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南
因為一位“意外來客”,已有60多年歷史的京城小吃連鎖店慶豐包子鋪火了。當習主席點了二兩蔥肉餡包子、一份炒肝、一份芥菜,親自排隊取餐、吃飯的照片被傳上網之后,他所就餐的月壇店在接下來的日子里迎來了越來越多的顧客。甚至有客人專程坐高鐵從武漢、天津等地趕來,只為點一份“主席套餐”。
中國最高領導人帶來的“好生意”能量有多大?看看下面一組數據就知道了:據介紹,月壇店現在每天蔥肉餡銷量比以往翻番,中午時候,等待取餐的有近500人。2013年12月30日這一天,單店營業額創下歷史最高。慶豐中心常務副總經理徐林在接受采訪時稱,整個連鎖企業的豬肉大蔥餡包子銷售量增長了4成多。全市豬肉大蔥餡包子和炒肝日銷量增長了四倍,銷售額增加了五成,超過八成顧客點了“主席套餐”。與此同時,企業總部電話被打爆,每天大約會接到三四百份加盟咨詢和申請,加盟店的開張費高達120萬……
作為一國、一個地區的領導者,他的一言一行都被放大到鎂光燈下,成為眾人模仿、評價的對象。如果領導人有足夠的影響力并受大眾歡迎,不論是領導人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甚至是領導人的生活方式,都可能帶來不可思議的“好生意”。
“好生意”從古就有
領導人帶來的“好生意”從古就有。只不過有時是“無心插柳”,有時是刻意為之。比如一些傳承至今的老字號,因為有了領導人帶來的“好生意”,也就造就了一些成為美談的“好故事”。
1868年8月8日,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小兒子詹姆斯·德·羅斯柴爾德男爵在一個公眾拍賣會上買下了波爾多酒莊中的“老字號”拉菲酒莊。作為歐美上流社會的寵兒,路易十五的元帥黎塞留將拉菲比喻為奧林匹斯圣山上的瓊漿玉液,聲稱是他讓自己充滿青春活力,保持面色紅潤,遠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國總統杰斐遜也是拉菲的粉絲。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對于那些迷戀著拉菲的人而言,他們飲下的就不僅僅是一杯酒。
無獨有偶,中國的洋河美酒與領導人也有頗多的歷史淵源。在隋唐和明清時期,先有隋煬帝南下大運河留下“看景看揚州,飲酒飲雙溝”的說法,到清朝雍正年間,洋河酒即有“福泉酒海清香美,味占江淮第一家”之美譽,是皇室貢品。下江南時五次住在宿遷的乾隆,曾經十分留戀這里的洋河酒。1757年正月,乾隆皇帝第二次南巡更是留下了“酒味香醇,真佳酒也”的贊嘆,據載洋河大曲的名字,就是乾隆當時所題。
乾隆的御筆親封,使洋河美酒更加聲名遠揚,也直接刺激了洋河釀酒的興盛,據統計,至清光緒年間,洋河酒坊多達27家,省內外70多名釀酒師云集于此,洋河釀酒空前繁榮。“福泉酒海清香美,味占江南第一家”成了洋河制酒業興旺繁榮的真實寫照。史料記載,每逢重大節日,洋河鎮儼然一個小商業圈,運送御酒的車輛及各路客商絡繹不絕。
曾經的皇室貢品如今已經走入了尋常百姓家。不論是拉菲還是洋河,因為有了領導人的青睞,品牌故事籠罩在美酒身上的光環使得飲用者喝下的是一段傳奇,也使得他們似乎分享到了那份傳奇的榮光。
