問題。專利代理人隊伍建設難以適應形勢快速發展的要求,并不是非專利代理人成為專利代理機構的股東能夠直接解決的,但是允許外部投資進入,有可能吸引具備專利代理人資格者從事代理行業,并通過優厚的待遇留住優秀人才,也可使專利代理機構增加培訓的投入成為可能。
適當放寬代理機構的股東或合伙人資質,有助于解決專利代理行業發展中的現實問題,滿足行業發展的資本需求和管理需求,也能適應未來發展的趨勢。
2.有助于擴大規模
規模化已成為當今法律服務(包括專利代理服務在內)發展的一大趨勢。規模的擴張有利于開發新客戶,有利于更好地滿足客戶和社會對法律服務的需求,增加了客戶的選擇機會。但與其他行業不同的是,法律服務機構擴張所需的資本不能從資本市場上籌集,這使得法律服務機構擴張舉步維艱。24.參見鄧輝:《非律師投資律師事務所合法化問題探究》,來源“律師文摘網”,http://www.lvshiwenzhai.com/show_article.aspx?id=148,訪問日期:2014年10月6日。資本的不足同樣影響了專利代理機構規模的擴大。
3.有助于改善技術設施
專利代理行業實行電子申報系統,專利代理人要進行大量的檢索、與客戶進行充分的溝通,計算機以及其他以技術為基礎的設備(如案件管理系統、檢索數據庫)在專利代理工作的使用日漸普及,在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時,也大大提高了技術設施的成本。而專利代理機構的資金積累或者融資能力相對有限,客觀上阻礙了專利代理行業對于新技術的使用,也必然影響了專利代理行業的整體工作效率。
(三)滿足行業發展的管理需求
專利代理機構作為企業,不僅要進行案件流程管理,還需要進行全面的企業管理。而專利代理人都是工科出身,無論是教育背景還是他們的資金實力都可能有限,作為股東或合伙人的專利代理人不僅要管理代理機構,還要從事專利代理業務,這致使他們無法抽出充分的時間管理代理機構,同時也不具備充足的管理經驗。
專利代理人基本上都是理工科技術出身,有知識,卻不一定有資本;有技術,卻不一定懂得管理和市場營銷。如果繼續堅持只有專利代理人才能成為專利代理機構的股東或合伙人,將使我國專利代理行業只能依靠內部的資本積累和管理積累,這是一種原始的自然增長模式,不可能適應我國經濟增長和技術創新的跨越式發展。
(四)滿足未來發展的趨勢
筆者認為,非專利代理人成為專利代理機構股東或合伙人并不會對專利代理行業造成沖擊,反而會適應未來發展的趨勢。
1.法律對股東資格限制呈現減弱走勢
法的價值觀念隨著社會發展而變化。股東資格的法律規則,也因社會的發展和法律價值理念的發展而變化。目前,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法律對股東資格取得的限制呈現減弱的走勢,有關股東限制法律規范的變化,總是一次次放寬股東資格邊界的范圍,擴大單個主體成為股東的可能性。25.參見沈明貴:《股東資格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64-65頁。
2.中介服務日漸綜合的趨勢
《知識產權服務業的指導意見》指出,知識產權服務業存在政策體系不完善,市場主體發育不健全,高端人才匱乏,綜合服務能力不強等問題,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亟待著力培育發展。26.參見《知識產權局、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農業部、商務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版權局、林業局關于印發〈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知識產權服務業的指導意見〉的通知》,2012年11月13日發布。
對于專利代理行業而言 ,其傳統業務為專利申請、復審及無效等。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及技術的進步,市場對專利代理行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專利代理人的業務范圍在不斷擴大。技術轉移、技術許可及技術出資等業務無不需要專利代理人的參與。和傳統業務相比,上述新興業務給代理人帶來的收益更大,同時經營風險也大增。在此情況下,應允許資本的投入,以增加代理行業應對風險的能力。
