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海
摘 要:從時間壓力的概念入手,用DORATASK法量化分析了時間壓力的存在規律,從時間壓力的諸多影響因素方面分析了其對管制工作造成的危害,并提出了減小時間壓力的方法和途徑,以期幫助相關工作人員了解管制工作中的時間壓力。
關鍵詞:空中管制;時間壓力;管制扇區;雷達
中圖分類號:V355.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5.04.128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民用航空事業得到了高速發展。近年來,我國的民用航空運輸中存在著越來越嚴重的延誤問題,造成了極大的經濟損失,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隱患,而這些問題都與空中交通管制工作密切相關。為了降低延誤的發生概率,管制員肩負的責任和工作壓力成倍增加。因此,時間壓力問題便突顯出來。
1 管制工作壓力的影響因素
1.1 源因素
管制工作壓力的源因素為空域情況,包括空域中的交通情況和管制扇區的特點。空中交通和管制扇區具有的復雜性決定了管制工作具有復雜性。
1.2 相關因素
管制工作壓力的相關因素有以下3點:①設備性能。比如機載設備和雷達設備的可靠性、自動化系統設計的科學性。良好的人機界面、機載和雷達設備的精確無誤可大大降低管制員的壓力;反之,會成倍增加管制員的工作壓力;②管制員自身的因素。比如管制員的年齡、管制經驗等。管制員的個人能力包括預測、分析、理解、決策、應變、協調、自控和表達等,這些能力都會影響管制員的工作壓力;③管制手段。包括程序管制和雷達管制,程序管制是被動管制,雷達管制是主動管制。目前,雷達管制的最低間隔標準大幅縮減,加之航空器的一切飛行都由管制員監控。因此,在相同數量下,雷達管制比程序管制的工作量小。
在設備性能和管制員自身狀況確定的情況下,可將空中交通管制工作壓力進一步細化,具體可從以下10方面入手:①爬升、下降的航空器數量;②航空器的類型和飛行規則的復雜程度;③交叉飛行的航空器數量;④選擇和增減必須執行的程序;⑤軍航飛機的數量;⑥與相鄰管制單位的協調工作;⑦天氣情況;⑧限制區、危險區和禁區的數量和分布情況,MOA(軍事活動區)的限制天劍等,比如鄭州管制區向北飛行時必須繞過臨近的空軍管制區;⑨扇區的面積;⑩雷達縱向間隔的要求。
2 管制壓力對工作的危害
2.1 埋下安全隱患
管制工作是多方位的腦力活動。管制人員會接收外界的原始信息,包括雷達顯示的位置信息、飛行報文信息、飛行狀態信息等。對于這些數據信息而言,管制人員會根據自身的實際管制經驗和空管知識加工,再通過無線電等媒介發布指令,通過電話與相鄰管制區協調,并觀察執行情況、及時總結和反饋。
當管制壓力過大時,管制員便會感覺沒有足夠的能力分析、判斷,無法作出好的決策。忙中生亂往往使管制員無法發布合理的指令,最常見的錯誤為“錯發”“忘發”和“漏發”。如果干擾多,則管制員很可能沒有時間履行監督職能,進而無法對飛行員的復述和執行情況作出正確判定。
2.2 引發疲勞工作
在管制工作中,管制員直接負責航空器的指揮,任何失誤都有可能引發事故,這種特殊的工作性質和極高的安全要求決定了管制員比其他行業的工作人員承受著更大的壓力。隨著管制壓力在不斷增加,管制員的生理疲勞和心理疲勞現象也越來越嚴重。
疲勞是因體力或腦力勞動使人體的生理機能和心理機能降低的一系列癥狀。一般而言,疲勞感是人對疲勞的主觀體驗,是人體機能中的一種自然的自我調節和保護現象,通常由“累”體現。管制員的身體出現疲勞時,容易引發不安全的行為,比如判斷失誤、決策失誤、不按規章操作等,有時還會使人變得易怒、焦慮,甚至影響班組成員之間的協作配合和安全效能的發揮。疲勞導致的管制員決策失誤和行為過失往往都是在“無意識”的情況下發生的,而這對飛行安全的危害是出乎意料和難以估計的。從疲勞狀態下人的意識和行為表現具有的局限性看,所有管制員都會因疲勞而犯錯誤,即使是經過良好訓練和經驗豐富的管制員也無法避免,這一點已經在實際工作中得到了證實。面對此類不安全行為,如果缺乏對疲勞的正確認識,僅從試圖改掉管制錯誤行為的角度采取措施,而不從生理學的角度解決問題,則收效是微乎其微的。由此可見,管制壓力所引發的管制疲勞是影響空管安全的重要因素。
2.3 造成管制流控和航班延誤
隨著民航運輸飛行量的快速增長,航班延誤現象逐漸成為影響民航行業形象和服務質量的突出問題之一。根據2009—2013年航班延誤的統計結果,流量控制已經成為僅次于公司計劃和天氣變化的第三大延誤原因,該原因導致航班延誤的比例超過20%.
相關統計顯示,我國航班正常率呈大增長趨勢,這說明我國民航的管理手段在不斷加強,服務質量在不斷提高。但為什么流量控制在延誤中占的比例在不斷增加呢?以2013年為例,空管原因造成的航班延誤占不正常航班總數的21%,這是因受到流量大、軍航活動、復雜天氣、重大活動和突發事件的影響,導致管制員的壓力過大,進而不得已實施流量控制。據統計,2013年因管制壓力而引發的流量控制達146 d,占流量控制總天數的27.8%.
3 結束語
研究表明,因管制壓力而造成的危害層出不窮,且日趨嚴重,已嚴重制約了我國民航事業的發展。作為管制員,應清楚地認識到克服自身壓力的必要性,從自身入手,提高心理、身體素質,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管制能力,為民航安全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段虎珍,胡明華.CDM理念對我國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統建設的啟示[J].空中交通管理,2010(01).
〔編輯:張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