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年前,時任巴西政府也頂住了各方壓力做出了遷都的決定,在不到四年的時間在幾乎一片荒蕪的中部高原上建成了新首都巴西利亞。但是時至今日,這一遷都決定到底值不值的爭論依然沒有停止。
希望遷都帶動中西部發展
事實上,在最近200年時間里,世界上有約三分之一的國家進行了遷都,而二戰結束后至今,有20余個國家建立了新首都。究其原因,主要是出于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等原因,巴西也不例外。巴西最早的首都是現巴伊亞州首府薩爾瓦多,隨后在殖民地時期遷至里約熱內盧,在之后的200余年時間里,里約一直是巴西首都。1822年巴西獨立后,政府曾提出遷都,但因遭到強烈反對而放棄。直到1956年,在新上任的總統庫比契克的強力推動下,遷都計劃才正式通過。
庫比契克堅決遷都的首要目的是解決國內發展不平衡問題。在1950年前后,巴西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資源都集中在里約熱內盧周邊、不到全國面積11%的地域內,中西部內陸地區人口稀少、經濟發展非常緩慢,庫比契克希望通過遷都吸引人口及產業向內陸遷移,帶動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的發展。其次是國防需要,當年冷戰剛剛啟幕,世界局勢不明,作為沿海城市里約受到的威脅增加,而中部高原地區距海岸線有1000余公里,較為安全。另外庫比契克認為,讓政府和國會議員遷往人口較少的政治中心,可以讓他們“更冷靜與理智地做出決定,不受外界干擾”。
經過6萬名建筑工人日以繼夜地努力,在短短48個月后,這一充滿現代主義的城市就屹立于巴西中部高原之上,創造了巴西的一個奇跡。在1987年,該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人類文化遺產”,成為這一殊榮最“年輕”的獲獎者。
里約才是“典型巴西城市”
提到巴西城市,相信大部分國內讀者都會想到“沙灘、美女和足球”這一經典畫面。實際上,如果你問巴西人這一問題,不少人也會給出相同的答案,在大部分巴西人心中,里約仍然是位列首位的“典型巴西城市”。與巴西利亞的建筑風格迥異相比,依海而建的里約道路錯綜復雜、高樓林立,市內還有不少貧民窟。巴西利亞整個城市規劃非常規律,全市如同一架待起飛的飛機,兩翼是主要的居民區,機頭是政府機構,機身有商業區和賓館區,機尾是工業區和交通樞紐。最重要的是,這里自然不會有巴西人最愛的海灘!
巴西利亞建成后,政府最先開始從里約搬遷,當時有很多政府工作人員、議員非常不情愿。這些人大多在里約有著舒適的住房和廣泛的人際關系,而當時巴西利亞的很多基礎設施都還是一片空白,幾乎就是一座空城。為此,政府一方面通過行政命令強制執行,另一方面收購了部分位置較好的居民住宅,以較低的價格出售給公職人員,還給他們提供各類交通和住宿補貼。整個過程持續了數年,比如外交部直到1970年才從里約搬到巴西利亞。目前,巴西議會不少議員都住在議會提供的住房中,沒有分到住房的議員每月可以得到3800雷亞爾(約合7600元人民幣)的住宿補貼。即使如此,每年議會休會期間,大批議員仍然會飛回所在的州。
巴西利亞最初的目的就是成為純政治中心,但是除公職人員外,各類商業、服務業也得到了蓬勃發展。在建市之初,僅有14萬居民,其中大部分是落戶當地參與建城的工人,目前城市居民已達260萬人。越來越多剛畢業的巴西年輕人也把目光落在這里。記者有一位年齡相仿的年輕巴西朋友佩德羅,他的老家在里約,但畢業后決定在巴西利亞政府下屬的一個聯合會工作。在被問及為何不在里約工作而跑到巴西利亞時,他說:“與里約相比,這里更加寧靜,道路寬敞,治安也很好,而且所有的建筑規劃都非常規律,非常容易適應這里的生活。”有趣的是,不少不喜歡巴西利亞的人也是因為同樣的原因。在巴西利亞生活了六年的博丁就說:“這里道路寬敞但是根本沒有考慮到行人需要,想在市內步行根本沒有人行道。城市被規劃成一塊塊的區域,讓人感到冰冷,沒有生活氣息。”在他看來,巴西利亞“沒有居民,只有匆匆過客”。
不平衡問題仍未根本解決
博丁的觀點也相當有市場。由于當初致力打造“中產階級的城市”,在巴西利亞出行必須靠汽車,而滯后的公共交通發展逼迫人們必須購買私家車,否則寸步難行。另外巴西利亞人均生產總值為巴西最高,推高了生活成本,使大量低收入者涌入城市周邊衛星城,導致了早晚高峰期間交通擁堵。“人類文化遺產”的光環也給城市發展帶來了限制,巴西利亞不能建設大型工程項目,因此短期很難解決交通問題。
作為新都,巴西利亞本身的發展可謂成功。據統計,自1961年至2000年,巴西經濟平均增速為4.8%,而巴西利亞同期增長了57.8%。在帶動中西部地區經濟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績。據巴西利亞大學地理教授帕瓦尼稱,遷都給中西部地區帶來積極影響并挖掘出其發展潛力,“今天的中西部地區與40年前相比變化巨大。大量人口向內陸遷移,該地區發展迅速,并促進了公路、鐵路、賓館、醫院等多領域的發展。”
然而,巴西地區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依然嚴峻。目前東南沿海地區依然是巴西最發達的地區,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5.2%,而中西部地區僅占9.8%,巴西利亞人均生產總值是中西部地區的2.1倍。因此,對于巴西下大力氣遷都到底值不值的爭論始終沒有停止。
摘自2015年4月23日《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