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發娣
(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農機局,安徽 池州 242800)
農業機械發展水平關系到國家糧食安全和現代化建設進程,因此科學管理和有效維護農業機械裝備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將設備管理學科的“有效維護”原理應用于農機維修保養,無疑可進一步提高農業機械的作業效率和經營效益。
(1)使用季節性強。農業機械的使用時間季節性強,許多作業機械冬季較少使用。除日常維護保養外,須利用體閑時期做好機具的維護保養,保證農忙時期以最好的技術狀態投入作業。農業機械設備不同于其它機械裝備有詳盡的技術指導手冊或者專業技術人員提供技術支持。農機用戶一般不在意操作維護手冊的學習和使用,而且只重使用不注意保養甚至不維護,認為只要能使用就行,以致降低了農機裝備的使用壽命。
(2)作業安全性差。農機一般都在比較惡劣的環境下運行,田間作業事故、鄉村道路事故時有發生。事故原因有環境差的問題,也有不按規程操作的問題,還有機具技術狀態差的問題即制造質量或平日小故障不及時處理而埋下的安全隱患等。
(3)故障類型比較集中。農機在使用一定時間之后,往往出現性能及可靠性下降甚至故障頻出、報廢等現象。對這些故障作進一步分析,發現多數集中在動力裝置及傳動裝置使用維護不當、機件磨損等方面。
所謂有效維護,就是依據設備的工作狀態,及時提出相應的維護對策,包括定期檢驗、維護修理、及時更換受損零部件或者直接報廢等。主要目的是保證設備的正常安全運行。有效維護最初是應用于航天和電力系統中,隨著設備管理理論和手段的不斷發展與進步,有效維護理論應逐步推廣應用于農業機械裝備。
(1)初期階段——應充分提高農機裝備的使用頻率。新的農機裝備的運行初期,跟其它常見機械設備一樣,需要通過充分的磨合使運動偶件得到最佳配合。所以,應當盡量提高設備的使用頻率,讓農機設備充分發揮其功能,最好結合農業生產,盡可能地發揮其各項功能。但農業機械裝備使用初期不宜長時間超負荷工作。
(2)穩定階段——著實有效地維護與保養農業機械裝備。農業機械通過一段時間的磨合之后,其各項性能基本都進入了穩定階段,一般不會出現較大的故障。此時很多用戶就忽略了對農機的維護保養。然而,每一次作業后對設備進行養護,可提高工作效率及延長農業機械的使用壽命。
(3)后期階段——延長農業機械裝備的使用壽命。在農業機械裝備使用的后期階段,由于很多零部件的磨損和老化,故障便越來越多。因此,不僅在每次使用后要做例行檢查和維護,在季節性作業前還應拆卸清洗、檢查,對一些磨損、老化的零部件進行更換后才投入作業。從而盡量延長農業機械裝備的使用壽命,實現效益的最大化。
(1)提高用戶對農機維護保養的意識。用戶忽視農機維護保養的重要性,重使用輕保養,機油長期只添不換、長期超負荷作業、各類慮芯長期不清洗、小故障拖著不處理等現象普遍,最終導致故障頻出甚至提前報廢。因此,必須對機手在增強維護保養意識和提高故障處理技能兩方面下功夫,農機管理部門、農機制造企業、農機產品經銷商都有責任和義務在這兩方面作出努力。
(2)加強對農機維護保養的服務與指導。縣級農機管理部門及鄉鎮農機站,應加強對農機維護保養服務的指導,根據農機類別和季節制定維護保養指導計劃,結合農機安全生產檢查等進村入戶及田間地頭開展宣傳與指導工作。農機制造企業及農機產品經銷商應派出技術人員,針對本企業的產品上門開展服務,指導用戶做好維護保養。
(3)農機管理部門要重視機手技術培訓。目前,農機操作人員多數文化程度不高、年齡偏大、技能不強,有的既不重視維護保養也不知道如何去維護保養。因此,農機管理部門要加強對機手的技術培訓,可利用陽光工程培訓項目等開設維護保養技術班。農機制造企業及農機產品經銷商應針對本企業產品對用戶進行維護保養技術培訓。
(4)農機制造企業要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農機制造企業不能只顧降低成本而忽略農機的可靠性、耐用性,要廣泛收集用戶使用意見,以便進一步改進產品性能、降低農機故障率和維修率、提高產品質量和使用效率效益。
[1]張廣成.對當前農機教育培訓工作的思考[J].現代農機,2010,(1):22-23.
[2]王潔勤.農機職業技能鑒定工作探討[J].科技致富向導,2012,(18):201-201.
[3]王麗,王洪均.農業機械維修保養技巧[J].農村科技,2009,(9):72-73.
[4]葉榮清,何開生.探究農業機械的常見故障及維修[J].新農村:黑龍江,2010,(4):15-15.
[5]周曉光.農林高校推進農業科技創新的路徑探究[J].教育與職業,2013,(27):39-41.
[6]王愛琴,姚莉莉.加強農業機械管理與維護保養[J].河南科技,2014,(1):132-132.
[7]馬文匯,劉展寧.淺談農業機械設備的技術維護[J].北京農業,2004,(9):47-47.
[8]張小冬,劉萬超.論農機安全監理事故責任認定的原則[J].農機化研究,19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