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晶
(黑龍江省康復醫院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70)
在臨床上,對急性心肌梗塞恢復期患者常采用常規西醫護理方式,如用藥護理、肢體功能鍛煉護理等[1],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中醫護理在急性心肌梗塞恢復期中應用效果良好,為了探討急性心肌梗塞恢復期的中西醫結合護理效果,本研究選取了2012 年10 月-2014 年12 月急性心肌梗塞恢復期患者100 例,將其按病歷編號順序隨機分為中西醫組與西醫組,進行分組研究,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2 年10 月-2014 年12 月急性心肌梗塞恢復期患者100 例,根據隨機數字表分為兩組,分別為中西醫組和西醫組,每組50 人。西醫組患者最低年齡39 歲,最高年齡79 歲,平均年齡53.52 ±1.39 歲;急性下壁梗死21 例,前壁梗死8 例,前間壁心梗死9 例,高側壁心梗死9 例,廣泛性前壁心梗死3 例。中西醫組患者最低年齡40 歲,最高年齡79 歲,平均年齡53.14 ±1.49 歲;急性下壁梗死20 例,前壁梗死9 例,前間壁心梗死9 例,高側壁心梗死9 例,廣泛性前壁心梗死3 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以及心梗死部位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且無明顯差異(P >O.05),用于臨床對比結果具有可比性。
西醫組患者進行常規西醫護理,①健康教育:根據患者疾病類型,采用圖譜相結合方式,自編急性心肌梗塞恢復期康復治療的健康宣教溝通卡,由責任護士負責對卡上相關內容進行講解,至患者掌握止。告知患者日常生活中應注意控制的危險因素(比如:煙酒、高血壓以及高血脂等)。對患者進行健康宣講,向其介紹該病癥的基本情況以及出院后家庭護理中應注意的各類事項。②用藥指導:告知患者藥物的治療作用、服用方法和服用劑量、注意事項及可能出現的副作用等。
中西醫組患者進行中西醫結合護理。其中西醫護理方式同西醫組,中醫護理方式如下:①情志護理。向患者講解情志因素對腦卒中疾病發生、進展的重要影響,使患者認識到怒、喜、憂、思、悲、恐、驚等七情過極易導致病情惡化。②辨證飲食護理。根據中醫辨證分型指導患者進行飲食調養,風痰上擾型患者宜飲食清淡,肝陽上亢型患者宜多進食清淡降火之品。③針灸、按摩、中藥熏蒸護理。配合活血化瘀通絡類中草藥煎湯熏洗患肢,皮膚破潰處忌用。藥液煎好時以熱氣熏蒸,待水溫下降至40℃時熏洗、浸泡。采用揉、按、搓、拿、滾等手法按摩患者肢體。
對比兩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2]、Barthel 指數評分[3]、護理前后兩組患者心臟功能指標。
采用軟件SPSS 19.0 對兩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各組數據間檢驗方法為t 方檢驗;各數據表示方法為均數加減標準差表示。組間統計學意義判定標準為:P <0.05。
采用t 檢驗分析進行數據統計,中西醫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Barthel 指數評分明顯優于西醫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護理干預前后患者神經功能缺損和生活質量比較(x±s)
急性心肌梗塞發病迅速、病情變化快、死亡率高、并發癥比較多,在老年人群中多發,但近年來也有向年輕化發展的趨勢。在恢復期中,患者病情穩定,西醫常規護理主要為健康宣教和用藥護理等[4]。
從中醫上講,其發病機理復雜,與正虛邪中、氣滯血瘀、情志內傷等有關。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多性情急躁,容易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因此在康復護理過程中應重視情志調護。鼓勵患者正確面對現實,樹立康復信心。
急性心肌梗塞后神經細胞損傷,肢體運動功能障礙,通過針灸、按摩等形式刺激腧穴,可起到疏通經氣、調節陰陽之功效。中藥熏洗通過熱力和藥力雙重作用活血祛瘀、通絡止痛,輔助肢體功能恢復。辨證施食可調和氣血、補其不足、瀉其有余,從而調節臟腑氣血陰陽,扶正祛邪[5]。
本次研究中西醫組病例通過實施中西醫結合護理,經過護理發現,中西醫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Barthel 指數評分、心臟功能指標均明顯優于西醫組。
綜上所述,跟單純西醫護理干預對比,急性心肌梗塞恢復期采用中西醫結合護理效果更佳,有利于改善患者神經功能和生活能力,改善其心臟功能,對改善患者預后和減少護患糾紛有重要意義,值得推廣。
[1] 高昕.桃紅四物湯和四逆散配合西藥治療急性心肌梗塞患者40 例[J].陜西中醫,2014,16(6):655 -656.
[2] 祖麗菲婭·依克木,米日班·玉素甫.行氣活血中藥配合西藥治療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70 例[J].陜西中醫,2014,23(5):557 -559.
[3] 牟金亭.辨證論治配合介入及西藥治療急性心肌梗塞療效觀察[J].陜西中醫,2014,10(4):463 -464.
[4] 劉士福.西洋參總皂苷聯合胺碘酮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55 例[J].陜西中醫,2014,12(1):40 -42.
[5] 曹磊.急性心肌梗塞恢復期的中西醫結合護理體會[J].時珍國醫國藥,2013,24(4):961 -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