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幸田



牡丹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名花,它花形優美、色澤絢麗、秀韻多姿、清雅嫵媚、雍容華貴,兼有色、香、韻之美,讓人傾倒;它集天地靈氣,沐日月洗禮,為萬卉之首,眾香之魁。千百年來,牡丹一直是富貴的象征,美麗的化身,是崇高地位的代表,更是當代畫家們經常表現的題材。隨著時代的變遷與發展,國畫寫意牡丹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它運用高度概括、夸張的手法和精到洗練的筆墨表現,并賦予物象以寓意豐富的聯想,既寫出了畫家心靈深處的主觀感受,又與觀者產生共鳴,并以此來感染或啟發讀者,從中得到思想、道德、人格及其真、善、美的精神陶冶與完善。
實力派青年畫家王志林,四川成都市人。自幼受其父四川老藝術家王安策的影響,酷愛書畫藝術,尤其對國花牡丹情有獨鐘。現為中國書畫家協會理事,四川省成都市益州書畫院、成都市金暉書畫院畫師,成都當代工筆畫研究會研究員,成都市成華區、錦江區美術家協會會員。20多年來,他堅持不懈,在正確把握牡丹藝術內涵的前提下,研習諸家,博采眾長,堅持“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創作原則,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發展了個人風格。其筆下所繪牡丹雍容華貴,色彩艷麗,氣韻生動,秀而不滯,既有寫生記實的造型功力,又有寫意豪放的浪漫神采。他的作品曾先后參加全國書畫大賽獲金、銀、銅獎并展出,其中《花開富貴》被臺灣茶文化研究院收藏,《四美圖》四條屏被新加坡中國畫研究院以及海內外各界人士收藏,同時還被多家媒體宣傳報道。
寫意牡丹貴在“寫意”二字,既用豪放簡練的筆墨描繪牡丹的形神,抒發出畫者的感情,它不僅要有高度的概括能力,更要有以少勝多的含蓄意境。其魅力不僅表現在生動的筆觸、活潑的形象上,還體現在滋潤的色彩和淋漓的筆墨上。志林的寫意牡丹筆墨純熟,大膽新穎,氣勢雄渾,別開生面。
品讀志林那幅題款為“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金城”的作品,畫面攫取了自然界中8朵綻放的牡丹進行著重描繪,以3叢牡丹富有層次地表現出牡丹的生機勃勃,在曠野里臨風綽約的動人姿態和一種頑強向上的生命力,給人的感覺是國花艷而不俗,方顯貴氣又讓人心生愛憐。
作品《國色天香》構圖巧妙,色墨配合恰到好處。兩叢盛開的牡丹,3只嗡嗡展翅的蜜蜂,和諧靈動,栩栩如生;墨色葉片和待放的花苞,把粉紅、大紅的牡丹襯托得尤其豐滿嬌媚,惹人沉醉。整幅畫面描繪出大自然春意盎然的繁忙景象,不僅有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同時寓意著和諧富貴。
《甲子年》采用扇面式構圖,畫中3朵牡丹盛開如錦,氣韻生動,紫的柔潤,綠的嬌嫩,競相逞美,格調高雅。作者運筆嫻熟,線條流暢,墨沁花香,滿紙美韻,讓花型碩大、香氣怡人、婀娜多姿的牡丹在傳統筆墨的渲染下更多了一種嫵媚與神采,展現出很高的裝飾性和生命的活力。
在淡黃色圓形《牡丹》畫面中,一朵紅色牡丹,花瓣層疊,柔美萬千,呼之欲出,宛如陣陣香氣傳入鼻息,幾只蜜蜂的添加,為作品增加無限韻味。作者筆法細膩,色調對比和諧,把對花魁的喜愛之情融入創作,讓牡丹更添一份精致玲瓏之美。
意境是水墨國畫的靈魂。畫面氣勢營造、筆墨經營、實空置換,心物交融,是畫家審美感悟和畢生追求的藝術境界。志林畫的墨牡丹《春之舞》水墨淋漓,厚重大方,花繁枝茂,濃淡相宜,枝干穿插,渾然一體,王者之氣貫穿畫面,蒼勁中不失雍容,凸顯“威而不猛,媚而不妖”之富麗堂皇氣質和花中之王神韻,表現出作者水墨技藝的精湛高超和藝術追求。
志林的牡丹畫在用墨布色上滋潤靈動,善于以水控墨、花葉水分豐富,清靜透明,色棄白粉,鮮嫩艷麗,但物象形態并不漫漶。色不礙墨,墨不礙色,作品淋漓但不恣肆,流暢而又潤澤,清淡中透著高貴,變化中不失雍容,盡顯色墨交融的水墨意趣。往往是用清淡的筆墨著色,使自然中的牡丹躍然紙上。畫面顯得墨色濃淡并舉,簇擁有勢,盡透出俊雅、明朗的神韻。萬千變化的牡丹叢中透著一種勃勃生機與剛毅倔犟之氣。
作品《閉月羞花》《亭亭玉立》《姹紫嫣紅》《花開富貴》等,用筆奔放,構畫飽滿,姿態自然,文秀清逸。綻放的花冠大而豐盈,絢麗綽約;花瓣層疊婉轉,清晰生動;花葉層次豐富,正反俯仰,鮮活多姿;枝干穿插交錯,充滿一種富于變化的韻律感。不論張弛疏密,高低錯落,還是虛實動靜,陰陽向背,無不妙筆盎然,神韻飄逸,畫面均呈現出國色天香之神采和大氣磅礴之雄風。觀其大幅畫作或小品扇面作品,充分體現出畫家扎實的傳統功底和強烈的時代氣息。
志林的繪畫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作為新一代畫家,他更重視藝術的綜合修養和綜合實力。特別在牡丹畫的處理上,善于變化,把不同的技法融會貫通,互補互滲,形成獨具一格,與時俱進的藝術。他今天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關鍵在于他創作性地傳承了前輩大師的筆墨風采,使其作品畫面始終充滿著一派生機勃勃的精氣神。他的畫風、畫品因此深受業內人士的好評和贊賞,難怪他會當之無愧地被人們譽稱“西蜀牡丹王”。
(責任編輯:江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