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只要有教學就會有考試,有考試就必然需要命題。現在很多教師教師采用“拿來主義”的態度,缺乏原創試題的意識與能力,整個教師群體沒有形成原創試題的文化生態。如何才能在地理教師中形成原創試題的文化生態,筆者根據問卷調查的反饋情況,分析了地理教師原創試題動力缺乏的原因,探討了原創試題文化生態的形成條件,提出了原創試題文化生態形成所需要的必要保障。
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缺乏試題原創動力的根源分析
筆者對全市高、初中50位地理老師進行了有關命題方面的問卷調查。通過問卷調查反饋的信息,筆者發現70%以上的教師沒有原創地理試題的經驗,地理教師中普遍缺乏原創意識和原創能力,原創試題文化生態的形成任重道遠。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有些地理教師雖有原創的想法,但對原創的認識存在誤區,認為原創難,發現不了原創的內容要素。其實,原創并不意味著從頭到尾都是自己全新的創作。原創既可以是情境材料的創新,也可以是信息呈現方式的創新,還可以是考查角度的創新。既可以是對原有試題的懷疑與否定,又可以是對原有試題的變式與重組。第二,部分教師專業素養不高。調查發現70%的教師很少訂閱地理學術期刊雜志,不會利用地理教材、現實生活中的重大地理熱點問題、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地理科學發展的最新成果等作為命題素材,平時不注重收集素材,也不會對素材進行適當的加工、處理形成原創試題。第三,教師自身沒有原創試題的動力,平時的單元測試依賴現成試卷或網上下載,期末統考等大型考試依賴于上級教育部門編制的試題。只有少數省級示范高中的教師參與過縣級以上命題工作。第四,現在的社會對知識產權尤其是對原創試題的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夠,特別是在網上有海量的試題可供下載,十分便捷,由此許多老師認為與其花大力氣進行原創,還不如直接下載、復制、粘貼來的快捷。部分教師自身存在的惰性和慣性再加上社會上急功近利的大環境,都不利于形成教師原創命題的文化文化生態。
二、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原創試題文化生態的形成條件
從平時的測試命題來看,讓老師在沒有充足準備的情況下完成原創命制一套試卷難度很大。通過調查發現,命題能力比較強的教師都有一些共同點,那就是同時具備原創試題的內生驅動力和外在拉動力。所謂內生驅動力,就是教師把提升原創命題能力作為自己專業成長的重要方面,把命好題與備好課、上好課、評好課、育好人一起作為提升教師師德水平與教師素養的基本要求,不斷加強自身專業學習,加強對命題技術的研究。這樣的教師平時就是一個有心人,十分注意收集命題素材,善于從生活中的地理現象、社會熱點中的地理事實、學術期刊中的最新成果汲取養分充實自己。所謂外生驅動力,就是這些老師經常接受上級或學校的命題任務,在命題實踐中不斷地提高命題能力。要想營造良好的原創命題的文化生態,也必須要從內生驅動和外在拉動兩方面入手。從教師原創試題內生驅動力方面來看,首先要轉變思想觀念,增強原創試題的意識。要讓教師明白命題不單純是出幾道試題考查學生學習情況,它關系到教學評價的準確度,關系到教師作業布置是否有效、對學生的思維訓練是否得當。命題能力體現教師的專業水平,更反映了教師的師德水平。有人說不會命題的老師不是好老師就,雖然有些絕對,但很有道理。試想一下如果老師缺乏對命題的研究,測試訓練全部依賴于現成試題,特別是想通過大量機械重復訓練提高學生成績,勢必讓學生陷入“題海”之中,既費時又費力,還容易帶來許多負面影響。如果只有“拿來主義”而沒有原創精神,長此以往教師就只能是被動應付考試而不能主動“駕馭”考試,更談不上通過“駕馭”考試來改進教學。教師群體原創試題的文化生態的缺失勢必影響整個學校的創新氛圍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其次是加強學習,主要是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命題理論方面的學習。可以通過訂閱紙質或電子類地理學術類期刊如《地理學報》《地理研究》《地理科學》等獲取最新地理科研成果,更新專業知識、完善知識體系;要學習有關課程標準、考試大綱、測量學、考試學等的相關理論,實現由經驗型命題向科學型命題的轉變;隨著信息化教育的深入,網絡教研已成為教師開展教研活動的主要方式,一些地理類的教研論壇(如K12地理教學論壇)、網站(如星韻地理)等已成為教師自主學習命題技術的主要陣地。
