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闖, 羅致迪, 賴福勝
(1.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江西贛州 341000; 2.贛州市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局,江西贛州 341000)
?
贛南松材線蟲病發生特點及其與松褐天牛協同關系研究
閆 闖1, 羅致迪1, 賴福勝2
(1.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江西贛州 341000; 2.贛州市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局,江西贛州 341000)
對贛南蘇區松材線蟲病[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Steiner & Buhrer)Nickle]進行了林間調查、監測及室內試驗。結果表明,全市松材線蟲病發生面積為326.43 hm2,病死松樹有878株,平均病株率為0.117 6%,病株主要分布在老疫區章貢區及其周邊的開發區、南康區和贛縣;發病樹種多為馬尾松,發病率與樹齡有關,成林松林發病顯著重于幼林;每年發病時間為7~11月,8月為病樹發生高峰期,11月為不明顯的次高峰期,與贛南松褐天牛年發生1~2 代的生活史相吻合。
松材線蟲;松褐天牛;贛南;發生規律
松材線蟲病是馬尾松、濕地松等松屬植物的特大毀滅性病害,擴散蔓延迅速,短時間內可引起大量松樹枯死[1],自2003年入侵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以來,先后擴散至興國、贛縣、南康等縣(市)[2],雖然各級林業部門采取了積極防治措施,但疫情難以得到控制,根據2014年松材線蟲病秋季普查結果,贛州市現有松材線蟲病發生面積達326.43 hm2,造成大面積松林枯死, 嚴重危害成災, 對贛南蘇區的松林構成嚴重威脅。關于松材線蟲病的發生規律, 國內外已進行了很多研究[3-4]。贛南疫區的發病樹種、氣候條件及環境因素與國內外其他疫區有很大的不同,因此,研究贛南蘇區松材線蟲病的發生規律,對于掌握該病的發生發展動態、制訂科學的防控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此,筆者研究了贛南松材線蟲病發生特點及其與松褐天牛的協同關系,以期為贛南蘇區松材線蟲病的防治提供參考。
1.1 材料 試驗林地為江西贛州市章貢區、開發區、贛縣、南康市松材線蟲病發生區的松林;病樹取樣工具有手搖弓鉆、電鉆、砍刀、標本袋等。
1.2 方法 疫區在8~11月份開展全面普查,每月普查一次,查明發生分布地點、范圍、樹種、樹齡、發生面積、病死樹數量,確定疫情分布邊界,分析發生趨勢,制定防治方案;疫區在松褐天牛成蟲活動期,每 33.33 hm2松林設置1個監測點,開展誘捕和監測,記錄天牛數量;疫區外沿每 66.67 hm2松林設置1個監測點,松褐天牛成蟲活動期全面查看疫區外圍松林及各監測點,一旦發現可疑病樹,即用弓鉆在樹干胸高處鉆取 50 g 左右木屑,室內分離鑒定。發病與樹種、樹齡關系調查地點設在松材線蟲病老疫區——章貢區,在全面踏查的基礎上,選擇有代表性的各種林分設標準地,每種林分設3塊標準地,每塊標準地面積為0.67 hm2,調查發病樹種和不同樹齡的發病率。線蟲分離鑒定采用顯微觀察法[3]。
2.1 病害發生現狀 從表1可見,贛州市松材線蟲病發生面積為326.43 hm2,病死松樹878株,平均病株率為0.117 6%,分布在章貢區、贛州開發區、贛縣、南康市的8個鄉(鎮)。其中發生比較嚴重的有:章貢區發生面積為83.53 hm2,病死松樹有184株,分布在水西鎮、沙石鎮,平均病株率為0.139 7%;贛州開發區發生面積為78.00 hm2,病死松樹有157株,平均病株率達0.156 8%,發生面積較大的有湖邊鎮、蟠龍鎮;贛縣發生面積為71.47 hm2,病死松樹有430株,分布在儲潭鎮;南康市發生面積為93.40 hm2,病死松樹有107株,分布在鳳崗鎮、唐江鎮、龍華鄉。
2.2 病害發生規律 據觀察結果,贛州松材線蟲病每年的發病時間為7~12 月,6月底或7月初開始發病,此后疫情迅速加重,8月份病樹發生最多,9月份逐漸下降,11月份略有回升,12月份很少新增病樹。如章貢區2014年全年發生病死樹有566 2株,7~12 月各月發病樹數占全年病樹總數的比例分別為12.06%、50.51%、19.68%、6.78%、10.70%和0.26%(圖1)。

表1 贛州市2014年松材線蟲病發生情況
2.3 發病時間、數量與松褐天牛年發生世代及其羽化期的關系 從圖2可知,贛州疫區松褐天牛每年發生1~2 代,越冬代于4月底或5月初開始羽化出木,5月初至6月初達到高峰(主高峰),第1代成蟲羽化期于9月上旬開始,9月中下旬達到高峰(次高峰)。松材線蟲病病死樹的高發期出現在7月中旬至11 月下旬, 與天牛的主要羽化活動時間(5~6、9月)相距2~3 個月,即病害發生時間、數量與松褐天牛的年發生世代及羽化期相吻合:松褐天牛每年發生1~2代,羽化主要高峰期為5月底至6月下旬,9 月中下旬為次小高峰,相應地,病樹有1個發生主高峰和1個次高峰,分別在8和11月,兩者關系密切,即松樹感病2~3個月后表現出病狀。
2.4 發病與樹種、樹齡的關系 由表2可見,贛南疫區松材線蟲病主要危害的是馬尾松,其次是濕地松,但濕地松的松材線蟲病發生較輕,火炬松極少發生松材線蟲病;發病與松樹樹齡也有密切的關系,成林(15 年生以上)發病相對較重,幼林基本不發病或發病極輕,如馬尾松成林的平均發病率達 2.190%,而幼林僅有 0.224%。

表2 發病與樹種、樹齡的關系
