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麗坤 肖志紅
長沙醫學院外語系(長沙 410219)
學生差異性與大學英語教學策略對比研究
——以長沙醫學院為例
袁麗坤肖志紅
長沙醫學院外語系(長沙410219)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對長沙醫學院臨床教改實驗班和普通班的學習動機,學習主動性,學習方法等方面進行差異性研究。通過調查研究發現教改實驗班和普通班在這些方面存在較大差異,根據因材施教原則,應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使課堂教學設計和教學策略的實施促進教學的發展,對于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決心,優化師資配置和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方面都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
大學英語L差異性L教學策略
專家學者對分級教學的研究興趣和實踐研究由來已久。美國心理學家盧姆上世紀70年代初提出的掌握學習理論,美國應用語言學家克拉申提出的語言輸入假說理論,20世紀30年代初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都為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提供了理論支持。
本文基于對我校教改實驗班學生開展的外語教學課堂設計和研究通過實證數據說明我校臨床教改實驗班對選拔優秀人才的做法和效果,旨在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決心,能夠進一步豐富和發展分級教學理論,提出適合民辦院校分級教學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設計和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策略。
大學英語應該根據學生的水平進行因材施教以適應個性化發展的需要。針對這種情況,我校依據高考成績把考生分為教改實驗班和普通班進行試點研究,教改實驗班同學要求英語成績到達120分以上,其他為普通班。教改實驗班每周六學時,兩年共計432個學時,普通班每周四學時,兩年共計288學時。教改實驗班同學要求前三個學期完成普通班四個學期的課程,第四個學期開設高級英語課程,第五個學期開設高級英語口語課程,第六個學期開設醫學英語課程;普通班只開設兩學年的基礎英語課程。同時規定,每學年對教改實驗班和普通班的學生進行動態跟蹤和篩選根據他們的表現和綜合測評升級或降級到另一層次班級的學習。
基于此,我們在教改實驗班和普通班之間對兩個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主動性、及學習方法的差異性進行問卷調查研究。
2.1學習動機的差異
根據2014年10月對兩屆教改實驗班和兩屆普通班的的問卷調查發現教改實驗班學生與普通班學生在學習動機方面有較大的差異。教改實驗班中表示喜歡英語的人數占到85.5%而普通班只有29%,而通過四級考試這一選項中普通班占得百分比要大于教改實驗班,百分比為81.7%,這說明基礎英語好的學生主要是出于對英語的內在興趣,學習英語的內驅動力強。而普通班恰恰相反,由于我校要求通過四級考試方可拿到畢業證,基礎差的同學比較傾向于對實際需要的考慮比如找工作和通過四級考試。

表1 學習動機差異調查
2.2學習主動性差異
通過問卷調查我們還發現除了在學習動機方面受內在驅動力和外在驅動力的影響外,教改實驗班學生和普通班學生在學習主動性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異。
教改實驗班主動學習的人數百分比高達85.8%,而普通班的學習主動性較差主動學習者只有28人,相反普通班受畢業和考試的影響比較大。 我們可以發現基礎越好的同學學習主動性越強,而基礎差的同學學習主動性也比較差。

表2 學習主動性差異調查
針對我校教改實驗班和普通班在學習動機、學習主動性及學習方法的差異性調查研究,不同的課堂教學設計與教學策略的實施也勢在必行。具體策略實施如下:
(1)設置不同教學目標,發掘學生最大潛能
教改實驗班和普通班的教學目標不同,教改實驗班學生應該達到最高要求,在完成四個學期的學習后通過大學英語六級考試,完成六個學期的學習后能夠能夠掌握臨床醫學英語的基本詞匯積累用英語并進行簡單的臨床醫學交流;普通班的學生在四個學期學習后能夠通過四級考試。我們根據學生的差異性在課堂教學策略上做出針對性的調整,對教改班的同學補充課外知識的講解,聽力方面要求教改班能夠聽懂VOA/BBC等難度較大的新聞聽力,普通班則只要求聽懂慢速英語。口語方面要求教改班能夠運用準確的語音語調進行較為流利口語交流,而普通班要求能夠進行較為簡單的英語對話對發音及流利度方面沒有過多要求。閱讀方面要求教改班能夠閱讀英文原版小說,期刊,報紙等,普通班能夠閱讀難度較低的英語小說。寫作方面要求教改班能夠運用寫作技巧完成不同題材的寫作,普通班要求能夠完成簡單的作文。
(2)引導學生產生良好的學習心態
情感策略的使用是三大學習策略之一。情感策略是指學習者在在外語學習中中的感情、感覺、情緒、態度等。在大學階段,教師應引導學生將興趣轉化為穩定的學習動機,以使他們樹立較強的自信心,形成克服困難的意志,樂于與他人合作,養成和諧與健康向上的品格。在大學進行分級教學,學生很容易產生自卑或者自傲的感覺,普通班的同學感覺不到自己的進步,可能會感覺很失落沮喪,而教改班都是成績優秀的同學,有些同學會因為壓力過大而產生焦慮心理,也有同學會因為自己再教改班而產生自傲的感覺,這時需要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密切關注學生的情感波動,對他們進行情感情緒的疏導和引導。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學習過程中困難與挑戰,端正正確的學習態度,減少不良情緒的影響。
隨著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大學英語分為教改班和普通班的教學符合語言教學新理念的理想教學模式,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人文主義教學理論,能夠促使民辦高校更切實的實現因材施教,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彌補學生由于地域差異或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帶來的個體差異,符合現代社會對人才多層次、立體化的需要。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Z].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
[2]曲鑫,張鳳娟,王旭.“拔尖實驗班”的大學外語培養模式探索和教學效果研究[J].中國外語,2013,(5):13-18.
(責任編輯:興安)
2013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課題“大學英語課堂教學設計與教學策略對比研究 --以長沙醫學院教改實驗班和普通班為例”(湘教通【2013】22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