如果說轉變觀念、提高意識、加強學習是形成原創試題文化生態的前提,那么在命題實踐中提升命題能力則是形成原創試題文化生態的關鍵。有了教師的內生驅動力,還需要外在拉動力去共同營造原創試題的文化生態。外在拉動力的來源主要是學校和上級教研部門。學校和教研部門要創造更多的命題機會提升教師的命題能力。平時的校內考試如單元測試、期中測試等都可以放手讓老師去原創試題。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一開始就全部原創試題的難度較大,可以采用先易后難的辦法循序漸進地推進,如先從改編題入手,逐漸過渡到原創試題;先從少量的課后訓練題的原創開始,逐漸過渡到單元測試卷整卷的原創。推動原創試題文化生態的形成,專家的引領是另一重要的外在拉動力。初涉原創試題的教師,研究興趣濃厚,但不知怎么去做。此時需要專家的及時引導和幫助。筆者以為專家的引領作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指導教師根據不同考試性質與目標進行命題。各種考試的性質與目標不盡相同,有的是診斷性考試(如入學考試)、形成性考試(如單元考試)、終結性考試(如畢業考試)等;按照考試方法和對考分解釋的不同可分為常模參照考試(如高考)和目標參照考試(又稱水平考試,如初中畢業學業考試等)等。不同類型的考試對試題的難度要求也不相同,因此要根據考試的性質與目標合理原創試題,但都必須依據課程標準和考試大綱來原創試題。二是指導教師平時注意收集命題素材并提高加工處理素材的能力。地理試題的命題素材來自于生活中的地理現象、時事熱點中的地理問題、地理學科發展的最新學術成果等。生活是文學藝術創作的源泉,也是地理原創試題的源泉,生活中的地理現象普遍存在,需要教師以地理視角加以觀察并形成原創試題。如季節變化與各城市路燈照明時間的關系、城市居民小區與商業中心停車率的變化與城市內部功能分區的關系、時差與電網負荷變化的關系、超高建筑樓頂的風洞與盛行風的關系等。時事熱點中的地理問題也是命題的重要素材,地理教師要樹立問題導向意識,要通過熱點對照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整合素材編制試題,以問題的形式對知識點進行考查、對能力目標進行考核。三是指導教師掌握相關的命題技術。地理試題一般都與圖有關系,如果圖片不清或無法處理清晰,這樣的原創題是無效的題。作為地理原創命題相關技術最重要的是繪制圖表的技術。從問卷反饋來看,許多地理教師都希望能得到專家在繪圖技術上的具體指導,特別是希望能指導他們利用一些簡單的軟件如word、photoshop、gis、excel等進行圖表繪制。
三、計利以聽,乃為之勢——原創試題文化生態形成的重要保證
要讓教師保持積極地原創試題的態度,形成良好的原創試題文化生態,不僅需要教師的自覺行動,而且也需要學校、各級教育業務部門的及時激勵、評價反饋。首先,要充分利用量規評價,比如針對原創試題的質量與測試效果可嘗試讓學生來進行評價。我市某校在期中考試中采用交叉命題(高一老師命制高二試題,高二老師命制高一試題),考試結束發放測試問卷調查表,讓學生從試題難度、原創度、最欣賞的試題、較難的試題、較簡單的試題、與生活及課本知識關聯度較大的試題等幾個方面進行填寫,并形成最終結論及時反饋給命題教師。這種做法既有利于教師改進自身的命題能力,又有利于將考試與學生學情緊密結合起來,達到為學而教、為學而考的目的。其次,要對優秀的原創試題作品進行適當獎勵,建立優秀原創試題電子庫,按試題的類型、所對應的課標要求等進行分類,通過積累,慢慢充實原創試題庫。通過精神與物質鼓勵,既達到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目的,又利于在教師中形成原創試題文化生態。
教師通過學習、研究、反思,勇于創新,不斷更新著自己的知識結構、教育教學理念,在命題中滲透著原創思想,在促進自身專業成長的同時形成良好的原創試題文化生態。良好的原創試題文化生態也有助于培養學生永不滿足、追求創新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