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永梅
(資中縣人民醫院內科 四川 資中 641200)
糖尿病腎病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糖尿病并發癥,發病率較高,約為20%~30%,有研究表明,患者發病后,如果治療不及時,出現低血糖、感染等并發癥的幾率較高,并且容易形成終末腎病,是導致患者死亡的一個重要因素[1]。因此,本文重點探討了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運用舒適護理模式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間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腎病患者52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26例。對照組中16例為男性,10例為女性,年齡46~66歲,平均年齡為(54.03±11.33)歲;而觀察組中15例為男性,11例為女性,年齡47~68歲,平均年齡為(54.65±11.84)歲。兩組患者的病情、年齡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對比。
1.2 方法:臨床上主要給予對照組常規護理,而觀察組則運用舒適護理模式,通常情況下,護理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心理護理。患者由于病情嚴重、病程長,容易產生抑郁、悲觀、害怕等負面情緒,對治療效果產生影響。護理人員要熱情對待患者,經常與患者交流和溝通,及時了解患者的真實想法,盡量幫助患者解決實際問題,消除患者疑慮,多關心和鼓勵患者,幫助患者調整好心理狀態,積極配合治療;(2)環境護理。護理人員要定時打掃衛生,運用紫外線消毒透析室,控制好房間內的溫度和濕度,通常濕度在50%~60%左右,溫度則控制在18~22℃,調節好病房內的光線,將各種儀器的聲音調至最低,并且護理人員盡量做到動作輕、走路輕、說話輕的“三輕”原則,盡量給患者營造一個干凈、安靜、舒適的病房環境,有助于患者休息;(3)控制血糖。血糖波動是透析治療中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治療期間,護理人員要密切監測患者的血糖水平,觀察有無低血糖癥狀,叮囑患者按時進餐,控制好血糖水平,降低出現低血糖的幾率;(4)皮膚護理。護理人員要定時清潔患者的穿刺部位,堅持無菌原則,密切觀察穿刺點,一旦發現滲血、滲液情況,應該及時更換敷料,使敷料保持干燥、整潔,同時叮囑患者避免抓撓,降低感染率;(5)飲食護理。護理人員應該將患者的飲食習慣和實際病情作為基本依據,合理安排患者飲食,堅持低脂、低磷、低糖的基本原則,叮囑患者盡量食用清淡的、富含維生素、蛋白質、比較容易消化的食物,嚴禁食用高鈉、高鉀食物,多食用新鮮蔬菜和水果,滿足機體需求,增強抵抗力和免疫力,促進患者康復。
1.3 觀察指標:對兩組的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密切關注,其中包括低血糖、感染、低血壓以及高血壓等,并認真做好記錄。
1.4 統計學分析:本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組間數據資料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下表1所示。

表1 兩組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n(%)]
腎臟是糖尿病比較常見的一種靶器官損害,臨床上在治療糖尿病腎病時,血液透析是比較有效的一種方法,也是維持患者生命的一個重要手段。但是由于糖尿病腎病具有并發癥多、病程長、死亡率高、病情重、疾病類型特殊等特點,治療期間,如果護理不當,不僅會影響治療效果,還會嚴重影響患者預后,所以對糖尿病腎病的護理模式進行優化有著重大的意義。臨床研究資料表明,優質護理對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控制血糖水平、穩定血壓、延長患者壽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2]。所謂舒適護理,主要指的是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充分考慮到個體差異性,制定針對性護理措施,提高護理質量,從而體現以人為本理念的一種護理模式[3]。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3.85%,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3.08%,護理效果顯著。由此可見,臨床上將舒適護理模式運用在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中,不僅可以控制患者病情,還能降低并發癥發生率,確保治療效果。
[1] 陳潔,孔國美,陳萍,熊京.舒適護理模式在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13,24:102-105
[2] 曾澤英.舒適護理模式在腎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5,05:88-89
[3] 馮秉華,史昌乾,曹麗杰.舒適護理在48例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液透析中的效果觀察[J].武警后勤學院學報(醫學版),2015,03: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