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秋陸
蔗價糖價連續三年下跌,本榨季更是出現價格倒掛現象,直接關系全國4000萬蔗農生計和國家食糖安全的中國蔗糖產業將何去何從?
當下,正是甘蔗的壓榨期,2014年,甘蔗生長期間遭受臺風災害,加之從2011年開始甘蔗收購價不斷下跌,蔗農種蔗積極性不高,業內預計2014/2015榨季國產蔗糖量將下降180萬噸左右。于是,人們普遍認為本榨季蔗糖的價格將出現回升,但事與愿違,蔗糖價格又跌了。
蔗糖產業再受困
中國糖網的數據顯示,中國蔗糖價格已從2011年8月最高時的7810元/噸跌至目前平均4400元/噸。這是我國蔗糖價格連續第三年下跌,跌幅接近45%。
“4400元/噸已經跌破了成本價,榨出的紅糖越多,意味著虧損越大?!睆V西天華糖業東匯廠的總經理謝文華對《中國經濟信息》記者說,通常生產1噸紅糖需要6.5噸甘蔗,按甘蔗最低價400元/噸計算,1噸紅糖僅花在原材料上的成本價是2600元,再加上后續費用,紅糖的成本不低于5100元/噸。
中國糖業協會的數據也反映出國內制糖企業的困境:2012/2013榨季,全國制糖企業共計虧損31億元;2013/2014榨季,共計虧損額為97.6億元;2014/2015榨季的相關數據雖然還沒有出來,但預計虧損不亞于往年。
糖價大跌,糖企的日子不好過,作為糖料生產者的蔗農,近況更是讓人擔憂。廣西甘蔗指定收購價已從2011/2012榨季的500元/噸劇降到目前的400元/噸。
廣西崇左市素有“中國糖都”之稱,蔗糖產量占廣西蔗糖產量的1/3,全國的1/5。崇左市扶綏縣蔗農謝明福對《中國經濟信息》記者說:“現在,種一畝甘蔗需要土地承包費550元,機耕培土70元,蔗種100元,農藥、地膜、肥料共780元,砍搬費700元。所有這些投入加起來大致是2200元左右。而一畝地只產5噸甘蔗,按今年的指定收購價每噸400元計算,一畝甘蔗就要虧200元?!?/p>
“種甘蔗不賺錢,那誰還愿意種?”謝明福說,現在周圍已經有不少的蔗農改種了瓜果、蔬菜、速生桉等經濟效益較好的作物。
《中國經濟信息》記者調查發現,全國糖料種植面積近兩年急劇下降,以廣西為例,其2012/2013榨季種蔗面積為1640萬畝,2013/2014榨季下降為1600萬畝,2014/2015榨季則大幅下滑至1480萬畝左右。
多方因素沖擊
農業部市場司司長張合成認為,蔗糖產業價格倒掛的根本原因是我國農業資源緊缺、勞動生產率低和生產成本剛性上漲導致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弱,直接原因是關稅、補貼等農業支持保護措施不足。
“廣西蔗糖生產成本相比國外一些國家高出1000多元/噸?!睆V西農科院甘蔗研究所副所長王維贊對《中國經濟信息》記者說,造成這么大的成本差距主要原因是同樣種植甘蔗的美國、澳大利亞、巴西等國,甘蔗種植、收割全程機械化。而我國甘蔗主產區在廣西、云南、粵西一帶,南方梯田多,種植受到土地分散、地形特殊等多種因素的制約,現在還未形成大規模機械化種收。
另外,現在農村青壯年多數外出打工,甘蔗收割時勞動力嚴重不足,用工荒會影響到甘蔗收割,造成糖分流失,也反過來推高了糖料的人工成本。
對比2013/2014榨季,澳大利亞、巴西、印度等國的甘蔗平均收購價折合人民幣只有約240元/噸,而我國甘蔗收購價格為440元/噸,比國外的高出近一倍?!艾F在400元的甘蔗收購價對于蔗農而言已賠本兒,但對于糖企來說,卻是高居不下的成本?!敝x文華說。
“我國‘政府蔗、‘市場糖的現狀對蔗糖產業的發展極為不利。”業內人士指出,國內農業基礎薄弱,種植成本不斷上漲,為保護蔗農利益,國家出臺糖料最低保護價是正常的。但糖料價格處于高位,最終也反映到了國內食糖價格上(國內糖價遠高于國外糖價),于是國外低價糖開始大量涌入國內市場。
海關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食糖進口量從2011年的292萬噸,猛增至2013年的455萬噸,接近國內產量的三分之一,2014年進口量估計在350萬噸左右。食糖進口量劇增導致短期內國內市場供求失衡,引起國內糖價劇跌,嚴重影響國內制糖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造成國內市場混亂。
產業亟待升級
對于改種其他作物而通過進口解決我國食糖需求的觀點,專業人士表示,“這萬不可行”。一方面食糖是食品工業的主要原材料,是居民生活的必需品。2014年,我國人均食糖消費量接近10公斤,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預計2015我國人均食糖消費量在15公斤左右。
另一方面,糖業是廣西、云南及新疆等邊遠地區的重要支柱產業和財政來源,并直接關系到全國4000萬蔗農的生計。
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啟動實施油料、糖料、天然橡膠生產能力建設規劃;完善棉花、食糖等重要農產品進出口和關稅配額管理,嚴厲打擊農產品走私行為;合理確定棉花、食糖等重要農產品儲備規模。
對于直接關系國家食糖安全的蔗糖產業如何走出困境,各路專家也積極建言獻策。
“中國糖業要想改善目前的進口貿易格局,并在競爭激烈的國際食糖市場中生存和發展,就必須努力降低糖料種植和食糖加工成本。”相關專家指出,現階段迫切需要解決的就是降低“第一車間”的成本,通過土地整合、全程機械化種收、完善水利、培育良種等手段,降低種收過程中的人工成本,提升蔗料的產量和品質。
“受主產區地形及大規模機械化種收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的影響。短期內,蔗糖產業很難通過機械化自救走出低谷。因此,我們希望國家能夠出臺相關政策,支持糖業穩定發展?!敝袊菢I協會副理事長農光說。比如,有關機構和部門可以因地制宜地制定、實施符合主產區糖市狀況的生產扶持政策、收儲政策、稅收政策等。
而作為制糖企業的負責人,要把目光放長遠,要提高對國際、國內市場的識別能力,對當前的市場新形勢保持清晰的認識。立足加快技術創新,延伸產業鏈,強化深加工,加大力度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才能贏得發展的更大空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