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紅
關鍵詞:籃球:胸前傳接球
這次帶五年級學生學習雙手胸前傳接球時,我苦思冥想反復琢磨出一個好辦法。此方法是把籃球的雙手胸前傳接球擬人化,傳球喻為送出“客人”,接球喻為迎接“客人”,緩沖喻為“家”。
教學時教師示范如何把“客人”送走送出(傳球姿勢),“八”字持球,兩肘自然下垂,兩臂由屈到充分伸直,抖腕撥球將球送出到對方的胸和腹部之間。出門迎接“客人”(接球姿勢)兩臂及早伸出呈“八”字手型,兩肘自然下垂,等候客人的到來時手順勢接球。“客人”如何接回到“家”里(緩沖),雙手把球收回持于胸前,身體重心下降。考慮再三,認為比較嚴謹,滿懷信心在教學中進行嘗試。首先請學生觀察分析教師示范講解,再引導學生模仿反復體驗,當動作逐步趨于正確時,鼓勵學生根據身體練習感受總結出胸前傳接球動作要領,“送客”“迎客”“到家”六子口訣。口訣簡便順口,學生如獲珍寶不斷的口念身動,操場上出現熱烈的場面,我不斷的糾偏觀察。作為五年級學生理解動作能力足夠,而動作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學生又出現了泄氣的場面,尤其是膽小的女生,口訣變成了驚叫,面對如此尷尬的局面,我不由地再次思考問題的癥結究竟在哪呢?
利用課余時間鼓勵學生寫一寫籃球學習的體會,沒想到學生反饋的東西讓我著實的歡喜,找到了問題所在。學生甲體會:運球動作已經熟練,可傳好球這個動作卻很難。按老師說的“八”字形做好了準備接球,但對方故意給你出難題,要么扔得特別高,要么扔得特別斜,要么往你腿上扔,讓你跑到遠處去撿球……學生乙體會“迎客”:保持動作,等“客人”來的時候,輕輕一抓(接);“送客”:兩手抓(持)緊籃球再使勁往天上一推。學生丙:不標準的傳球不穩定,標準的傳球感覺很穩;不標準的接球不好抓(控制),標準的接球很好抓(控制)。這充滿著童趣的語言,變成了我的良藥,得我找到了解決辦法。(1)傳球:“客人”要禮貌友好的到“主人家”,做到溫文爾雅,“主人”才能欣喜的迎接,要求學生傳接球的距離為2~3m,力量輕柔,速度放慢,有主觀意識地傳好球,把球傳到對方的胸和腹部之間,而不是憑個人喜好去傳球。(2)接球:熱烈地表現出對“客人”的喜愛,雙手及早伸出擺好手型,腳底靈活移動,迎接“客人”到“家中”來。(3)緩沖:“家”是溫馨的,“客人”稍作停留休息。這樣,師生在不斷的思考練習中明確方法,胸前傳接球動作技術掌握加快,提高了接球的準確率,戰勝了恐懼,學習興趣遞增,時間、空間感增強,配合逐漸默契,并在學與玩中認識到集體合作的重要性,培養了團隊合作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