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志
(黑龍江廣播電視臺,哈爾濱 黑龍江 150090)
傳統電視新聞面臨的挑戰與優化策略
李洪志
(黑龍江廣播電視臺,哈爾濱 黑龍江 150090)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傳統的電視新聞類節目的弊端已經漸漸展露出來,通過對當下的形式進行了分析,總結列舉出現階段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挑戰,針對電視新聞存在的弊端,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進措施和優化策略。
新媒體時代;傳統電視新聞;挑戰;策略
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國已經步入了網絡時代,每日,使用互聯網的人數是不可勝數的,網絡媒體已經出現,新聞的發布形式也日新月異。就傳統電視新聞而言,由于受到網絡媒體與傳統新聞傳媒的雙重壓力,電視新聞已經沒有了昔日的輝煌。如果要想讓電視新聞能夠重新恢復往日的地位,追求創新與卓越將是唯一的途徑。
通過對傳統電視新聞和網絡媒體之間進行對比和分析,發現現階段電視新聞的內容、互動、時效性等方面均落后于網絡媒體??偨Y成以下4點:
(1)內容簡單,形式墨守陳規。由于種種原因,國內電視新聞類節目形態大同小異,多數模仿央視,可看性差,內容來源單一。而且因為線性傳播,新聞內容只在播出時段能夠被受眾獲取,不易保存,轉瞬即逝,想要進行信息保存都必須經過第三方支持,需要專業的設備和技能,繁復困難。
(2)時效性滯后,播出時間固化。網絡媒體依托自身具備的優勢,能夠在新聞信息傳播中,通過滾動或者推送的傳播方式第一時間將新聞信息傳播出去。傳統電視新聞類節目因為受到時間和空間限制,往往要在事件發生一段時間后,才收集、采編、制作、報道,和網絡新聞相比,時效性大大削弱,更不及微博實時直播或微信即時推送。例如:2013年,7月6日發生的韓國亞洲航空公司214航班在美國舊金山國際機場降落時失事的事件報道中,Facebook、Twitter、Path、Instagram,國內的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都成為大眾獲取重要信息的來源,由此可見,傳統新聞在時效性方面往往滯后于一部分社交軟件。
(3)無法滿足觀眾的個性化需求。傳統時代的電視新聞專題報道的傳播方式是是單向的,以聲畫結合的方式滿足受眾信息接受心理需求。在這種單向傳播方式下,觀眾只能被動地接受電視信號所傳輸的信息,受眾并不能做到隨心所欲。但在進入新媒體時代后,隨著傳播渠道和傳播載體的豐富,手中的選擇性加大,觀眾可以依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新聞資訊,滿足所有受眾的個性化需求。
(4)缺少觀眾的互動與參與。傳統媒體的傳播結構是線性的,即由中心制作,向四面傳播。信息由報社、雜志社、電臺、電視臺制作后,單向傳輸,廣大讀者、聽眾、觀眾只能被動地接受,信息由信源向信宿傳播,而不能進行應有的反饋。
電視新聞節目應對全媒體時代為傳統電視新聞帶來的的挑戰,不能僅僅停留于縫縫補補式的零碎化調整、改變,而應從全媒體時代新聞類節目的運營規律與發展趨勢的戰略高度出發,對電視新聞類節目進行全新定位,并以此為指導,在內容、互動、品牌塑造、傳播形式等方面不斷強化。
(1)提高新聞的時效性。“時效性”可以說是新聞的命脈所在,直接影響新聞的收視率和關注度。顧名思義,“時”講究快速及時,“效”講究簡短明了。報道的越迅速,新聞的價值也就越高。因此,就應該通過廣泛設置各類新聞采訪的途徑,一旦發現新聞線索,在盡可能快的時間內進行采訪,憑借網絡傳播,甚至達到“記者未到,稿件已到”的效果。播出手段上,也能夠借鑒網絡媒體及時跳窗發布信息的播發手段,采取在屏幕下方插入游動字幕,傳遞即時消息。即便是未完成的后期的新聞稿件,也可以借鑒廣播媒體的優勢,先發制人,采用口頭播報的方式,提前播報。
(2)增強新聞信息傳播的互動性。“人人皆記者”的時代,傳統新聞類節目也應該應與時俱進。雖然在新聞傳播領域里,專業新聞工作者的主力地位毋庸置疑,但是,現在人們通過互聯網迅速傳播信息,信息傳播渠道大大增加,可以隨時隨地把視頻影像等新鮮資訊上傳至網站,人人都可以成為記者。在全媒體時代,媒介融合的技術助力可以讓傳統電視新聞從中受益,也會大大提升了人們的話語權。這使得新聞傳播主體和信源結構發生變化,普通公民也成了新聞報道者,催生了“公民新聞”這種新型新聞,這也會成為公民實現話語權的一種有效途徑或方式。而傳統新聞類節目因具備有效的對以公民新聞為象征的微內容的整合能力,是未來爭奪中擴展產業鏈的競爭優勢。
(3)重視深度新聞的報道策劃。對于傳統電視新聞來說,新聞媒體的優越性在于傳播速度上,它們利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通過定制手機短訊,使用微信、微博、騰訊等社交軟件進行迅速瀏覽剛剛發生的資訊,但是,這些信息往往是簡單的,片段式的,公眾要想就某一新聞事件,獲得更權威、更深入的解釋和新聞評述,移動媒體無法滿足公眾深入了解事實的需求,這將是電視新聞保持競爭力的重要砝碼之一。通過滿足觀眾的“知其所以然”的心理需求,讓其在挖掘電視新聞深度性挖掘方面獨占鰲頭。
(4)“以人為本”,滿足觀眾的個性化需求。百姓是關注新聞的最大數量的人群,因此,新聞的內容一定確保滿足百姓的個性化需求,以此來增加電視新聞的收視率和關注率。電視新聞的基本內容應定位為“百姓自己的故事”,平民意識和人間真情構成了“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基本內涵和價值取向,蕓蕓眾生的喜怒哀樂成為觀眾的新視點,普通人的生存狀態和人生體驗使得中國屏幕上洋溢著真誠和溫馨,電視新聞也會因此取得更高的成就。
為了可以確保電視新聞實現有效地創新和改革,電視新聞整體競爭實力得到實質性的提高,就要把強化新聞編輯的創新作為核心,進一步掌握已有的創新方法,使電視新聞的收視率獲得某種程度的提高,同時也可以獲得最優化效益,使電視新聞獲得較大生存空間。
[1]唐俊.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的應對策略[J].新聞記者,2008,(5).
[2]劉玉琴.網絡對傳統媒體記者的挑戰[J].傳媒觀察,2007,(5).
[3]王潤蘭.電視節目編導與制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黃匡宇.電視新聞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The Challenge for The Traditional TV News and Optim ization Strategy
LI Hong-zhi
(Radio and Television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Harbin,Heilongjiang 150090,China)
With the advent of the era of new media,the dis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television news programs have been gradually revealed.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analysi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main problems and challenges,and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improvementmeasures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y according to the insufficiency of TV news.
newmedia era;Traditional TV news;challenges;strategy
G222.3
A
2095-980X(2015)08-0153-01
2015-06-19
李洪志(1976-),男,吉林梅河口人,碩士,主要研究方向:電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