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琳
(吉林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吉林 吉林132021)
教育部在《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工學結合的本質是校企緊密合作。多年以來,吉林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積極探索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改革,依托牽頭組建的北方旅游職教集團,逐步探索出了符合自身特點的校企合作模式。
2009年11月25日在吉林省教育廳、吉林省旅游局、吉林省旅游協會的大力支持與協調下,吉林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吉林職院”)從“共建、共享、共贏、共長”、“自愿參與、聯盟互助”的原則出發,在整合原有的旅游類專業實訓基地基礎上,牽頭組建成立了“北方旅游職教集團”。北方旅游職教集團的成員地域范圍為吉林、遼寧、黑龍江省及華北部分地區的北方著名景區以及有一定經濟規模的連鎖式經營旅行社、星級酒店,還有若干所北方高職、中職院校、旅游學會等。北方旅游職教集團于2010年3月,成立了“產、學、研”發展中心,旅游市場研發中心,繼續教育培訓中心,通過“三個中心”的建設,有效推動了職教集團的不斷發展。
北方旅游職教集團的成立標志著北方旅游職業教育翻開新的一頁,宣告了以吉林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為龍頭的北方旅游職業教育由各自為戰的校企合作走向更為深層的緊密型合作發展的新階段。
北方旅游職教集團實行理事會責任制,北方旅游職教集團為互助型聯盟機構,設理事會和秘書處,理事會為最高權力機構,秘書處負責處理日常事務。加盟單位為當然常務理事單位,其法人代表或委托代理人為當然常務理事。理事長、副理事長由理事會選舉產生,每屆三年,理事長在加盟院校中產生。
為規范北方旅游職業教育集團運行管理工作,促進校企合作、校際聯合,職教集團制定并頒布了《北方旅游職業教育集團章程》、《北方旅游職業教育集團運行管理實施方案》,“章程”與“方案”中規定了職教集團的性質、目標和任務,確定了聯盟單位的權利與義務、明確了集團的組織機構架設、經費使用辦法、職教集團聯盟活動內容以及集團運作的保障機制。
在北方旅游職教集團成立之后,旅游專業依托集團內行業、企業知名人士,組建了旅游類職業教育專業建設委員會,深化了專業校企合作體制改革,實現了校企合作模式的跨越式創新。借助專業建設委員會的力量,共同研究分析了北方旅游業的現狀,確定了符合北方旅游季節性特點的談學旺工的靈活辦學模式,解決了人才培養與企業用人需求之間的矛盾。這種模式,為學校人才培養提供了更好的職業教育環境,也為企業解決了旅游旺季用工難的矛盾,為學生創造了帶薪學習的機會的同時也降低了企業的人力資源成本。目前,這種適合于北方的“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分段式”教學模式已經非常成熟。借助北方旅游職教集團的平臺,通過通過定期召開會議、共同研究制訂專業發展規劃和人才培養計劃、互派師資交流,實行人才共育、成果共享,促進整個北方旅游專業職業教育的協調發展。
2009年以來,在職教集團加盟企業的幫助下,先后興建了運營型“吉林印象旅行社”、“吉林印象茶館”、“吉林印象酒吧間”等實操性實訓基地;2011年又在長白山開發建設集團、牡丹江萬嘉旅游投資有限公司、延邊白山大廈等加盟企業幫助下,完成了“模擬導游實訓中心”的導游講解軟件制作、旅游綜合實訓室的旅行社經營管理軟件、酒店管理軟件制作。這些與集團加盟企業對接的校內實訓基地建設,不僅在施行旅游類專業項目化教學中起到了關鍵作用,而且,將“崗前培訓”搬到了集團院校內部,教育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高。為保證與提高加盟景區的講解質量,職教集團先后幫助撰寫與修改了十一個加盟景區的講解詞,把18個加盟景區的講解詞編了一本教材——《北方重要景區講解詞精選》,并做為一門主干課納入了職教集團各院校導游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同時,根據各景區的客源構成,按涉外旅游專業三個已有的專業方向——英語、韓語、俄語進行雙語教學。每年7、8月份,到長白山和延吉市的韓國游客、到北戴河的俄羅斯游客較多。在這樣的地域企業實訓,學生的旅游外語服務能力得到了有效鍛煉。長白山三個景區的導覽系統、雙語注釋;遼寧建昌龍潭大峽谷景區內游覽線路審定;山海關燕塞湖景區的游客服務中心的建設等等,都是職教集團院校教師牽頭和景區組成項目組來完成的。
當下,職教集團是深化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改革的新舉措。吉林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正是順應教育領域深化改革發展的大趨勢,積極探索政行企校的深度融合的實踐創新,借助職教集團的平臺全面提高人才的培養質量,這對加快現代職業教育內涵建設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