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軍
不管當前動態如何,阿里巴巴這次與政府部門之間的“博弈”都還不是最終結局,其對股價、戰略等層面的后續影響仍將持續發酵。
2015年1月27日,一封標題為《劉紅亮司長:您違規了,別吹黑哨》的文章在網絡上發酵,作者是署名為“一個80后淘寶運營小二”的淘寶員工。企業員工向政府部門的相關領導直接叫板,這在中國素來極其罕有,而當這家公司恰好是市值超過萬億元、知名度在中國最盛的阿里巴巴時,所帶來的連鎖效應就更是出乎意料。
這次公開的非典型“叫板”,源于1月23日由國家工商總局公布的2014年下半年網絡交易商品定向監測結果。這個公開發布的檢測結果顯示,工商總局定向檢測共完成了92個批次的樣品采樣,其中有54個批次的樣品為正品,正品率為58.7%。監測結果顯示;淘寶網正品率最低,僅為37.25%。據悉,此次監測抽查了淘寶網、京東商城、天貓、1號店、中關村電子商城、聚美優品等平臺,以電子產品、兒童玩具、汽車配件、服裝、化妝品和農資等為重點監測種類,以高知名度商標、涉外商標等為重點取樣商品品牌。
從各購物網站的具體監測結果來看,淘寶網樣本數量最多,為51個,但正品率最低,僅為37.25%,非正品分別來自“千源閣數碼城”“童玩新世界玩具店”“樂高收藏站”“貴族粉黛”等27家網店。
正是上述的這樣一條消息,讓淘寶網員工發布了這封對工商總局官員指名道姓的“千言控訴”。
攻守
被淘寶小二指名道姓的官員是國家工商總局網絡監管司司長劉紅亮。最初,從作者的署名到所控訴的對象,不難看出阿里巴巴尚留有“一分回旋的余地”,以員工自發的形式來質疑一個具體的官員,并沒有將企業和官方變得劍拔弩張。但事態的變化顯然出乎雙方的意料。
淘寶小二發布公開信的翌日上午,工商總局就發布了《關于對阿里巴巴集團進行行政指導工作情況的白皮書》,直指阿里系網絡交易平臺存在主體準入把關不嚴、對商品信息審查不力等5大突出問題,并對阿里巴巴集團提出相關工作要求。這份有著政府意志象征的白皮書立即引發了媒體的爭相報道,使阿里交易平臺假貨問題再次被國內外的觀察者和投資者所審視,阿里股價應聲大跌。此時的事態已經超出了讓“小編”或“小二”負責的范疇。作為紐交所上市企業,在海內外媒體紛紛報道此次事件之后,阿里巴巴已經沒有辦法靜觀其變。
對于這份去年7月份阿里巴巴與工商總局的閉門會議記錄構成的“白皮書”,淘寶也立刻進行了回應,在其官方聲明中淘寶表示,第一,阿里愿意承擔打擊假貨的責任;第二,愿意與執法部門合作;第三,陳舊的思想和方法可能扼殺創新;第四,期盼監管部門入駐淘寶;第五,向工商總局正式投訴網監司司長劉紅亮。至此,前面員工對個體官員的“抗議”已經演變為一家企業和一個部門之間的論爭。在淘寶的措辭中,已經有著愈演愈烈的勢頭。
到此,雙方的主角正式登場,淘寶發出聲明,工商總局網監司則祭出“白皮書”。但隨后又不知為何迅速撤掉了“白皮書”。
“我在現場”新華社客戶端和界面新聞等均跟進報道,并挖掘出了很多爭論之外的內容。報道中顯示,國家工商總局曾于2014年7月16日就阿里巴巴問題舉行行政指導座談會,前面提到的“白皮書”就是基于這次會議內容而制定的,在這次會議上,國家工商總局網絡監管司司長劉紅亮明確下達就阿里巴巴集團的年度處罰指標,要求各地工商人員執行。
媒體報道,這次會議的與會者那里流出的錄音文件顯示,劉紅亮曾經在會上稱對阿里一年要處罰“千八百次甚至幾千次”,“對阿里系平臺企業、商家會開出罰單,這是一種常態”,這也為被淘寶指責為“情緒執法”提供了確證。
阿里董事會副主席蔡崇信也在隨后發表了他的看法,并直言工商總局網檢司的“這份報告是有瑕疵的”,在立論上存在武斷的問題。
“我們認為,這份所謂的‘白皮書立論方式錯漏百出,并有意針對阿里巴巴,整個手法非常不公平。因此,我們覺得有必要并正準備向工商總局正式作出投訴。”蔡崇信在事件發生之后的阿里巴巴財報電話會議中這樣詮釋阿里巴巴的“反擊”。
蔡崇信還進一步澄清了一些事實,包括此前并沒有看過所謂的“白皮書”,阿里巴巴也并沒有要求工商總局延遲公布任何報告,以及阿里巴巴近年來在打假上的巨大投入。
蔡崇信介紹,阿里巴巴集團通過網上平臺打擊網下犯罪的努力取得成果。去年,阿里巴巴集團協助各級執法部門共破獲各類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案件超過1000起。透過該次合作,18個犯罪集團、近400嫌疑人遭逮捕,同時關閉了200個涉及制造及售賣假冒偽劣商品的店鋪、工廠以及倉庫。
言和
一封公開信引發的爭論,讓雙方都陷入了風口浪尖,前者股價大跌且面臨著投資者的聯合訴訟,而后者因為錄音事件,也為公眾所質疑。就在媒體紛紛預判未來結局如何的時候,阿里巴巴的掌門人馬云和國家工商總局局長張茅為這次風波畫上了句號。
