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芬
一、回到教學原點看體育課堂 “假運動樂趣”現象
近年來的體育課堂教學,體育教師將關注點聚焦到了學生的興趣、要讓學生體驗到樂趣上,而沒有真正詮釋和認識理解學生的興趣問題和運動樂趣,套用了運動樂趣的幌子,而脫離了運動載體去讓學生體驗樂趣。也就是說,學生在體育課上體驗到的是體育教師們為了盲目遷就、滿足學生的興趣而創設的低級、簡單、膚淺的趣味活動,這些趣味活動不觸及運動的本質特性,因而學生體驗到的不是運動的樂趣。
二、將運動技術融入到學習興趣中的運動樂趣
運動興趣是學生對運動產生的主觀情感,運動樂趣是學生對運動產生的客觀體驗,因此,讓學生體驗運動樂趣是關鍵。學生體驗到運動的樂趣就會有參加體育的興趣,而體驗不到運動的樂趣就不會有參加體育的興趣。我們不難發現,大家認為的“學生喜歡體育而不喜歡體育課”,實際上是以運動技術為抽象的學習內容的體育課。好的體育教師、好的體育課,往往是在研究運動技術的同時在研究學生的興趣、在教運動技術的同時融入到學生的興趣中。體育本身就是充滿了樂趣的運動文化,學生對運動技術的追求、體育樂趣的追求可使體育教學成為活潑和充滿樂趣的過程。因此,學生運動技術學習中,體育教師需正確理解運動技術學習中的興趣,注重從學生的立場理解教材,從體育教師“教育”和“傳授”的立場看待教材和運動技術,從學生“興趣”和“挑戰”的立場看待教材和運動技術。
三、培養運動樂趣也就是讓學生運動“上癮”
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施以某種教法、手段時,一定要考慮自己欲獲得的“學習效果”和學生想從中獲得的“精神滿足”是否一致。這種精神滿足即學生有充分運動后的身體舒暢感、提高運動技能并贏得比賽后的成就感、對體育知識獲得和體育文化理解后的求知滿足感、在運動過程中和睦交往的友情和被認同感。一旦學生有了運動累積賦予的身體、心理和情意上的滿足,有了運動量的積累,就會覺得有意思、好玩、“上癮”,運動一旦上了癮,一天不運動就難受。對于體育教師來說,要讓學生運動“上癮”,就要有效地教好運動技術,要不斷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要讓學生體驗到一些激烈且有挑戰性體育運動的魅力,更不能輕視對學生運動技能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