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武
(湖南省懷化市第一人民醫院 湖南 懷化 418000)
SCI 是一種臨床上較為多見的疾病,多由外傷所致,可出現多種并發癥,如引起排尿障礙可引起神經源性膀胱,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排尿是一種復雜的反射活動,是受神經系統控制,適量排尿有利于有毒物質的排出并沖刷尿道細菌,能有效地預防泌尿系統感染。若患者尿路感染反復發作,日久不愈,甚至可引起腎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因此,有關膀胱功能的康復護理則顯得尤為重要。筆者在此就我院收治的60 例患者的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觀察病例均為我院2013 年1 月到2015 年2 月確診的患者。共入組60 例,治療組30 人:男17 例,女13 例,年齡(31.65 ±12.00)歲,病程(6.65 ±2.08)月;對照組30 人,男14 人,女16 例年齡(32.65 ±11.37)歲,病程(6.36 ±1.99)月。一般資料在比較前均行正態性分布及可行性檢測。
由于疾病的特殊性,患者常易于焦慮不安,且缺乏自信心,且多伴食欲減退,甚至可出現免疫力降低的情況。因此,有效而科學的心理護理是很有必要的,具體操作時需因做到"因人而異",本著"以人為本"的宗旨,"救死負傷"的信念,在和患者溝通時做一個忠實的聆聽者及健康教育的宣講者。也應該重視與家屬的溝通,以保障在治療過程得他們的理解與支持,共同營造利于患者恢復的良好環境。
膀胱功能訓練需盡早實施,訓練時需保證每日定時、適量的飲水,以防飲水過度加重膀胱負擔。目前多數訓練方法主要從促進自發性排尿反射和增加腹壓兩方面入手,有"刺激法"、"屏氣法"、"Crede 手法"及"盆底肌肉訓練"等方法,如Crede 無效即可行清潔導尿,但休克時不應采用此手法,以防加重病情[1]。
間歇導尿是目前國內外公認較好的治療方法,不但可快速緩解患者因尿潴留引起的腹痛癥狀,還可以顯著降低尿路感染的幾率[2]。進行導尿操作前需與患者溝通,告知手術目的及過程,消除患者的顧慮。告知患者取仰臥,常規消毒后,按照常規導尿術操作。導尿過程需緩進輕出,以免損傷患者尿道,結束后記錄尿量,觀察尿液顏色。導尿次數由排尿間隔自主排尿量及殘余尿量決定。
3.1 兩組膀胱殘尿量改善情況

表1 兩組膀胱殘尿量改善情況
本病的康復不僅需要醫護人員及患者家屬的關心及幫助,更需要患者自身的不懈努力。一套合適而科學的康復方案往往可使病程明顯縮短,并顯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當然方案的重點是降低感染率,并逐漸恢復自主排尿[3]。本研究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用綜合治療手段,獲得了顯著效果?,F代研究發現愉悅的心情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并促進疾病的恢復,且對自信心的樹立也是頗為重要的。醫務人員與患者家屬的良好溝通則更有助于患者了解并戰勝疾病。隨著間歇性導尿術在臨床中的不斷應用,不斷受到醫務人員及患者的親睞。鄧水娟[4]實施大樣本問卷后指出,大多患者更喜歡間歇導尿。它與留置導尿相比具有較大的優勢,其中最為重要的是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泌尿系感染的風險,因而在本病的治療中顯示出了很大的價值,國內外均應用廣泛[5]。同時,有效而盡早的膀胱功能訓練是很有必要的,它能有效改善自主排尿功能。
筆者認為,在臨床上還需要幫助患者進行排尿意識訓練,損傷部位脊髓圓錐以上者,還能夠形成反射性排尿,效果較好;圓錐和馬尾神經損傷,則效果較差。本課題研究了康復護理的作用,兩組經治療后膀胱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但治療組更明顯。至于病情緩解的機制可能是多方面的,護理此類患者時要兼顧多方面因素,才能最大程度幫助患者擺脫疾病,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1] 南登昆.康復醫學[M].4 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80.
[2] 吳志文,劉雪梅,劉根林,等.脊髓損傷患者的清潔間歇導尿[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3,9(2):91 -93.
[3] 徐燕,庹焱.康復護理高級教程[M].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2006:165 -339.
[4] 鄧水娟,周君桂,高鈺琳,等.神經源性膀胱患者清潔間歇導尿健康教育需求調查分析[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3,12(19):1114-1117.
[5] 何以君,談菊華,胡淑元.容量感覺訓練法用于脊髓損傷患者膀胱功能重建的研究[J].護理學雜志,2007,22(6):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