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麗 王慶龍
(貴州省甕安縣中醫院 貴州 甕安 550400)
冠心病是目前發生在老年人身上最為常見的疾病之一,它的病情發展迅速,特別是對于中老年患者來說,很多患者由于病情急未得到及時的治療而發展成為心律失常,并最終導致心力衰竭威脅到患者的生命[1]。室性心律失常是臨床上冠心病最為常見的病癥表現,同樣也是導致患者死亡的主體因素,具有較高的危險性。我院為研究胺碘酮在治療冠心病心律失常方面的療效,選取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進行治療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40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齡54~74歲,平均年齡(63.1±3.4)歲;觀察組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56~75歲,平均年齡(64.7±4.1)歲。所有患者中56例為穩定性勞力性心絞痛,26例不穩定性心絞痛,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心悸、胸悶胸痛癥狀,病程2個月~8年,患者在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老年人常見疾病方面以及病程進展無顯著差異(P>0.05)。
1.2 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均進行常規的抗心絞痛治療,在治療前約半個月的之間停用抗心律失常藥物,在常規治療冠心病的基礎上,對照組采用口服口服普羅帕酮,150mg/次,一天3 次;觀察組患者口服胺碘酮片,200mg/次,在治療的第1周一天3次,在第2周減少為一天2次,第3周進一步降低為一周1次,隨后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調整藥物的用量。所有患者均治療8周的時間,治療后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療效,記錄治療前后心電圖的變化情況。
1.3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癥狀以及心電圖表現均恢復正常,心律失常的病癥逐漸消失;
有效: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和癥狀有了顯著的改善,心電圖檢查有明顯恢復;無效:患者經治療后無明顯改觀,心律失常沒有得到改善[2]。
1.4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數據統一以(±s)的形式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電圖檢查結果比較:患者在治療前室性期前收縮數和短陣室速數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經過治療后,觀察組的室性期前收縮數和短陣室速數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見下表1。
2.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5.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7.5%,兩組患者療效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見下表2。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最為常見的危重病之一,極易造成患者心肌缺血進而引發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死亡率高,往往因得不到及時的治療而猝死。如何有效地利用藥物治療心律失常是臨床上控制患者死亡率的重要一環。目前常用的抗心律失常的藥物為胺碘酮片,它是廣譜抗心律失常藥物,具有擴血管、抗心肌缺血等作用[3]。胺碘酮的作用機制復雜,可通過對鉀離子通道的抑制來延長動作電位時間,進而加長效不應期的效果,減緩心肌的傳導速度。胺碘酮在機體內的吸收緩慢,具有非競爭性抑制α和β受體的作用。在利用胺碘酮片進行抗心律失常治療后,患者的外周血管阻力得到降低,同時冠脈血管得到擴張,心率減緩,心肌的耗氧量得到了降低,更重要的一點是胺碘酮片沒有神經、皮膚方面的不良反應發生,不會加重心血管病患者的負擔[4]。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電圖檢查結果比較
從以上的研究結果來看,觀察組患者服用胺碘酮進行治療心律失常的總有效率達到了95.0%,和對照組的77.5%相比差異顯著;并且在兩組患者治療后觀察組的室性期前收縮數和短陣室速數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由此表明表明胺碘酮在治療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方面的效果要好于普羅帕酮。
綜上所述,采用胺碘酮治療冠心病心律失常具有顯著療效,值得臨床推廣。
[1] 杜紅全.40例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2,9(1):147-148
[2] 彭乾.胺碘酮治療室性心律失常83 例臨床分析[J].醫學信息,2011,7(1):3289-3290
[3] 董作來.胺碘酮治療心律失常的臨床療效觀察[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2,20(9):1500
[4] 洪浩江.胺碘酮治療50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療效觀察[J].吉林醫學,2012,33(18):3908-3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