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汪洋
(衡南縣云集鎮農機站,湖南 衡南421100)
育秧是水稻栽培的重要環節,秧苗的質量直接決定了水稻的長勢,對水稻產量的影響更是不言而喻,因此做好育秧工作是水稻獲得高產的關鍵。
(1)育秧材料的準備。育秧前的準備工作對于整個育秧工作的開展、以及秧苗質量有重大影響,因此在育秧前要做好充足的準備。機插秧技術最常見的育苗方法是塑盤育秧,因此塑料軟盤是目前最常見的育秧工具,塑料軟盤的規格一般是長40cm、寬30cm。除了塑料軟盤外,我們在育秧之前需要準備“床土”,即培育秧苗所使用的較特殊土壤,它的特殊之處表現在質量要求更高。床土中應當不含有任何礫石和污染性成分,且土質疏松,濕度適中,只有對床土嚴格篩選才能培育出高質量的秧苗。具體來說,我們在準備床土的過程中應當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內容:首先,床土應當盡可能松軟和平整,達到無污染、無毒害的狀態。床土經過嚴格篩選,一般不存在大塊的礫石,對秧苗的生長非常有利。其次,對于堿性土壤,要做相應的中和處理,堿性土壤對農作物的根部有破壞作用,對秧苗的破壞更嚴重,因此要提前進行消毒。第三,施肥的關鍵階段是秧苗的生長階段,因此要在床土中加入適量的肥料,保證秧苗生長所需營養成分。最后,壯秧劑對于促進秧苗茁壯成長有顯著作用,為提高秧苗質量,可以在床土中加入適量壯秧劑。其使用方法是加入床土中并進行充分的攪拌,方法簡單,效果明顯,是育秧的重要環節。準備床土時,不僅要關注床土的質量,還要注意床土的數量。一般來說,2250kg/hm2是較為合適的床土數量。除塑料軟盤和床土外,我們還需要準備薄膜、竹竿和稻草等。
(2)苗床制作。制作苗床也是栽培秧苗的關鍵環節,對苗床地點的選擇要十分謹慎。對苗床的要求可以分為以下4個方面:①苗床應當具有優越的地形地勢條件。地形必須平坦,地勢較高,且位于陽面,便于采光。②對苗床土質也有一定的要求,盡量不使用受污染土地作為苗床,以免影響秧苗質量。一些雜草叢生的土地也不適宜作為苗床,雜草吸收土壤中的養分和水分,影響秧苗的生長。③為滿足秧苗對水分的需要,苗床要選擇便于灌溉和排水的地方,既要方便灌溉,還要在需要排水時能夠及時排出。④制作苗床要提前進行,一般在播種的半個月前完成,使苗床有充分的時間進行固定,減少工作人員對苗床的破壞。最后,還要對選好的苗床進行圍埂,圍埂對于工作人員的技術要求較高,要保障圍埂的質量。
(3)播種。在播種前一天,要對床土做適當處理。首先要將床土濕潤,然后將多余的水排出,使床土在播種時保持較濕潤的狀態。鋪土要嚴格,盤內底土要均勻,底土厚1.5~2.0cm。均勻播種,一般雜交稻芽谷播量為80~100g/盤,常規粳稻為120~150g/盤。播種完成后,將土均勻撒在盤內,將稻種完全覆蓋。緊接著,再次進行灌溉,充分濕潤營養土。然后將塑料軟盤整齊擺放在秧板上,將它們緊密排列起來,保證塑料軟盤的底部與秧板充分接觸。蓋好薄膜,并使用竹竿將薄膜架空,防治秧苗腐爛,在薄膜的上方鋪上一層稻草,起到保護秧苗的作用。
(4)秧田管理。前期充足的準備工作有利于提高秧苗的質量,對秧田的管理是保證高出苗率的重要前提,其作用也不可忽視。如果秧田管理工作不能順利完成,前期的準備工作將功虧一簣。經過長期的科學實驗和經驗總結,我們得到了幾點關于秧田管理的注意事項:首先,保溫保濕是提高出苗率的重要手段。稻種生長為秧苗,必須經歷高溫高濕的作用,其原理類似于溫室大棚,保持較高的溫度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還要注意對水量的控制,水稻喜水,但過多的水分會導致秧苗腐爛死亡,因此要嚴格控制水量。其次,薄膜覆蓋時間不宜過長。水稻不是溫室大棚中的作物,因此不能長期覆蓋薄膜。