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彤寶,劉春蘭
(1.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吉林 吉林 132200;2.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吉林 吉林 132200)
(1)農村職業教育的內容不適合新型農民的要求。城鄉發展不均衡及教育差距導致農村職業教育不能適應市場化的發展,農村職業教育的內容不能適應新型農民的要求。原有的農業學校的流失、調整,更使農村職業教育受到很大沖擊,制約了農民受教育的積極性。
(2)農村職業教育辦學規模發展緩慢。1990年代末以來,因為中職教育的不景氣,農村職業教育形勢也隨著發生了極大的改變,開始走下坡路,同時,越來越突出的問題是大學畢業生就業難。而社會卻急需各類高級技能型人才,尤其是農村的發展。職業教育的辦學越來越趨向于社會熱門專業,導致農村職業教育的發展緩慢,甚至萎縮。
(3)農村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下降,水平降低。農職學校一直以來以傳統農學為主,如農副產品種植、養、殖畜牧等專業,直接面向農村產業。然而,由于農業發展趨勢的工業化,傳統的、陳舊的知識和技術使得很多農職學校逐漸失去市場,招生困難。農村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下降,水平降低,難以滿足新農村建設對現代復合型技能人才的需要。而且,許多農村職業學校因為農類專業招生不景氣,已經將專業設置改為電子信息、網絡、機械加工等社會上比較熱門的專業,沒有考慮到農村經濟的實際需求,而且由于盲目開辦新專業,導致畢業生質量不高,教學水平下降。
(1)缺乏對農村職業教育重要性的足夠認識。目前,對農村教育存在偏差,普遍是重普教輕職教,沒有認識到農村職業教育培養技能型人才的潛力,對農村職業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看不到農村職業教育在國家發展建設中的重要作用,缺乏長遠的眼光和與時俱進的觀念,以至于農村職業教育得不到很好的發展和進步。
(2)農村職業教育投入經費不足。由于我國對職業教育投入偏少,導致農村職業教育投入經費嚴重不足,造成許多農職學校生存困難,教學質量下降。要改變這種情況,教育行政機構必須加大對農職學校的投入,將農職學校的建設劃到中央財政投資的范圍之內,爭取更多的央財支持力度,從而改善農職學校的辦學條件和發展水平。
(3)農村職業教育的“離農”教育模式。長期以來,農村職業教育就是“離農”教育,農民希望學生離農,希望子女到大城市發展,在這種觀念下,職業教育被輕視。農職學校在專業設置上應靠近農村,但又漠視和脫離農村社會經濟和生活,盡管所開專業都是農民感興趣的專業,但在師資和實訓設施上都跟農村的發展有很大差距。
(4)職業培訓難以開展。通常職業學校教育不向社會開放辦學,所招收學生都是經過高考的應屆高中畢業生,農職學校面向社會的職業培訓也是少之又少,可以說,職業培訓基本上還沒有發展起來。雖然政府有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計劃,但農民卻不愿參加,他們迫切需要獲得謀生和發展技能,這樣,使得面向農村的職業培訓難以開展起來。
(5)職教師資水平不高。農村職業學校教學水平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其教師教學水平不高,教師流失現象嚴重,尤其是雙師型教師嚴重匱乏,這嚴重影響了農村職業學校的發展。教師的學歷低,專業教師少,教師實踐能力不夠,不能進行有效的對口實踐,教師普遍缺乏科研能力,這樣的教師隊伍穩定性差,不利于職教水平的提高。
(1)提高對農村職業教育的重要性的認識。農村職業教育與農業現代化的進程,農業的發展息息相關,同時也是新農村建設和社會進步的有力措施之一,支持農村職業教育是國家教育的方針政策之一。要提高對農村職業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必須明確定位農村職業教育,一是要提高全體農民的整體素質,使農民掌握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在農業建設中可以利用先進的知識指導農工;二是在協調城鄉經濟發展中,要發揮農村職業教育的作用,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問題,培養處一部分可以走出農村的農民。
(2)加大對農村職業教育的投入。農村職業教育只有爭取政府更大資金投入,并多方拓寬渠道,爭取更多的企業和社會捐贈,才能發展得更好。同時,政府要通過科技推廣和扶貧資金、優惠政策等,使一部分經費用于農村職業培訓。農職學校要加強與農村企業的合作,推廣農用企業的科技,培養農用企業的人才,以培養出適應農業發展的人才。
(3)農職學校要以特色辦學。農職學校要以特色辦學,面向廣大農村、廣大農民。要深入進行市場調研,以市場為導向,了解農村對人才的需求,培養市場需求的緊缺人才,在專業設置上,要緊貼產業,靈活適應市場變化。農職學校要在自身能力的基礎上,加強整體定位,突出特色專業,加強內涵建設,提高辦學質量。
(4)加強農村職教師資隊伍建設。加強農村職教師資隊伍建設是提高農職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措施。要加強農職學校教師的培訓,引進雙師型教師,注重教師的理論水平與實踐操作能力,提高農職學校教師的薪金、待遇,解決就是評聘職稱的困難等,從根本上保證農職學校教師的穩定,提高教師的整體水平。
(5)職業學校教育與職業培訓并進。由于初、高中畢業生逐年遞減,職業學校招生困難,因此,農職學校要根據市場的發展變化,轉變辦學思路,學校教育與職業培訓齊頭并進,才能生存。構建以農職學校、鄉鎮及民辦職業培訓機構為主的農民職業培訓網絡是新農村建設進程的農民培訓的有力措施。
(6)農村職業教育必須采取靈活多樣的辦學模式。農村職業教育要改變單一的辦學形式,開辦各種形式的職業技術培訓,讓農民掌握一技之長。對農民的教育,可由農職學校、農業技術推廣機構,采用短期培訓、專題講座的形式,也可舉辦夜校,或者把培訓班辦在工廠、企業,甚至辦在農民工聚居區,為農民工的學習創造有利條件。另外,還可以采用遠程教育或自學考試的形式,為農民提供多種受教育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