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年青
(貴州省納雍縣中醫院 貴州 納雍 553300)
分層管理是源于企業文化的一種管理理念,已付諸于實踐,護士分層管理模式是將護士職責進行組織層次劃分,建立新型的責、權、利統一的護理管理組織形式,積極探索和逐步推行護士的崗位準入和分層次使用,規范護理工作范圍和界定護士工作職能,將崗位工作職責、技術要求與護士的分層次管理有機結合,以提高工作效率,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1]。我院2010 年以來進行分層管理,調動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對提高護理管理質量起到積極的作用,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本院婦產科及骨傷科2 個科室的38 名護理人員分為分層管理模式組及傳統管理模式組,每組19 名,分層管理模式組:年齡19 -43 歲,平 均(31.8)歲。本科1 名,大專10 名,中專8 名。傳統管理模式組:年齡20 -42 歲,平均(30.7)歲。本科1 名,大專11 名,中專7名。兩組護理人員一般資料比較,P >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分層管理[2]根據護士的學歷、職稱、綜合能力和從業時間等要素,將19 名護士分為三層管理方法。即一級基礎護士8 名、二級責任護士10 名,三級組長護士1 名。①一級基礎護士,取得護士資格證并注冊,對醫學和護理學有關基礎知識能熟悉掌握,能完成患者的基礎護理和生活護理,能及時準確記錄各項護理評估及措施,并參與健康宣教,參與夜班值班。主要從事基礎護理工作,執行一般專科護理與治療,幫助患者活動并觀察記錄患者的生命體征,同時需要協助二級責任護士做好各項護理工作;②二級責任護士要求有5 年以上的臨床工作經驗,3 年以上專科臨床工作經驗,有較強專科理論知識和技能,有獨立評估和護理重癥患者能力,具有一定的帶教能力,有一定的應急能力及風險評估、防范能力,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全面負責患者的護理及管理,指導下級護士的工作;落實重癥患者的各項護理措施,檢查下級護士的護理措施并修訂護理計劃。加強監督分層管理,搞好護理質量控制及危重患者的護理、醫囑的處理以及護理病例書寫和指導督促。一級基礎護士工作;③三級組長護士要求大專以上學歷,職稱護師以上或有10 年以上的臨床工作經驗、5 年以上的專科工作經驗,具有一定的教學和科研能力,有扎實專科護理知識和技能,有較好的溝通及人際交往能力;有較好的應急、風險評估、防范能力。對患者尤其是危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檢查護理措施及醫囑執行情況;指導下級護士完成疑難護理工作并對其護理質量作出評估;指導重危病人的管理和搶救,能勝任高風險、高難度的護理操作,對專科疾病知識的咨詢能作出正確解答。主要是協助護士長從事護理管理、護理教學和掌握并傳遞新技術,同時督促一級基礎護士、二級責任護士開展工作。
2.1 分層管理前后患者滿意度比較 采用問卷調查,各500 名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情況比較(見表1):P <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工作滿意情況比較[例(%)]
2.2 分層管理前后護理質量及醫生、實習護生滿意度比較 采用問卷調查,醫生、實習護士各30 名,對護理工作的滿意情況比較,P <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分層管理前后護理質量及醫生、實習護生滿意度比較[例(%)]
2.3 統計學方法 組間比較采用V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分層管理是一種新興的護理管理模式,它通過明確護士崗位職責、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逐級實施管理,充分激發護理人員的進取精神及工作積極性,有效鍛煉護士的工作能力及增強護理人員的主動服務意識,提升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從而促進臨床護理質量的提高[3]。采用分層管理與傳統的管理模式不同,分層管理把護理人員進行優化整合分配,根據護理人員的學歷、職稱、綜合能力和從業時間進行具體的工作安排,不同學歷、職稱、綜合能力和從業時間的護理人員承擔不同的工作,讓護理人員的潛在能力能充分發揮,能夠展示一技之長,能較好的作出工作決策,也能充分利用護理人力資源。同時為培養臨床護理專家和專科護士打下基礎。傳統的護理管理模式沒有把護理人員根據學歷和職稱、綜合能力和從業時間等進行使用,人力資源得不到合理利用,護理質量得不到顯著提高,護理隊伍整體素質提升緩慢,由于責、權、利不明確,護理人員學習和工作積極性、主動性的提高受到很大限制。我們有重點地選取兩個病區實施分層管理,作出綜合評估,并把分層管理前后的結果進行詳細的對比。實施分層管理,能照顧護理難度較大和對技術要求較高的患者,每位護士必須經過堅持不懈學習專業知識及護理技能,在學歷、職稱、綜合能力等方面符合要求后才能提升到上一層級,使護士個人職業生涯的發展空間得到了更好的拓寬,增強了高層級護士的工作信心,同時鞭策低層級護士,使之看到發展前途和希望,更加努力提高自身能力。
分層管理后明確了護理人員的職責,增加了護理人員在病房的時間,增強了護理人員的責任感,讓護理人員各盡所能、各施所長,使護理人員對其工作滿意,大幅度提高了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實施分層管理,從而提高患者滿意度。同時改善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增強責任心,有利于及時發現并積極解決各種問題,并能提高服務質量。同時營造護理隊伍中比學趕幫超的工作氛圍,適時地對患者進行個性化指導有助于增強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度,因而增加依從性,更好地配合治療,使護理質量再上臺階。通過以上比較我們可以看出,實施了臨床護理的分層管理后,護士主動服務明顯增加,改善了服務態度,給與患者的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也有明顯增加。同時,護理部質控組成績得到提高,醫生、實習護士對分層管理后的滿意度也得到提高。
[1] 鄭亞華,張天華,周亞紅,等.分層管理在優質護理示范病房的應用[J].醫院管理論壇,2012,3(29):46 -48.
[2] 王正英,劉曉芳.層級全責護理模式對基礎護理質量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08,23(11):7 -9.
[3] 洪慧革,瑪依努爾買合蘇提.分層管理模式對提高護理質量的效果研究[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4,34(8)0:186 -1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