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雯
(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 經濟貿易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1)
現代農業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研究
朱雯
(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 經濟貿易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1)
農業現代化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中之重,其發展離不開高素質農民。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關系著新時期農民自身的全面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順利進行。
現代農業;新型職業農民;職業農民培育
2007年中共中央首次以一號文件的形式提出了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是發展現代農業,現代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最終需要有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農民作為建設新農村的主體,其文化水平和素質高低決定著他們在推進新農村建設的經濟事務中如何發揮作用、能否順利完成農業現代化、產業化這一跨時代任務。
現代農業與傳統農業相比,是指廣泛應用現代科學技術、現代工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和科學管理方法進行的社會化農業。它是以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為先導的、技術高度密集的產業,是正在向多元化方向拓展的一種新型產業,是貿工農一體化經營和面向全球經濟的商品農業,是資源節約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產業。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資料,2014年,我國農業產業產值10.2萬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6.1%。在整個農業總產值中,傳統農業占53.6%、林業占4.2%、牧業占28.3%、漁業占10.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11.2%,農村家庭生產人均農業收入占人均家庭總收入的26.6%。近年來國家努力加強現代農業的基礎設施和現代農業技術體系建設,使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和農田水利、交通、通訊等現代農業基礎設施條件得到了顯著改善。2012年全國農業機械總動力首次突破10億kW,2012~2014全國農業機械總動力逐年累加,我國農業綜合生產力大大提高。
目前,全國已初步形成了包括現代農業生物育種和良種繁育技術、高效緩釋肥料施用技術、高效節水澆灌技術、設施和工廠農業生產技術、農產品深加工技術、高效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等系列現代農業技術體系。至2014年底,全國共有各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2萬多家全國各類龍頭企業12.6萬家,年銷售收入達到8.6萬億元,以龍頭企業為主體的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輻射帶動農戶1.24億戶;經縣級以上農業部門認定的家庭農場達到13.9萬戶;同時農業部在陜西、山西2省,其他省份14個市和300個縣開展示范培育,全年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突破100萬。
(1)現代農業發展條件不優。我國農村居民家族經營耕地人均只有二畝多,僅為加拿大的1/15;農業生產效益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盡管肉、禽、蛋、水果產量均世界第一,但生產成本投入過高;農村農業生產過程污染現象嚴重,如化肥農藥過量使用、畜禽養殖排污困難、農膜大量殘留;廣大農村基礎建設薄弱、保障措施差;農村土地質量下降,鹽漬化嚴重等。這些問題都嚴重影響了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進程。
(2)現代農業生產能力不強。我國目前的農業生產還沒有脫離“靠天吃飯”的困境,農業生產以傳統耕作方式和農業機械化生產并行,農業生產經營的集約化、規模化、產業化程度偏低。因此,不能有效地組織生產,大多數農產品的生產具有盲目性,從而出現農產品年產量大漲后接著又出現大跌的奇特現象。
(3)農業創新力度不足。現今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文化程度偏低,科技素養不高,據《中國農村統計年鑒》數據顯示,農民受教育程度具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僅占15%左右,大量現代化農業知識不能傳播與接受,農業創新開發力度不足,使現代農業發展受到制約。
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為農業現代化發展培養一大批農村發展帶頭人、農村技能服務型人才、農村生產經營型人才等農村實用人才。新型職業農民是指具有科學文化素質、掌握現代農業生產技能、具備一定經營管理能力,以農業生產、經營或服務作為主要職業,以農業收入作為主要生活來源,居住在農村或集鎮的農業從業人員。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不僅解決了“誰來種地”的現實難題,更能解決“怎樣種地”的深層問題。
(1)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有利于緩解現代農業發展資源不足壓力。現代農業發展存在著自然資源不足、技術資源不足等方面壓力,為了緩解這一壓力,推動我國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政府應加大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力度。首先,在地少人多的中國,為了保證農業持續穩定的發展,減少與發達國家農業生產效益之間的差異,我們需要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實現高效利用土地,降低農業生產成本,解決地少人多的尷尬問題;其次在技術資源方面,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有利于引導農民在自愿的基礎上實行土地合理流轉,實現農業生產規模化,種田手段科學化,高效利用土地,全面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農產品質量和農民收入。
(2)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有利于促進現代農業生產。現代農業生產依托于現代農業生產技術,它是一個投入產出的過程,一直以來,政府致力于農業科技投入,但是科技經費投入與西方國家來比,嚴重不足,同時,農業科技研究大多數是遵循“課題——研究——成果——下一個課題”這種模式來操作的,農業技術與研發人員往往是研究了成果后,迅速進入下一項研究,對于成果的投入使用沒有追蹤,而基層農業技術人員數量有限,沒有辦法完成全面普及推廣,農戶渴望掌握農業技術,又無人指導,從而造成大量浪費。通過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大大促進農業生產現代化、規模化、產業化,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促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核心競爭力,從而進一步促進現代農業發展。
(3)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有利于現代農業創新發展。針對目前農村普遍存在的“386199”現象,明顯發現青壯年不是農業生產的主要力量,甚至絕大部分沒有留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通過培養新型職業農呢,讓有志青年既不離土也不離鄉也能實現創業的夢想,鼓勵有知識、有文化的大學生及有專業技術農業愛好者扎根農村,投身于農村事業。同時,鼓勵起步早、發展成熟的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拓展生產領域.發展農產品加工、流通業及休閑農業、觀光農業、有機農業、生態農業等項目。落實有關農業生產技術培訓及服務機制,解決農村有志青年在農業領域創業過程中農業生產技術、農業生產服務等方面的后顧之憂。在農村土地流轉、農業技術培訓、項目申報、政策咨詢、信息服務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和支持,進一步激發農村有志青年、農村大學生等從事農業創業的激情。2015年,農業部將按照中央要求,把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示范范圍擴大到4個整省、20個地市和500個示范縣,實施每年萬名現代青年農場主計劃和農村實用人才培養計劃,繼續辦好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和大學生村官示范培訓班;在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龍頭企業設立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課堂和創業實訓基地,推進“兩新”融合、一體發展。同時,指導地方建立健全工商資本租賃農戶承包地監管和風險防范機制,引導土地經營權向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規模經營主體流轉。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政府要從實際出發,合理規劃科學設計,重視師資隊伍組建,增加資金投入和規范使用,確保培育實效,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
[1]韓長賦.全力以赴把現代農來提高到新的水平為實現十八大提出目標任務做出貢獻[J].中國農業會計,2012,(11).
[2]陳曉華.現代農業發展與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J].農業經濟問題,2012,(11).
Research on M odern Agriculture and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Cultivation
ZHU Wen
(College of Economic and Trade,Hunan Automotive Engineering College,Zhuzhou,Hunan 412001,China)
Th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s the pinnacl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new countryside,the development cannot leave the high quality of farmers.Fostering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is closely related to farmers themselves in the new period of all-round develop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modern agriculture;new type of professional farmers;professional farmers cultivation
G725
A
2095-980X(2015)08-0148-02
2015-07-24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科研規劃項目課題“現代農業視角下湖南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模式比較研究”(編號:201418Y01);株洲市社會科學規劃課題“O2O視角下株洲現代農業經營模式研究”(編號:ZZSK15025)的研究成果。
朱雯(1979-),湖南郴州人,碩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農業經濟、電子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