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攀
據意大利安莎社報道,在意大利首都羅馬最近召開的關于歐洲老人及退休人員代表權問題的研討會上,有關方面公布的數字表明,1980年歐洲男性公民的平均壽命為70.5歲,女性為77.2歲,而目前他們的壽命分別增長了5歲和4.1歲。眾所周知,除了先天的壽命基因,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社會醫療保障,才是歐洲人生活安全感與滿意度的重中之重。在歐盟國家中,居民都有一張“健康保險卡”,也稱為“保健卡”。這種芯片卡中儲存著公民詳細的生理、健康資料,人們看病、買藥、體檢甚至出行都離不開它,難怪法國人干脆稱之為“生命卡”。
卡片小,信息多
保健卡外表與普通的信用卡相似,卡面印有使用者的照片,旁邊標有姓名、所屬醫療保險公司及保險號等個人信息。反面則是法律聲明、持有人簽名和保險公司急救電話。德國聯邦衛生部國民醫療保健卡中心負責人斯爾拉教授在接受《生命時報》記者采訪時介紹,保健卡的微芯片中儲存著持卡人的各種健康信息,一是持卡人的基本健康狀況,如指紋、身高、血型、血壓、乙型肝炎抗原檢查以及牙齒疾病等情況;二是看病歷史,如電子病歷、處方、醫院X光片等;三是親屬、家庭醫生、每次看病醫生的資料。
保健卡用起來非常簡單。柏林夏里特醫院的外科大夫烏特里斯向記者演示了操作程序。醫生將卡插入連接電腦的讀卡器,從里面調出病人資料。診療后,醫生將診斷結果輸入電腦,開出電子處方。病人拿著卡去藥房刷卡買藥。當然,藥房的藥劑師只能看到授權的信息,這樣是為了防止泄露隱私。令人意外的是,這種讀卡器居然還是“中國制造”。據法國衛生部的負責人介紹,現在使用的保健卡是去年年底更新換代的第二代卡片,與過去相比,新型卡片添加了患者照片,信息存儲量更大,涵蓋了各種信息檔案和歷史病歷,早在2010年歐洲已全面推廣。
隨身攜帶能保命
在法國,凡是在當地居住和生活的人都能享受到醫療保險服務,也就都有這樣一張保健卡。到診所或醫院看病時,醫生會先跟你要保健卡,將它插入電腦,調出你以往的病史和身體檢查結果,這樣一方面方便診斷,另一方面也不需要再出示其他的身份證明或診斷書,省去了患者的許多麻煩。
歐盟許多國家都要求人們外出、旅游時隨身攜帶保健卡。“一旦發生意外,保健卡能區別身份,還能起到保命的作用。”柏林市民萊安娜是位心臟病患者。她對記者說,外出隨身攜帶保健卡,在意外事故出現時,救護人員能夠及時掌握情況,進行搶救和治療。德國更是要求孕婦將保健卡貼身存放,因為卡里存有“媽媽護照”,記錄著這個孕婦所有的詳細資料,包括孕后的檢查結果,如骨盆大小、胎位、X光照等詳細情況。
歐洲人通常吃的早餐
歐洲上班族的早餐,通常比較簡單,就是一面包一熱飲。所以一些人流量較大的地方,會有經濟的套餐供應,瑞士伯爾尼火車站內一個面包配一杯咖啡或茶的“套餐”,是3.8瑞郎(人民幣22元出頭)。若換成牛角包,好像是4.5瑞郎一套。若單買飲料,火車站的自動售貨機最便宜,歐洲火車是很多上班族每天的交通工具,早晨的站臺上,常見到行色匆匆的人們拎著一個裝面包的紙袋,在這里投幣買咖啡。下面是歐元的價格,人民幣不到10元可以買一杯熱飲。若是市區內的小咖啡館,大概貴一倍多。
若是單買面包,最便宜是大型超市的食品柜,三明治分量可供兩個人早餐了,瑞郎的價格,折合人民幣大概11元。這里的熱飲也不貴。我們在歐洲旅行時,若不在酒店吃,早餐的通常花費每個人大概是二三個歐元。當地人一般也是這個數。所以在雙叟的那一餐,人均八九歐,單純從早餐所費銀子來說,對我們是很高了,在當地也是比較貴的。但若算上環境、品質等因素,還是物超所值。
歐洲人的“延壽秘訣”
影響壽命的因素千種萬種,單從數字推論“某某能長壽”未免荒謬。不過細細推敲,荒謬之中也有不謬之理。當然“長壽”這個概念既是指“絕對壽命”,也包括“相對壽命”,是指一個生命個體在絕對存活期內的相對生存狀態與內容。借用馬龍·白蘭度的名言打一個雖不合適、但很直白的比方——這位既誘女人也惑男人的“好萊塢硬漢”曾在閑侃雙性戀情感時說:“我一個人過了兩輩子……”
比方說,歐洲人從童年就開始戀愛,與生俱來的社交傳統與情感能量使他們的壽命橫向延展。第一次到巴黎觀光,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既不是盧浮宮,也不是羅丹紀念館,而是兩個渾身汗臭的乞丐坐在陽光下的地鐵口接吻。在歐洲生活了15年,深知他們的“延壽秘訣”。歐洲人屬于自己的時間比中國人長,屬于自己的空間也比我們大。他們8點上班,4點下班,一跨出單位,所有的時空都是自己的。他們花在吃上的時間很有限,歐洲人交際不在飯桌上,而是在咖啡館里。
中國人講吃,歐洲人講喝,貌似打個平手,其實不然。中國人在吃時大腦缺血,思維抑制,快感都蠕動在胃腸里;歐洲人在喝時思維奔逸,表露欲強,快感則在“六官”上(五官之外,還加一官),這要歸于咖啡的功效。如果說酒精的作用是削弱人的情感自控力,那么咖啡因的作用則恰恰相反。法國史學家朱爾斯·米希萊特曾在《法國史》里寫道:“除了咖啡,沒有什么別的東西能夠讓法蘭西人更加妙語連珠、口若懸河、才思噴涌了。”他甚至提到,在歐洲歷史上,咖啡曾有過使啤酒遜色的時代。“那些在路易十四時代的傳統小酒館里穿梭于啤酒桶間狂飲跳舞的男女已一去不返,夜晚的醉歌和醺臥路旁的紳士也逐日減少。”在歐洲文化史上,咖啡與酒確有一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