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晶
(西安翻譯學院,陜西 西安 710000)
基于地域特色下的漢江流域城市居住空間設計策略研究
趙晶
(西安翻譯學院,陜西 西安 710000)
基于對漢江流域城市居住空間的調研,提出適應該區域的城市居住空間的設計原則,總體原則是以人為本、整體融合、舒適安全。
漢江流域;居住空間;地域特色
(1)規劃背景。漢中,簡稱“漢”,美譽“漢家發祥地,中華聚寶盆”。 北依秦嶺,南頻巴山,中間為漢中平原。這里是中國南北氣候分界線、江河分水嶺,四季分明、氣候宜人。“惟天有漢,鑒亦有光”。所以古人一直把漢中稱為“天漢”,成為雄視宇宙的象征。漢江灣位于漢中世紀城內,濱江路東段,西距橋北廣場2km,南臨漢江,毗鄰天漢大道,是漢中江北核心居住區、漢中首屈一指的百萬平米超級大盤。縱觀世紀城全貌,隸屬漢江核心發展版圖、未來城市的居住中心區域。漢江灣總用地為7533m2,建筑設計在滿足居民生活需求的同時加強商業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并努力提高地域的社會、經濟、環境品質。
(2)現狀概況。本案選址于基地位于漢中世紀城內,濱江路東段,西距橋北廣場2km,南臨漢江,毗鄰天漢大道,是漢中江北核心居住區,總用地為7533m2。
(1)規劃設計理念。①生態觀:自然賦予人類生存的資源與靈性,人徜徉于城市之中,城市親融在自然之間。對城市生態的注重就是對人類持續發展的生存空間的尊重。②多元化的社會觀:城市生活的生氣,或準確地說民主社會的活力,不可缺少地與我們制造和支持的多樣化與人性化的社區相關。建立豐富多彩的新居住地的關鍵是創造多樣性與選擇性。社區應該在經濟、社會及文化模式上多樣化。
(2)規劃設計目標。在規劃設計過程中,充分協調經濟、環境、實用、技術等方面的相互關系,發揮創造力,深入細致地考慮建筑空間組合,居住組團內在功能、綠地構成以及公用設施等因素,將小區營造成配套齊全、尺度宜人、個性鮮明、環境優美的居住小區。規劃充分融入現代城市生態觀,將中心景觀綠化、組團中的綠化、鄰里綠化與城市綠化帶緊密結合,達到環境的均好性,使每家每戶都能置身于清新美妙的景色之中。規劃以建設文明花園為目標,注重組團內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營造良好的鄰里環境和休閑游憩綠地,創造安全、方便、舒適的居住生活環境。
(3)規劃設計原則。①以人為本:充分考慮漢中人的生活方式及特點,形成一種綠意盎然,自然和諧,尺度宜人的居住環境。②整體融合:既有組團與周邊環境的融合,也講究組團內部人與環境、建筑與整體功能的融合、居住功能與休憩功能的融合以及建筑與綠化、道路的融合。③舒適安全:單體設計注重功能,充分考慮安置居民對居住功能要求的具體特點。套型搭配合理,公建配套完備,動態交通組織便捷,靜態交通方便,使居民交通、消費、出行舒適安全。加強管理,確保小區的生活安全性。
漢江灣以一個中心景觀結合公共服務商業和兩棟高層住宅,形成“一心一帶一點四片”的主體規劃結構。組團在吸收中國傳統內聚式院落空間精華的同時,亦考慮與世紀城主體規劃結構的銜接與滲透,尊重當地生活習慣,增加了私密性與親和力。
(1)一心。中心景觀核心,通過人工景觀、綠化、鋪地創造出豐富的居住室外核心景觀區域。并向四周組團空間滲透,形成社區步行系統的紐帶。改善了原世紀城人流車流混雜的交通狀況。
(2)一帶。通過中央景觀區連接既有的分散的組團景觀,形成片狀景觀帶。形成良好的居住環境和視覺環境。
(3)一點。規劃將公共服務商業網點按人們日常生活出行規律和用地條件布置于社區入口處。并結合塔樓設置形象大門,完善整個住區的城市形象。同時塔樓在形成城市天際線的一個支點,與漢江2號橋閘呼應,形成地標效應。
(4)四片。通過核心景區將原有四片呈組團狀分布住宅群連接,通過室外步行道路相互聯系成一體,同時又各有特色。
(5)小區停車系統。地下停車場布置在核心景觀區下。出入口設置在方便居民生活出入的同時,盡量安排在小區主干道的外側。地上停車部分安排在次干道外側,從而避免對區內居民生活產生過多干擾。