美酒的盛行是領導人長期青睞的結果,而領導人“無心插柳”的“順手”的舉動、領導人的身體力行更能讓服飾和生活方式風靡一時、甚至改弦易轍。在電視劇《后宮甄嬛傳》里,雍正皇帝親手給甄嬛畫了個梨花在額頭,取名“姣梨妝”,在京城廣為流傳,許多女子希望能夠因此夫妻恩愛和順,令人艷羨。在戰國時期,為了抵御北方胡人的侵略、富國強兵,趙武靈王號令全國著胡服,習騎射,并帶頭穿著胡服去會見群臣、訓練將士騎馬射箭、結合圍獵活動進行實戰演習。在趙武靈王的親自教習下,國民的生產能力和軍事能力大大提高。從胡服騎射的第二年起,趙國的國力就逐漸強大起來。后來不但打敗了經常侵擾趙國的中山國,而且還向北方開辟了廣闊的疆土。
沒訂單,沒面子
在近代,領導人帶來的“好生意”更多時候是通過外交來完成的,“好生意”因此有了政治和經濟因素。曾任美國加州州長的阿諾·施瓦辛格多次來華訪問,不遺余力地推銷加州。在第七屆網商大會上,細心的施瓦辛格為馬云準備了一份生日禮物——一套“終結者”行頭,并稱馬云是中國版的“終結者”,該考慮邀請他出演《終結者》第五集。而馬云給施瓦辛格的回禮更加貼心和實惠——提振經濟的一帖良藥“施瓦辛格新興計劃”,旨在輔導加州大學生創業。在參加《哈利·波特與火焰杯》在中國的首映式時,施瓦辛格帶來了一個約由75名企業代表組成的經貿團,目的是“要向市場推廣來自加利福尼亞州的各種各樣的產品,包括農產品、食品、紅酒、葡萄酒等,還有我們的環保技術、銀行管理的經驗技術等”。
無獨有偶,作為中國第四大投資目的地國,為了提振經濟、幫助英國企業引領經濟在出口拉動下實現復蘇,英國首相卡梅倫將增進與中國的商貿關系作為其政府的一項首要工作,率英國商貿團來華“掘金”,簽訂一系列商業協議。在卡梅倫第一次來華時,僅中國東方航空公司就和英國勞斯萊斯公司簽署了高達7.5億英鎊的訂單和3億英鎊的對英投資;在與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舉行會談后,中英兩國簽署了在投資、科技創新、金融、司法、文化、衛生等領域10個合作文件。在法國總統奧朗德訪華時,中國簽單采購了空客飛機和核能技術,習近平訪俄時,中俄雙方簽署了油氣方面的巨額訂單……領導人互訪,如果不能簽署幾份有價值的商業訂單,往往就被解讀為外交上的失敗,不僅領導人臉上無光,回到國內也無法向殷切期盼成果的、手握投票權的民眾交代。從公布的訂單金額上,從訂單涉及的產品和領域上,也可以清楚地分辨兩國的關系是親密還是生疏。
不考慮經濟的訂單不長久
領導人帶來的“好生意”有時是為了實現經濟目的,有時政治、思想目的占了上風。鄭和下西洋歷經東南亞、南亞、西亞和非洲許多與中國有傳統的直接、間接貿易聯系的國家,民間貿易原本有利可圖,但為了“柔遠敦睦”和顯示明帝國的富強國力,做起了賠本買賣。這種無利可圖甚至犧牲經濟利益的訂單必然無法長久,在鄭和死后多年,明朝皇帝試圖再次啟動下西洋“工程”時,驚恐萬狀的戶部官員竟把鄭和留下的檔案藏匿、銷毀。
新中國成立后,為了爭取外交空間,擺脫被封鎖、包圍和孤立的局面,中國購買和換回了一些本不需要的東西,比如1953年4月號稱“新中國非洲進口第一單”的埃及棉花訂單、毛澤東第二次訪問蘇聯時購買的米格-19戰斗機、周恩來訪問伊拉克時進口的椰棗等。這些訂單和中國對非洲、朝鮮和阿爾巴尼亞等國的援建和援助項目一起,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發揮了特殊的外交和政治作用,甚至為中國重返聯合國鋪平了道路。但是隨著外交局面和國際局勢的改變,以往“政治優先于經濟”的外貿外援政策被打破,中國開始注重經濟效益和政治、外交效應的平衡,不考慮經濟效益的訂單已經很難出現了。
古今中外,叱咤風云的領導人不僅帶來了一樁樁“好生意”,也留下了一段段好故事和不朽傳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