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博奇
中美兩國人民的飲食習慣的差異,可以說是由兩國文化、風俗、氛圍、歷史內涵、營養價值觀和經濟條件等不同的因素造成的,如果我們能夠從下面這18個不同之處中發現些問題,客觀地取長補短,將創造出一種符合中國國情的飲食習慣,那將會更有利于人們的身體健康。
1. 美國人喜歡一日多餐,每餐適量;而中國人傳統習慣一日三餐,每餐食量都較大,且現已開始有不食早餐的風氣。無疑少食多餐會比一日三餐、二餐科學,特別是不食早餐更易患膽結石癥。
2. 許多中國人習慣每日購買新鮮食品烹飪;美國人往往一次性購買一周的食品貯存在冰箱里,每日食用冷凍食品,且食用的罐頭和腌制品分別為中國人的8倍和6倍,要知道它們含較多的防腐劑和色素等化學品,均對身體不利,這值得生活日趨簡單化的都市白領一族注意。
3. 中國許多家庭逢年過節時菜肴特別多,應酬也特別多。而美國人宴客或過節,從不鋪張,連總統宴請外國元首也是五菜一羹,更不勸酒。
4. 中國人烹調時喜歡用植物油,美國人則喜歡用含膽固醇較高的動物油。植物油為不飽和脂肪酸,不含膽固醇,因此美國人的心血管疾病發病率特別高。
5. 中國人的烹調往往放鹽較多,而美國人做菜下鹽僅為中國人的一半,有的甚至完全不放鹽。攝鹽太多可引發種種疾病。
6. 中國人烹調時愛放味精,而美國人不放味精。味精含鈉,過量攝入有損健康,特別是對幼兒的發育影響甚大。
7. 中國人進食新鮮蔬菜瓜果比美國人多得多。而美國人較中國人每日攝入的蛋白質亦多得多,但腸胃功能卻因體內缺少纖維素而受到影響。雖美國的醫療條件優于中國,可他們消化系統患病率及患癌率卻大大超過中國。
8. 中國人尤其是廣州及珠三角一帶的居民愛食豬肝、腸、肺等動物的內臟,美國人則無此愛好。動物內臟含有大量的膽固醇,不宜多食。
9. 中國人喜愛食糙米和普通面粉,美國人則偏愛精白面粉制作的面點。實際上糙米和普通面粉所含營養物質高于精白面粉,這對日益愛食精白面粉制品的中國人是一個有益的提示。
10. 中國人尤其是珠三角一帶的群眾和美國人都有愛食刺身或煎牛排五六成熟的習慣,但美國人十分注意刺身的海鮮和牛肉的質量和衛生條件,選取深海無污染的為必需條件。而中國人卻注意不夠。
11. 美國人餐后習慣加一份甜食,而中國人餐后習慣食水果。水果當然比甜食有益,但現在中國人又往往餐后水果再加甜食,尤其是宴席上。不少營養學家認為餐前用水果比餐后有益。
12. 中國人往往餐后飲一杯熱茶,而美國人餐后卻愛飲咖啡。茶能降低膽固醇,而咖啡卻會提高血脂且刺激心臟。有營養學家指出餐后半小時左右飲用熱茶將更能發揮其降低膽固醇和助消化的作用。
13. 美國人已意識到被稱為“紅肉”的牛肉、馬肉和羊肉等是導致結腸癌和前列腺癌的病因之一,亦意識到紅肉的脂肪也是前列腺癌及心臟病的致病因素之一,注意到一周吃一次紅肉。中國的不少報刊也多次報道過紅肉的問題,但目前中國人卻未能足夠重視。
14. 中國人普遍都喜歡豆漿、豆腐等豆制品,它不僅保持了大豆的營養,且養分更易于人體吸收,蛋白質的消化吸收率高達92%~96%,享有“植物肉”的美稱。而美國人對豆腐至今沒有興趣。
15. 美國人習慣于分餐制,而中國人只是“非典”時實施,過后又回到了合餐制。
16. 中國人炒菜時多用大火,因而油煙多,加上多不注意廚房的通風設備;而美國人不愛用大火熗鍋,且廚房通風條件相當注意。因而烹飪人員及家庭主婦中患肺癌率中國人明顯高于美國人。
17. 中國人尤其是廣東人特別愛飲湯,且湯的烹制上有煲、燉、滾、羹等多種形式,材料上除果蔬、禽肉、海河鮮、干貨還有特有的中藥材甚至野菜,無論對佐餐、養生、輔助治療疾病都十分有益。而美國人的湯品卻比較單調。
18. 中國人愛吃熟菜,美國人愛吃生菜。生菜比熟菜有營養,但須無污染。
據美國廣播公司報道指出,當代美國男人壽命比起20世妃之初平均只活47歲,顯然已有長足進步。目前美國男性的平均壽命為73歲,但是,如果養生有道,是有可能活得更長。因此,如你想多活10或20年,以下作法都值得作為添壽之道。
第一,每天服用300毫克維生素C,多活五年半。
據加州柏克萊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進行的研究調查指出,多吃維生素C的男性比維生素C吃得少的男性活得較長。35歲的男性如果每天服用200毫克以上,比每天服用不到50毫克的男性可以多活五年半。從水果 、蔬菜和營養補品等來源,是獲取維生素C最聰明的方法。
第二,將膽固醇維持在200以下,最好的情況可以多活四年。
運用飲食習慣、運動、服藥等各種方式,將膽固醇降至200以下,至少可以增加半年的活命時間。如果目前膽固醇在300以上的人,能夠將膽固醇降至200以下,很可能多活四年。
第三,每天消耗多出的300卡路里,可以多活2~3年。
根據對動物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卡路里的攝取量如果減少三分之一,可以降低膽固醇的指數,同時,使該動物的存活壽命增加三分之一或更長。至于,人類是否也會因減少卡路里而多活二三十年則尚難得知。但是,減少卡路里的攝取量,至少可讓人活出活力和健康。
如果現在每天攝取3000卡路里的人,能夠減少攝取量達300卡路里,或是多做一些運動,消耗掉多出的熱量,將更有益于個人的健康。
第四,每周要固定跟好友至少聚會一次。
為了活得久活得有趣,我們都需要友情的鼓舞。根據一項研究指出,保持有活力的社交生活,可以讓人多活個10年。很少社交生活的人,可能比一般人少活四年半。而社交生活比一般人活躍的人,可以多活四年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