1月30日消息,國家工商總局局長張茅當天在工商總局會見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張茅肯定了電子商務對拉動經濟增長、帶動創業就業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阿里巴巴在消費維權、凈化營商環境、加強企業自律等方面做出的積極努力。
與此同時,張茅也直言當前網絡交易平臺還存在一些問題,并強調要創新網絡監管方式,建立溝通和互動機制,更好地規范和促進網絡經濟的健康發展。
馬云則表示,目前我國的網購市場是一個新興市場,發展迅速,需要進一步規范和完善。阿里公司一直致力于打擊假貨,并全力以赴解決假貨難題。下一步將積極配合政府部門,加大資金、技術等方面的投入,進一步擴大和加強原有專業打假團隊,加強日常線上巡查和抽檢,與執法部門共同聯手,切實有效地解決現實問題。
這次會議所達成的共識以“各退一步”的方式結束了此前激烈的紛爭,并達成了一個共識:“促進電商產業健康發展、營造消費者放心滿意的網購環境,是網監部門與電商平臺的共同意愿。雙方將加強溝通,共同探索網絡市場管理模式,構建社會共治新格局。監管部門將進一步加強網絡市場監管,公平公正依法履職,依托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提升監管水平;電商平臺進一步強化主體責任,尋求創新機制,自律自強,依法依規開展經營活動,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促進網絡經濟健康有序發展。”endprint
也是在1月30日,國家工商總局新聞發言人表示,去年7月份工商總局曾召開阿里巴巴集團行政指導座談會,近日發布的“白皮書”是上次座談會的會議紀要,并不具有法律效力。
未了
阿里的這次“忤逆”必將成為企業與官方之間關系構建的典型事件,并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事件里被反復提及。在中國,企業與主管部門之間的關系素來都比較微妙.這一次阿里巴巴叫板工商總局,海內外媒體傳播自然“給力”。最終雖然實現了“握手言和”,但短期內所帶來的消極影響尚無法消弭。
從淘寶小二發出那封公開信開始,阿里巴巴在不到一周的時間里市值便蒸發了330億美元,馬云也失掉了“首富”的頭銜兒,但這還不是對阿里巴巴的最大打擊。因為阿里巴巴與中國國家工商總局的“大戰”,引起至少七家美國律師事務所宣布,將代表投資者就阿里巴巴是否違反美國證券交易法發起調查。最早發布聲明的律所是紐約的PomerantzLLP,其在1月29日表示將代表投資者調查阿里巴巴和相關監管部門是否違反了《美國1934年證券交易法》中的10(b)和20(a)條款,希望相關投資者與之聯系。其他幾家緊隨其后,也發布了類似的聲明。
專業人士指出,10(b)和20(a)條款在美國證券法里非常典型,前者是最根本的反欺詐條款,主要內容是禁止公司用操縱性、欺騙性的手段在買賣股票過程中欺騙投資者,定義非常廣泛。
PomerantzLLP等律所在聲明中提到最多的,就是中國國家工商總局在1月28日發布并刪除的“白皮書”,其中指出的阿里巴巴存在銷售假貨等問題被前者當做阿里巴巴違反美國證券法規的“證據”,并導致了投資者的權益受損。
雖然國家工商總局在1月30日宣布“白皮書”不具有法律效力,但這一點美國的相關律所也并不認可,其理由是中國國家工商總局不具有宣告白皮書是否有效的權力。如果這一條被美國法院所采納,那對于阿里巴巴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業內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認為,作為一家海外上市公司,阿里巴巴此次的危機公關大失水準,直到失控之后才由馬云出面平息事態。作為一家在中國家喻戶曉的企業,不論是淘寶網,還是其母公司阿里巴巴,都應該審慎處理與政府和媒體之間的關系,做到最大程度地保護消費者利益。
財經作家吳曉波在此次事件之后迅速撰寫了一篇《中國進入政商博弈新周期》,在文中吳曉波也暢想了這樣一種可能:如果國家權力及國有資本集團對互聯網經濟的滲透過程中催生出政策管理和國有經濟改革的新模式,這或是各方最樂見到的理性結局。
不管結局如何,阿里巴巴這次與政府部門之間的“博弈”都還不是最終結局,其對股價、戰略等層面的后續影響仍將持續發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