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彬
摘 要:國內農網建設尚處于調整布局、改善結構、淘汰高耗能設備和更換老舊設備階段,只有局部滿足了配網自動化的要求。對農網中的配電網自動化系統構建模式進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些注意事項。
關鍵詞:農網;配電網自動化改造;智能化電網;系統構架
中圖分類號:TM7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5.04.127
對于農網而言,當務之急是要將配網建設成布局合理、調度靈活、結構堅強和供電質量穩定的優質配網,并向現代智能化電網積極靠攏。
1 農網中的配電網自動化系統構架
1.1 總體構架
在當前的農網配電網自動化建設中,總體結構模式為三層結構,即主站、子站和終端。其中,子站在饋線相對較少時可不設置。基于對當前農村發展現狀的分析和研究,自然村快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中心村。因此,城鎮化建設中的電力負荷越來越集中化。針對這一現狀,為了有效提高信息數據收集的實效性和可靠性,需采用三層建設模式確定配電網自動化的模式。
1.2 主站系統架構
架構農村配電網系統的過程中,主體部分為主站系統,其功能為對信息數據的收集和監控、配電網拓撲的應用和數據信息的交互等,同時,還可實現配電網的自由調度、指揮和為生產管理提供技術支撐。在農網主站系統建設的過程中,建設模式分為2種類型,即調配一體和獨立配電。對于中小型配電網而言,建議采用調配一體模式,這樣不僅具有共享支撐平臺,還可以實現系統軟件、硬件資源的有效共享,從而降低運維管理支出。在當前國內農網主站系統建設的過程中,可選模式有調度、集控、配電和GIS技術。
1.3 配電子站和終端
在農網配電網建設的過程中,作為中間層的配電子站,通常設在變電站或開閉所內,配電自動化的作用表現在區域性數據信息的匯集方面。從實踐中可以看出,配電子站與主站、終端的互通信息,可實現對終端數據流的采集和控制,并在接收到主站的命令后操作。在規劃和建設配電子站的過程中,應根據實際應用條件、子站功能的客觀需求,將其分成2類,即監控功能型和通信匯集型。對于通信控制型子站而言,其功能較為簡單,卻安全、可靠,免于維護,比較適合無人值守的變電站。基于農網建設中存在的各種因素,比如群眾的素質等,由于其信息數據的采集量非常大,所以,常以通信控制型配電子站為首選。終端是整個配電自動化系統的基礎,其核心功能主要為對配電開關和變壓器等相關設備的實時監控。從監控對象的角度劃分,終端主要包括饋線遠方終端(其中包括FTU和DTU)、配變遠方終端(布設在配電變壓器內部的相關終端設備)。從配電終端的角度看,其主要建立在一次系統、終端等設備性價比較高的基礎上,同時,還應考慮到用戶的功能要求,特別是配電終端的性能能否擴展,且必須支持多種故障算法。
1.4 配電通信系統和饋線自動化
1.4.1 配電通信系統
配電通信系統是自動化系統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配電自動化系統而言,需借助有效的通信技術手段,將控制命令傳送到遠方終端,并將終端設備的運行情況、信息數據資料發送到控制中心。在此過程中,通常所用的通信方式主要包括通信電纜、光纖通信、無線通信和電力載波。
1.4.2 饋線自動化系統
農網中的配電網自動化系統包括就地控制有重合器、分段器和點對點三種具體模式類型。從實踐中可以看出,上述3種模式類型表現出了相同的問題——不僅沒有主站,且整個系統彼此獨立,很難對整個配電網的運行狀態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實時監控。然而,從應用實踐的角度看,在上述模式的應用過程中無需架設通信通道,且投資少、系統運維方便。因此,對于農村地區,如果用電質量要求不高,則可考慮上述構網模式。
對于遠方集中控制模式而言,主要包括變電站出線斷路器、饋線監控終端、各柱上負荷開關、通信網絡和配電主站。其中,每個開關饋線監控終端都能與配電主站進行有效通信,同時,故障隔離操作由配電主站采取遙控的方式集中管控。農村配網接線較為復雜,建議根據配電網的接線方式,采取因地制宜的方法選擇管控模式,即在電力環路網絡結構的建設過程中,采取遠方管控模式;對于放射形網絡系統而言,建議選用就地控制模式。
2 農網自動化建設中的注意事項
在農村配電網自動化建設的過程中,需要的投資金額較大,且技術復雜,通常涉及到諸多方面的內容。因此,在農村配電網自動化建設的過程中,應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以實用、經濟為根本,有計劃地分期、分層建設;從投資少、見效快的配電網自動化建設部分著手,爭取起到示范作用。在此過程中,應注意以下3點:①農村配電網建設。應建立健全多電源供電配電網絡系統。一般情況下,應具備至少2個電源點,且配電網系統中應具有環網供電、開環運行功能。②配網自動化管控中心建設。農村配電網自動化管控中心應采用先進的技術手段、通訊和管控技術,比如計算機前置機、打印機、通訊設備、UPS電源和模擬接口。③對于尚不具備建設條件的地區,尤其是邊遠的農村地區,應進行前期建網準備。如果供電線路較長、負荷較大,則應加設分段器等設備,并利用線路出口重合器與分段器的有效配合,對線路瞬時故障進行有效處理。
3 結束語
在農網中實現配電網自動化是未來農網發展的目標和任務,我們應立足實際、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和改進配電網自動化建設的模式和技術手段。雖然當前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農網自動化發展之路依然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任恒杰,楊立明.配電網自動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電子制作,2013(01).
〔編輯:張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