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死亡器官捐獻(DCD)在冷保存前的熱缺血不利于移植物存活,可導致移植后發生并發癥的風險增高。對供體進行一段時間的常溫局部灌注(NRP)可能會減輕上述不良反應,從而改善器官功能。來自英國3家移植中心的學者對21例馬氏Ⅲ型DCD供體采用了NRP技術,在供者心臟停搏后,經主動脈和下腔靜脈插管,持續灌注2小時,定期檢測血氣和生化指標,監測評估器官功能。總計63個器官得到修復,49例患者接受了相應器官的移植,從心臟停搏至NRP啟動的中位時間為16分鐘(10~23分鐘)。32例患者接受了腎移植(4例接受雙腎移植),中位冷缺血時間為12小時30分鐘(5小時25分鐘~18小時22分鐘),術后3個月及12個月患者血肌酐中位值分別為107 μmol/L(72~222 μmol/L)和121 μmol/L(63~157 μmol/L)。13例(40%)受者發生移植腎功能延遲恢復,4例發生移植腎功能喪失(2例靜脈血栓,1例血栓性微血管病變,1例梗死)。11例患者接受了肝移植,術后第一周丙氨酸轉氨酶(ALT)峰值的中位數為389 U/L(58~3 043 U/L),1例受者發生移植肝原發性無功能。此外還有2例患者接受了胰腎聯合移植,1例接受胰島移植,3例接受雙肺移植,移植物功能均恢復良好。由此,作者認為DCD捐獻器官應用NRP有助于器官修復,可改善移植術后的近期效果。
鄭衛萍,編譯自《Am J Transplant》,2014,14(12):2846-2854.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5283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