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麗麗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浙江 杭州 310003)
現階段,由于人們生活不良生活習慣的養成以及空氣環境質量的下降,肺癌患者的數量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該類病癥屬于惡性腫瘤的范疇,且其致死率相對較高。由于該類病情的嚴重程度相對較大,而在治療的過程中患者出現不良心理的幾率相對較高[1]。這不僅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影響,同時也會對后續的治療產生不良作用。本院通過對近年來收治的肺癌患者的臨床癥狀以及資料進行分析,對其不良心理的類型以及產生原因進行分析,并對臨床中有效的護理措施進行討論。
1.1 臨床資料:自2012年2月~2014年7月期間,本院共收治肺癌患者114例,其中男性患者74例,女性患者40例,年齡分布在32~81歲之間,平均54.8±1.1歲。現根據患者的入院先后順序,將所有患者隨機平均分為實驗組以及對照組兩類,每組擁有患者57例,包括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0例。兩組患者的相關資料差異相對較小,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臨床中針對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的護理措施,而在對實驗組患者進行日常護理的過程中,在維持對照組患者護理措施不變的基礎之上,針對造成患者出現不良心理的原因,實施以下心理干預措施:其一,在肺癌患者入院之時,出于對癌癥的恐懼,其心理常常會有緊張、焦慮、不安等情緒,對于心理素質相對較差的患者而言,甚至會出現消極治療的心理。因此,護理人員在日常工作的過程中,應首先根據患者對該類疾病的了解程度,針對性的對其進行健康知識的宣教,包括該類病癥的發病機理以及治療方案,對患者及其家屬所提出的各類問題進行耐心、詳細的解答,從而能夠使得患者及其家屬能夠對該類病癥的治療措施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同時,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接受教育的程度,合理的指導患者學習不良心理的緩解方式,教會其抑制不良心理的產生,掌握不良心理的宣泄方法,降低患者的心理壓力;其二,對于癌癥患者而言,在其病發之后常常會出現多疑的心理。而當患者的心理素質承受能力較差時,甚至會覺得其他人之間的談話均與其病情有關。此時,對于護理人員而言,應在日常護理的過程中,加強對肺癌患者心理方面的支持,以鼓勵性的話語幫助患者增加與其家屬之間的溝通,并嚴格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對家屬對患者的照顧、關心程度進行指導。同時,護理人員應對患者實施針對性的心理安撫措施,使其能夠掌握科學的心理放松的方法,例如欣賞音樂等注意力轉移法。此外,護理人員也應加強病房的巡視力度,并注重與患者之間的交流,對患者的心聲進行耐心的傾聽,對患者提出的疑問進行解釋,幫助其樹立戰勝病魔的信心,最大程度地降低患者出現不良心理情緒的幾率[2]。
1.3 檢測指標以及分析方法:在對兩組患者實施不同的臨床護理措施之后,對患者的心理情況進行全面的評估、對其日常生活中的各項指標進行分析,例如便秘、惡心嘔吐、乏力、呼吸系統功能、睡眠情況、臟器功能、肢體功能等進行綜合評價,將結果分為優秀、良好、一般、較差四個等級。
1.4 統計學處理:運用統計學相關軟件對數據進行相應的分析以及處理,對于所有患者統計計量數據使用t檢驗來分析,而計數數據使用x2檢驗來分析。(P<0.05表示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在接受不同的護理措施之后,其生活質量方面的統計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數據統計
根據本院的統計結果顯示,在對實驗組患者實施針對性的心理干預措施之后,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程度明顯由于對照組患者,其結果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肺癌是目前臨床中發病率相對較高的惡性腫瘤之一,通過對患者實施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其護理體會總結如下:其一,護理人員應在日常工作的過程中,應注重同患者及其家屬之間的溝通,對患者的心理情況進行全面的評估,努力幫助患者重拾治愈的信心;其二,在患者入院之時,由于其不良心理相對較為嚴重,此時護理人員應就重要的事項進行說明。而當患者的治療工作取得一定效果之后,再將其他相關知識進行宣講,其效果較為明顯;其三,護理人員應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根據患者的受教育程度等針對性的選擇交談方式[3]。
總而言之,臨床中造成肺癌患者產生不良心理的因素相對較多,而在日常護理的過中結合常規護理的基礎之上,實施科學的心理干預措施,對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有著積極的作用。
[1] 游棟,游洪,趙勇.優質護理服務在肺癌術后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4,(z1):45-46
[2] 徐亞玲.心理護理在肺癌患者負面情緒中的作用[J].醫學信息,2014,(31):104-105
[3] 薛德威.心理護理干預對肺癌患者化療過程中的生存質量影響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4):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