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衛,楊皖軍,趙 凱
(宿州市農機推廣(培訓)站,安徽 宿州 234000)
宿州農機推廣服務體系現狀及建設思考
張文衛,楊皖軍,趙 凱
(宿州市農機推廣(培訓)站,安徽 宿州 234000)
目前,宿州市的縣級和鄉鎮級農機推廣機構基本處于定位不明、機制不順、經費不足狀態,嚴重影響推廣職能的發揮。要解決這些問題,須從三個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一是依法落實財政全額預算,充分發揮農機推廣機構的法定職能;二是加快農機推廣體系建設,提升農機推廣服務能力;三是創新服務手段,改進農機推廣模式。
農機推廣;隊伍建設;宿州
市縣農機推廣站為農機局下屬事業單位。如宿州市農機推廣站:編制15人,實有8人,其中高級職稱崗位3個、中級職稱崗位4個、管理崗位1個;屬財政全額撥款單位 ,人員平均工資3000元左右,年辦公經費8000元/人,年績效工資8000元左右/人,年推廣經費30000元;無專項推廣工作經費。縣(市、區)推廣站以靈璧縣農機推廣站為例:全站在職職工38人,中級職稱3人、初級職稱17人、無職稱18人;編制5人、超編制33人,年績效工資6000元,人員平均工資160元,財政定額撥款52000元,無專項推廣經費,屬自收自支事業單位。
(1)縣級農機推廣機構定性錯誤。我國《農業法》、《農業技術推廣法》和《農機化促進法》都明確規定了農機推廣機構屬于公益型一類服務機構,應納入財政全額撥款單位,保障人員待遇和工作經費,應和其他涉農推廣機構共享改革成果。由于縣級農機推廣機構定位不明,機制不順,無推廣經費,嚴重影響推廣職能的發揮。就農機化工作方面,真正能投入到農機化技術引進、試驗、示范和培訓農民等技術推廣工作的則很少。國家法定職責與基層實際職能定位和履職情況存在很大差別。國家糧食戰略離不開農業機械和關鍵技術的推廣,農民急切需要使用先進、實用農業機械和技術,但地方政府把中心工作都放在了工業經濟、招商引資和安全穩定等。農機化發展和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實際是處于政府中心工作的邊緣,未得到應有的重視,法定職能得不到清晰界定、落實不到位。
(2)鄉鎮農機推廣中心設施條件太差。靈璧縣19個鄉鎮農機化技術推廣中心,辦公面積合計293m2,其中120 m2為危房。11個鄉鎮農機推廣中心的辦公室是借用鄉鎮政府的、1個鄉鎮農機推廣中心是租賃25m2民房作為辦公室,3個鄉鎮農機推廣中心無辦公場所。19個鄉鎮農機推廣中心只有1臺電腦、1部照相機,推廣工作就靠兩條腿。部分農機推廣人員因工作條件制約不愿干工作,導致鄉鎮農機推廣職能嚴重缺位,公益型服務職能無力發揮,找不到著力點。
(3)農機推廣經費匱乏,推廣模式落后。縣級政府對農機化技術推廣工作重視不夠,沒有按照相關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要求,加大財政對農機化技術推廣工作的投入。沒有工作經費和項目經費,致使很多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示范推廣和創新項目建設難以實施,農機化技術推廣工作不能正常開展,現代農業條件下農機推廣方式方法的深入研究和現代農業生產模式的探索無人問津,普遍存在著農機人員被抽調從事鄉鎮政府非農工作或經營自己的家庭產業現象。縣農機主管部門指揮協調乏力,人員老齡化、非專業化、推廣工作兼職化,有些農機人員甚至處于開會不到、情況不報、布置任務不要的狀態。對政府職權、對農機推廣隊伍依賴較高的行政推動式農機推廣模式以不適宜農業發展的需求,嚴重制約了農機化事業的快速發展。當今農業生產和農機使用已高度市場化,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在開展農業生產,購買適用的農機具和農業技術時,占著主導地位。行政推動式農機推廣模式和現代農民需求之間產生了矛盾,政府主導的農機化技術推廣工作就會受阻,推廣成本高、效率低下、不能持續。由此可見,政府推動式農機推廣模式已不適宜當今現代農業的發展需求。
(1)落實縣級農機推廣機構全額預算單位性質。財政保障縣級農機推廣工作人員工資、福利、社保等待遇,應是最基本的要求。農機推廣工作是以社會效益為根本,為“三農”提供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的引進、試驗、示范、推廣和服務為目的,縣級農機推廣站承擔著農機科技推廣、科技創新和服務農民的重要職責,參與農機化發展規劃的制定,又要組織實施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推廣和農機化項目建設,既要組織指導鄉鎮農機推廣機構開展工作,又要規劃實施農機服務體系建設,是農機推廣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縣農機推廣機構應納入財政全額預算,縣、鄉農機推廣工作經費和項目建設經費應列入財政預算,按公益性職能定性,落實縣鄉農機推廣人員的合法待遇,保持縣鄉農機推廣機構穩定,保障農機推廣工作正常有序開展。
(2)加大財政投入提升農機推廣服務能力。農機推廣工作是一項基礎性、公益性、持續性工作,同時又是具有很強的前瞻性工作,需要各級農機推廣機構、農機研發、生產、應用人員和相關部門的通力合作,更需要政府的全力支持與協調。完善和加強農機推廣體系建設就需要加大對農機推廣經費的投入,配備必要的試驗示范基地和設備,解決農機推廣條件差、手段落后的問題,充分調動農機推廣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促進農機推廣工作上下協同,構建一支和諧能打硬仗的農機推廣隊伍。
(3)創新服務手段改進農機推廣模式。隨著農村土地流轉及規模化經營進程加快,將出現更多的種糧大戶、農機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的農業經營組織,他們是農業生產的新型經營主體。這將給農機推廣工作帶來新的挑戰和活力。目前農村改革推進過程中,農機推廣部門要加大投資增加技術力量,做到農機農藝相融合,依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立農機化技術推廣示范基地,開展農機化技術推廣項目實施,引進、試驗、示范農業機械和技術,并向周邊農戶推廣。基層農機推廣機構在推廣的過程同時,既要堅持節能、環保、公益,體現國家意志和社會需要,又要做到先進、適用、增產增效,考慮農民的利益。另外,充分利用手機、新聞、電視、廣播、共享云等信息技術和大數據工具,在農機推廣各個環節建立起高效、適用、現代化的評介、推廣農機化的網絡平臺。希望政府加大資金投入,讓我國的農業現代化發展趕超世界先進水平。
A Thought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Status of Agricultural M achinery Extending and Service System
ZHANG Wen-wei,YANG Wan-jun,ZHAO Kai
(Suzhou Agricultural Machinery Promotion and Training Station,Suzhou,Anhui 234000,China)
Currently,the country-level and township agriculturalmachinery extension institutes are in a state where the orientation is indenifite,the mechanism is in poor flow,expenditure is insufficient and otherwise,which severely impact the developmentofpromotion function.Tosolvetheseproblems,effectivemeasuresshallbetakenaround threeaspects;firstly,tocarryout the financialbudgetin fullinaccordancewith lawsand fullymakeuseofthepromotion functionofagriculturalmachinery;secondly,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agriculturalmachinery promotion system,soas to improve theagriculturalmachinery promotion and serviceability;thirdly,innovateservicemethods,soastoimproveagriculturalmachinerypromotionmode.
agriculturalmachinery popularization;team construction;suzhou
S23
A
2095-980X(2015)07-0016-01
2015-06-12
張文衛(1969-),男,江蘇徐州人,主要研究方向:機械化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