綠地系統分為中心景觀通廊、邊緣綠帶景觀輻射帶、城市景觀綠帶三個主要組成部分。中心景觀通廊以中心景觀綠化通過步行系統向周圍居住組團滲透,形成景觀通廊——社區室外共享交流的景觀平臺。中心綠地和公共活動小廣場結合布置,精心組織綠化、雕塑和小品,為居民休閑、娛樂及觀景提供良好空間,同時也是組團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豐富了小區空間視覺景觀。邊緣綠帶景觀輻射帶利用鐵路沿線的綠化隔離帶,充分種植綠化植被以消除鐵路運行的噪音對社區的影響。同時開辟室外活動場地以滿足社區的健身活動需求。沿規劃路城市景觀綠化帶大大豐富城市景觀。優秀的園林不能不強調造景層次的豐富性與綠化結構的系統性。漢江灣小區園林由中心景觀綠化與組團空間綠化構成兩級系統,中心節點綠化以高大喬木為主、灌木為輔。綠化空間錯落有致、開闔有序。組團綠化空間則反以灌木花草為主體,點以喬木一二,小中見大,張弛有道。兩級之間相互滲透,形成良好的園林意境。綠化樹種的選擇以本地樹種為主,并考慮其相互之間構圖層次,注意喬木與灌木,常綠與落葉的有機結合。草坪要求干凈、整齊、耐踐踏。
(1)提高項目的容積率。規劃建設的高層商業住宅綜合體,因為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背“山”靠水,山——小區內部龐大的自身樓盤,水-漢江,同時項目在濱江路的天漢大橋和漢江橋閘之間,交通便利擁有良好的景觀環境和商業價值,建成后會有大批住戶選擇入住,因此需要提高其項目的容積率。
(2)重視車庫車位規劃建設。項目建成后會需要更多地車位來滿足住戶和商業用戶的需求,因此需設計地下車庫。地下車庫一方面解決了小區內部的停車問題,而且也可作為商業停車而使用。
(3)精心設計建設景觀提高市場價值。提高容積率后就可以使小區內部擁有更多綠地,從而設計小區內的中心景觀,提高小區市場價值。建成后的兩座高層,一座可用住宅,另一座也可當作酒店式公寓來銷售。
[1]張樂天.基于地域特色的山地居住小區外部空間設計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13.
[2]李忠臻.基于空間形態的濱河高層住區外部空間設計探索[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3.
[3]黃景添.基于地域特色的廣州大型商業建筑入口空間設計研究[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3.
[4]向冰瑤.陜北地域文化視角下城鎮居住生活空間形態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0.
[5]王沛.基于地域文化特點的城市標識設計研究[J].城市地理,2014,(14):166.
Research on Design Strategy of Urban Living Space in Hanjiang River Basin Based on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ZHAO Jing
(Xi'an Translation College,Xi'an,Shaanxi 710000,China)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urban residential space in Han River basin,this paper proposes the design principles of urban living space suitable to the region.The overall principle is people-oriented,integrated and harmonious as well as comfortable and safe.
Hanjiang River Basin;living space;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TU984.2
A
2095-980X(2015)08-0171-02
2015-07-20
趙晶(1987-),女,甘肅臨洮人,碩士研究生,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景觀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