松材線蟲病于2003 年傳入贛州市章貢區后,迅速擴展蔓延,目前疫區分布范圍為章貢區(包括開發區)及其靠近章貢區的部分地區。贛州疫區地處亞熱帶,氣候溫暖,4~6月份雨水多、氣溫適宜,7~8月份高溫干旱,加上亞熱帶季風的影響,春夏吹東南風,秋冬吹東北風,極有利于天牛的繁殖和活動、線蟲的繁衍和癥狀的出現。而且,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員來往和木材調運日益頻繁,因而病害不斷擴展起來。據研究發現,松材線蟲病贛南疫區的發病樹種絕大多數為馬尾松,極少危害濕地松、火炬松、黑松;發病與松樹樹齡也有密切的關系,疫木大多為15 年生以上的大樹,且多位于上層林和林緣。馬尾松感病后多在7~11月出現病狀,有1個明顯的發病高峰(8月)和 1個不明顯的次高峰(11月),這與贛南松褐天牛年發生1~2 代的生活史相吻合[5]。
贛南現有松林面積有105.56 萬hm2,占全市現有林地面積的38.50%,其中松林面積為6.60萬hm2以上的縣(市)有7個,大多數為貧瘠的荒山和水土流失區域飛播的馬尾松純林,樹種單一,林分質量差,結構不合理,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弱,極易遭受森林病蟲害的侵染破壞。特別是2008年南方地區經歷了罕見特大低溫雨雪冰凍天氣,松材線蟲病傳播媒介昆蟲——松褐天牛繁殖種群數量急劇上升,給該區域松材線蟲病防治工作帶來嚴重影響[2]。
[1] 楊寶君, 潘宏陽, 湯堅, 等.松材線蟲病[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 2003:12-15.
[2] 賴福勝, 黃燕洪, 肖活生, 等.贛南蘇區松材線蟲病防控現狀與策略[J].江西林業科技, 2013(1):47-50.
[3] 余海濱, 陳沐榮.廣東松材線蟲病發生規律研究[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 1999, 14(S1):103-110.
[4] 張維玲, 吳建福, 陳萬鈞.贛南地區松材線蟲病發生規律研究[J].廣東農業科學, 2013, 40(10):76-79.
[5] 吳建福, 張維玲, 張仁香.贛南松墨天牛生活史研究[J].湖北農業科學,2013,52(2):321-324.
Study on the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of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and Its Cooperative Relations withMonochamusalternatusin Soviet Area of Southern of Jiangxi Province
YAN Chuang1, LUO Zhi-di1, LAI Fu-sheng2
(1.Jiangxi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Ganzhou, Jiangxi 341000;2.Ganzhou Forestry Pest Control and Quarantine Bureau, Ganzhou, Jiangxi 341000)
By field survey and monitor and a series laboratory experiments on pine wilt disease of soviet area of southern of Jiangxi,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326.43 hm2occurrence area of pine wood nematode disease, and 878 dead infested trees, and the average incidence of the disease is 0.117 6%.The epidemic zone expanded from Zhanggong to development zone and Nankang and Ganxian County.The massonian pine,Pinusmassoniana, is the susceptible species.Susceptibility seemed change with tree ages, that of mature trees significantly heavier than that of young trees.Dead infested trees appeared from July to November, with peaks in August and unconspicuous peaks in November, and it tallied with the history and generations of long corn beetle,Monochamusalternatus, 1 to 2 generations a year, in soviet area of southern of Jiangxi.
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MonochamusalternatusHope; South of Jiangxi Province; Outbreak regularity
江西省科技支撐計劃重大項目(20143ACF60005)。
閆闖(1984- ),男,吉林松原人,助教,碩士,從事昆蟲生物學及害蟲綜合治理研究。
2015-04-22
S 763.16
A
0517-6611(2015)17-1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