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歐
沈陽大學(沈陽 110161)
基于創新創業視角的《大學英語課》實踐教改研究
呂歐
沈陽大學(沈陽110161)
大學英語課是一門知行統一的課程,在強調基礎聽說讀寫能力同時,更加注重就業綜合能力及職業發展綜合能力的提高。大學英語課更應該適應大學人才培養目標,充分挖掘學生的思想特點,有的放矢的采取切實可行的對策幫助學生在提高基礎素質同時,提高其綜合競爭力。
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實踐能力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指出,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這一文件政策的出臺為高校就業創業教育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創新創業教育不僅僅是就業指導課的主要任務,更是其他專業課、通識課應該強化的著眼點。大學英語課作為通識教育課,更應該抓住當前有利時機,深化教學體系改革,瞄準市場,重視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提高畢業生就業質量,以此推動高校健康可持續發展。
高校人才培養目標決定課程設置及其改革方向。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要與社會的需求及發展高度吻合,這就要求大學英語課必須轉型,必須創新教學模式,必須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園,走進社會。結合大學生的實際,將英語課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機融合,將實踐教學的途徑不斷拓展,積極構筑起“課上實踐、校園實踐、社會實踐”的三位一體實踐教學模式。
大學英語課三位一體實踐教學模式是指:按照市場需求及社會發展的用人導向安排教學內容,從學生實際出發,依托豐富多樣的實踐教學形式,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技能為主要目標,結合專業特點,將理論教學內容拓展為課上實踐、校園實踐、社會實踐的三位一體實踐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快樂,提升英語綜合素質,為就業創業奠定基礎。
(1)持續性原則
《大學英語課》對學生的教育應該是貫穿大學始終的,基本目標是提高大學生英語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終極目標是提高創新能力,運用能力,職業發展能力。所以,大學英語課的實踐教學模式應該貫穿于大一到學生畢業,乃至學生走向工作崗位。
(2)整體性原則
大學英語課可以分為基礎篇、提高篇、實戰篇,也課分為口語篇、聽力篇、閱讀篇、語法篇等,但是不同篇幅雖然獨立但卻密不可分,層層遞進,從基本訓練,到綜合提升,最后到實戰,在大學奮斗的三年就是能力訓練升華的三年,英語實踐教學應該遵循教育規律,重視學生的接受效果。
(3)突出能力本位的原則
大學英語課是服務學生并指導學生提升綜合能力的課程,它的終極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升就業能力,增強職業發展力。這些目標的實現需要學生在實踐中去積累、鍛煉、提升。三位一體實踐教學模式就是以培養能力為核心結合課程內容及學生的興趣點設計。
(4)“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為學生服務,為了增強實效性,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讓學生結合課程內容,個人興趣,提交實踐項目,然后以座談會的形式討論并確定本學期的主要實踐活動項目,來源于學生中的實踐項目必然會受到學生的推崇,在推進執行過程中必然會激發學生的參與度,在考核中,重視學生創新能力及團隊合作力的考核,將教師的考核和學生間的綜合評價充分結合,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主體地位,最后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實踐教學形式的拓展離不開豐富的社會教育資源,所以,英語教育工作者應該積極開拓校內外各種教育資源,讓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讓實踐與專業教育緊密結合,讓專業教育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
以《大學英語》課為例,具體實踐教育內容如下:
(1)創新課堂實踐活動,提高學生自我展示能力
課上實踐通常是在教室進行,將理論宣傳教育與實踐活動結合在一起,通過創新的教育形式將所要宣傳的理論寄予其中,讓學生結合所學,在搜集材料、整理資料的基礎上結合個人實際,形成自己的成果,最后匯報表演,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實踐教學的內容與理論教學是相一致的,同時也是理論教學的延伸。作為大學英語教師在提升理論教育能力的同時,更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深入了解,抓住學生的關注點,將學生的興趣點與實踐形式結合在一起,及時糾正學生的偏激錯誤思想,創新實踐教學形式,讓學生在娛樂中提高認識,提高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從而達到教學效果。
(2)豐富校園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校園實踐是指利用學生的業余時間在校園內開展的系列實踐活動,主要和團委、學生處等部門聯合舉辦,重在為學生提供一個溝通、學習、展示的平臺,營造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氛圍。
校園實踐的開展需要思政教師與職能部門溝通合作,需要學校完善相關制度,以此推動校園實踐活動常態化制度化發展。
(3)挖掘社會資源,開拓社會實踐基地
社會實踐是指結合學生就業方向開展的系列實踐活動。此類實踐活動旨在讓學生走出校園、走進社會、開拓視野,武裝自己,了解市場、社會,進而認識自己,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為職業的選擇及職業的發展做準備。
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離不開社會資源的挖掘,因此就業指導教師要主動走出去,積極與教育基地、企業、英語咨詢機構建立聯系,與學生就業單位保持聯系,主動了解企業的用人導向,研究企業的文化,主動邀請企業專家進校園開展系列講座,為學生創造機會了解企業、了解專家、了解自己未來的職業,明確發展方向。
《大學英語》課的教學是為學生職業的發展服務的,因此實踐活動的開展必須緊密結合學生所學的專業。將實踐活動與專業技能訓練緊密結合,既有利于思想素質的提升,同時也有利于專業素質的增強,為將來的就業奠定基礎,以此增強學生的信心。
《大學英語》課的“三位一體”實踐教學模式的應用和探究是無止境的,高校應該完善機制體制建設,位創新英語課教學創造條件,讓英語教學與創新創業能力緊密結合,提升教師隊伍綜合素質,為英語實踐活動的開展創造良好的硬件環境,相關職能部門應該從培養學生的角度出發,積極合作溝通,減少沖突摩擦。英語教師應該強化自己的專業技能,溝通技能,社會交往技能,了解社會、了解企業、了解專業、了解學生,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不斷創新實踐形式,豐富實踐內容,開拓更多更有質量的實踐教育基地。社會也應該積極配合高校專業實踐活動,共同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條件,一起為偉大中國夢的實現而努力。
[1]王濤.地方文化融入高校英語教育的意義與途徑研究[J].大學教育,2013,(8):69-70.
[2]張敏.文化走進南京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踐探索[J].學理論,2010,(12):81-82.
[3]馮清.地方高校就業工作創新的思考[J].新西部,2007,(20):36-38.
[4]李凱.對高校英語教學規范化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2,(8):66.
[5]溫澤民校英語踐教學環節的反思[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12,(3):41-42.
(責任編輯: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