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一、“中國夢”的文化意蘊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在全球崛起。然而,經濟崛起的同時,中國文化的傳播力與影響力還有待提升。中國主流媒體的國內傳播力較強,但國際傳播力較弱。根植于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中國夢”,不僅應體現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還應體現文化自信。中國需要積極進行文化資本與象征資本的積累和創新,通過經濟崛起與文化創新共同提升中國新世紀大國地位。
二、“中國夢”背景下社區文化建設的內容與路徑
社區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圍內的人們所組成的社會生活共同體。社區主要有四個構成要素:一定數量的人口;一定范圍的地域;一定規模的生產生活服務設施和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與歸屬感。
廣義的社區文化是指社區居民在特定區域內長期實踐創造出來的物質文化、觀念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總和。狹義的社區文化是社區居民在長期的共同生產和生活過程中自發產生和形成的并為社區居民廣泛接受并分享的思想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的總和。
社區文化包含四個構成要素:一是文化載體,指由社區范圍內的一定數量的活動場所和綠化面積、花卉植被等物化形態所構成的物質文化。二是文化方式,指社區文化形態的外在表現,集中體現在社區居民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上。三是文化制度,集中表現在社區的各種規范、制度上。四是文化精神,反映著特定社區文化主體的理想、信念、價值目標,這些價值目標通過相應的觀念體系以精神財富的形式表現出來。
2013年8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沈陽市沈河區多福社區看望群眾時指出:“社區建設光靠錢不行,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這為我國社區建設指明了方向。社區建設不能單純依靠資金投入建設硬件設施,更重要的是營造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和諧社區文化氛圍。
美國社會學家塔爾科特·帕森斯提出了著名的結構功能學說。他認為,保證社會系統良性運行需要發揮系統的四個基礎功能:適應功能、目標達成功能、整合功能、潛在模式維系功能。這被稱為AGIL模型。AGIL模型可以為社區文化建設提供參考。一是利用社區的硬件設施、資金等資源,發揮社區系統的適應功能;二是積極開展社區自治,發揮社區系統的目標達成功能;三是通過培育社區主流文化,發揮社區系統的整合功能;四是通過宣傳教育,發揮社區系統的潛在模式維系功能。四個功能并不是彼此割裂的,應通過建設社區制度,營造文化氛圍等實現各個功能的有機銜接與互動。
(作者系東北大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