此外,在專利代理、律師等中介服務業,均出現了提供綜合服務的趨勢。比如國內外律師事務所和專利代理機構的融合,目前也有一班人馬(分為幾大業務組)幾塊牌子的現象,就是適應不同行政許可的要求,但同時力求能夠滿足客戶的綜合性服務要求。這樣的綜合服務機構,不能要求合伙人或者股東都有專利代理人資格證及律師資格證。開辦專利代理業務的律師事務并不要每個合伙人都是專利代理人。為促進專利代理機構及代理行業的壯大,對專利代理機構的投資人的范圍應適當放寬。
3.股權繼承和轉讓的必然要求
如上文所言,在我國專利代理行業發展的初期,是準許非專利代理人作為代理機構的股東的。而隨著政策的變化,非專利代理人已無法成為代理機構的股東,這使得專利代理機構股權的繼承和轉讓遇到了法律障礙。盡管現在涉及專利代理機構股權繼承與轉讓的糾紛較少,但是隨著專利代理行業的規模壯大和持續發展,此種糾紛必將成為常態。因此,若不進行制度創新,賦予非專利代理人以專利代理機構的股東資格,必然將影響現任專利代理機構出資人的積極性,影響著專利代理行業的穩定和發展。
4.做大做強和國際化的趨勢
隨著我國知識產權制度的發展,我國的知識產權服務業已經實際運行了近30年,為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是,缺乏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知識產權服務企業和品牌這一瓶頸仍然存在。因此,我國應全面提升知識產權服務層次,培養一批具有國際知識產權服務能力和素養的高水平人才和行業品牌,而資本是代理機構做大做強和國際化的重要保障。而且,唯有如此,才能使我國知識產權服務業提升水平,走向世界。27.參見肖瀟、趙建國:《提升知識產權服務水平打造高端國際服務品牌——專家解讀<關于加快發展高技術服務業的指導意見>》,來源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http://www.sipo.gov.cn/mtjj/2012/201202/t20120210_644345.html ,訪問日期:2014年10月6日。
在研究了專利代理行業立法歷史、其他法域及專利代理相關行業的經驗,以及分析了取消專利代理機構股東或合伙人資格限制的種種顧慮的基礎上,筆者認為,結合我國專利代理行業發展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非專利代理人投資專利代理機構有其必要性及合理性。鑒于有限責任公司制更加充分地體現出投資與經營管理分離的特點,筆者建議在我國《專利代理條例》在修訂時,立法者應區分專利代理機構中的有限責任制及合伙制兩種組織形式之差異,對股東與合伙人在專利代理人資質上采取不同的標準。對于為合伙制的專利代理機構,要求其合伙人必須具備專利代理人資質,或者個別合伙人可不具有專利代理人資質。但對公司制的專利代理機構,對其股東是否必須具備專利代理人資質則可作出更為靈活的規定。為此,筆者對《專利代理條例》有關代理機構股東的資質提出兩種方案:
方案一
借鑒我國保險公估機構、證券登記結算機構和期貨公司的對其股東不作限制,而對其董事、高級管理人員資質予以限制的做法,要求專利代理機構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應具備專利代理人資質。
方案二
借鑒德國、英國、法國的做法,以及我國資產評估行業吸收非資產評估師股東/合伙人的做法,筆者建議相關規定要求專利代理機構具有專利代理人資格的股東的持股比例不低于50%,其余股份可由不具有專利代理人資格的自然人持有。
根據合伙制與有限責任制的差異,建議保留合伙制中對合伙人的專利代理人資質限制,而對有限責任制的股東的專利代理人資質采取靈活的限制方式。
《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已經確定了中介服務機構的發展目標。中介服務機構要向市場化、專業化、規范化、規模化方向發展;要培養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建立誠信體系,提高基礎保障條件,提升國際化水平。在梳理現有法律規定的立法淵源和考量的基礎上,結合國內外同類或相近行業的發展實踐,分析我國專利代理行業中發展中的現實需求,筆者認為:區分專利代理機構合伙制與有限責任制兩種不同的組織形式,保留對合伙人的專利代理人資質限制,或者規定個別合伙人可不具有專利代理人資質;而對有限責任制的股東的專利代理人資質采取靈活的限制方式,將有助于我國專利代理行業打破發展瓶頸,促進國家知識產權事業的發展,更好地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和技術創新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