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穎
江西財經職業學院(九江 332000)
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教學研究
湯穎
江西財經職業學院(九江332000)
目前,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應用技術教學工作面臨著很多問題的困惱,尤其是在學生畢業后的就業難問題,已經成為限制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當前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沒有實現與市場需求的充分適應,學生的操作能力和職業素質相對低下,限制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因此,文章在分析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教學中存在主要問題的基礎上,重點就就業導向下的教學策略進行探討。
高職教育;計算機應用技術教學;就業導向
現在很多高職院校已經確定了以技能培養為主的計算機應用技術教學目標,但是由于沒有正確處理好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之間的關系,很多教學內容相對滯后,未能實現高技能、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目標,從而影響了學生的順利就業和未來的職業發展。鑒于此,有必要以就業為導向對傳統的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調整,積極開展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教學,為社會培養更多專業技術過硬、綜合素質協調發展的應用型技能人才。
目前,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教學理念相對落后,沒有完全擺脫傳統應試教育思維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大量存在“重認知,輕感情”、“重知識,輕能力”、“重理論、輕實踐”、“重結果,輕過程”等方面的問題,這在很大程度上偏離了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課程的教學目標,也不利于學生個性化素質的培養與發展。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技術教學主要是以計算機等級考試為導向的,這就導致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應用技術教學目標過于單一,容易陷入應試教育的誤區,反而淡化了學生專業興趣、學習范圍、知識應用能力、職業素質等教學目標的拓展。尤其是有的學生在通過相應的等級考試后,對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知識的學習熱情會顯著下降,很容易喪失專業知識的學習目標。同時,有的學校在制定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教學目標時,沒有正確處理好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之間的關系,在計算機應用技術操作技能上的培養相對落后,這與我國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中對計算機專業人才操作技能素質的現實要求相矛盾。
隨著計算機應用技術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技等多個領域應用范圍的不斷擴大,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教學目標也要進行及時的調整。對此,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教學,必須堅持以就業為導向,突出以能力為本位的教學理念,要把學生計算機應用技術操作技能的培養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來。尤其是隨著社會競爭壓力的增大,計算機應用技術在各行各業的應用范圍在不斷擴大,計算機應用技術發揮的作用也在不斷提高,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更多具有高素質的智能化操作人才和技術人才,很顯然,將能力放置在本位,已經是確保學生順利就業和滿足未來社會發展需求的內在要求。
隨著一些高職院校辦學規模的擴大,在校生數量不斷增加,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也越來越大,但是很多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應用技術教學采取的是大班教學模式,尤其是在理論教學環節,一個班級人數眾多,統一化的教學模式很難顧及到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生在課堂上只能被動的聽講,這就嚴重違背了計算機應用技術課程教學的客觀規律,不僅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還容易造成“高分低能”等教學后果。同時,有的高職院校“重理論、輕實踐”的教育思想比較嚴重,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課程實踐教學的學時相對不足,學生上機操作的機會和時間嚴重缺乏,學生計算機應用技術操作技能和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也就很難落到實處。
因此,為了更好的培養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學生的職業素質和能力,在構建教學模式時就必須突出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教育的職教特色。首先,要提升高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擁有較高的計算機應用技術的操作技能素質,無疑會為學生的就業和發展提供了漂亮的名片。無論是在面試環節,還是在進入工作崗位的初始環節,學生對計算機應用技術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都是用人單位考核的重點,也是學生創造工作業績、實現職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其次,要提升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讓學生懂得如何將理論知識的學習同現實問題的解決有機結合起來,尤其是多種計算機應用技術之間的融合和交叉應用,更能凸顯出高職學生的知識應用素質。例如,學生用Photoshop軟件和Office辦公軟件制作企業的宣傳畫冊、工資表等,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對相關理論知識的熟悉和了解,也有助于學生動手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的提升。再次,高職院校要重視學生職業道德素質的培養,如團隊協作精神、崗位責任意識、計算機信息保密意識等,都是職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有些高職院校對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課程的設置,主要是照搬照抄其他院校進行設置的,有的院校甚至直接參考本科院校的課程體系進行設置,反而沒有充分考慮到自身的教學需要和計算機應用技術人才培養的目標,教學內容的孤立化、單一化和相對落后無法實現與學生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素質的同步培養,也就很難完全發揮計算機應用技術課程在培養社會所需人才當中的基礎作用。例如,有的高職院校選用的教材是相對陳舊,而計算機應用技術的發展卻是日新月異,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一成不變,沒有實現同社會需求和學生專業學習的積極適應,缺乏對學生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的考核,導致專業課程教學與市場需求相脫節,不利于學生的順利就業和未來的職業發展。
因此,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的教學,不能過分依賴于教材內容,而是要結合學生的就業需求和學習需求,豐富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的教學內容,這樣才能充分保證學生對計算機應用技術知識的學習熱情,在課下的自主學習中更多的關注計算機應用技術的實用性,廣泛涉獵計算機專業相關的知識。計算機教師在保證計算機基礎、Office辦公軟件等基礎內容教學質量的基礎上,要及時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和學生的個人偏好,靈活開展Photoshop、網站建設、SEO優化、Flash動畫、網絡市場推廣等實踐性比較強、應用性比較強的學科,拓寬學生的學習范圍和就業渠道,提高學生的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目前,很多高職院校還沒有根據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良好的實訓與實習環境,這在很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職業素質的系統培養。為了給學生更多企業實踐的機會,提高學生的就業適應能力,高職院校要充分發揮自身職業教育的優勢,加強同社會周邊企業之間的聯系,強化校企合作,給學生提供更多實訓與實踐的機會,進而為學生職業素質以及就業能力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例如,高職院校可以根據企業對計算機應用技術人才的需求,開展“訂單化”人才培養計劃,實現計算機應用技術教學與企業需求的無縫對接。同時,高職院校也可以從企業中引進兼職教師,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走進企業,讓學生在企業實踐中發現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知識上的缺陷和不足,增強自主學習的針對性。此外,高職院校可以將企業納入到教學評價系統當中,如在實習階段,用人單位可以詳細考查學生的計算機水平,站在企業用人的角度,對比學生計算機水平與用人單位標準之間的差距,對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做出比較客觀的評價,進而不斷優化人才培養方案。
綜上所述,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教學,要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注重學生計算機知識應用能力的提升和職業素質的培養,唯有如此,才能將計算機應用技術教學與社會企業的人才需求進行充分的適應,在更好的解決高職學生就業問題的同時,為學生就業后的職業發展奠定更好的基礎。
[1]宋增龍.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計算機教學模式優化策略[J].知識經濟,2014,(16).
(責任編輯:興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