我們可以在空氣溫度和濕度適中時揭開薄膜,使秧苗與空氣接觸。例如晴天的傍晚,溫度合適,小雨有利于補充秧苗的水分,此時可以揭開薄膜。但仍要注意揭開薄膜的時間不宜過長,以免溫度過高對農作物造成傷害。第三,水是農作物生長必不可少的因素,尤其對于水稻來說,它的作用更加顯著。但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水可能促進秧苗的生長,也可能阻礙秧苗的生長,關鍵在于如何掌控用水量和用水時間。基本方法是:當秧苗缺水時,要及時補水,當土壤充分吸收水分時,要將多余的水及時排出,保持土壤的濕潤。灌溉所用水應保證清潔,防止受到污染的水毒害秧苗。最后,還要注意病蟲害的防治。病蟲害是造成農作物減產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農業部門要加大對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視程度。秧田期病蟲主要有紋枯病、稻瘟病、稻縱卷葉螟等,前期做好防止工作,一旦發現這些病蟲害,要及時噴灑農藥。對病蟲害的防治工作要做到“以防為主,防治結合”、“早發現,早解決”,將病蟲害的危害降到最低。機插秧技術下栽培的水稻秧苗與人工培育的秧苗一樣,都可能出現病蟲害的現象。其治理的方法也是相同的,通過向稻田噴灑適量農藥,減輕病蟲害對稻田的影響。
(1)大田準備。機插秧相對于人插秧來說,速度較快,但不夠靈活多變,所以在插秧前要做好大田的準備工作。大田的田面應平整,沒有高低起伏和坑坑洼洼的現象,還要松軟適中,不能過硬,以免影響機器插秧的質量。還要根據各地實際情況提前做好排水工作,減少淤泥面積,保持田面的平整。
(2)機插。機插秧技術最核心的環節在于機插環節,它也是考驗機插秧技術效果的最關鍵因素。機插的基本步驟是:上機并將秧苗放在框內,調整株距和取秧量,然后開始插秧。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將秧苗平放,減少秧苗移動的次數,防治秧苗被破壞,影響插秧效果。還要注意要將株距調至合適位置,以防秧苗過于稠密或過于稀疏,一般120萬~180萬根/hm2為宜。
(1)水漿管理。水稻的種植不同于其他農作物,它對于水分多少的要求較為苛刻。眾所周知,水稻一般生長在我國南方,華北平原多種植小麥、玉米等作物,較少種植水稻。主要原因就在于華北平原水量不足,小麥和玉米可以在旱地中生長,一般的水稻則不可以。除了要求水量充足外,水稻在生長不同階段對于水量多少的要求也是不盡相同的,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在機插秧完成后,應當盡快灌溉農田,以防秧苗缺水而死。在秧苗的生長初期,農田中不可缺水,但是水量也不能太多,在防治秧苗曬死的同時還要避免秧苗被水淹死,要將水量控制在合適的范圍內。在水稻分蘗階段,要適當減少農田中水量,使水稻的分蘗順利完成。在水稻的成熟期,應當注意排水的時間,不因水分缺失造成減產。
(2)施肥。肥料是農作物生長的動力,正確的施肥方法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果施肥不當,不但起不到促進作用,還有可能對農作物的生長產生負面影響。對于機插秧栽培的秧苗,前期施肥一定要充足,即把施肥的重點時期放在在秧苗生長的初級階段。前期施肥有利于秧苗扎根,對中后期的生長也有很大幫助作用。另外,在肥料種類的選擇上,應盡可能使用有機肥,減少化學成分對土壤結構的破壞。
(3)化學除草。雜草的生長會奪取農作物生長所需養分、水分、陽光等,稻田中雜草會影響水稻的質量和產量,由此可見,除草工作十分必要。傳統使用的人工除草的方法,工作效率低,浪費大量人力資源。現代多采用化學除草的方法,通過對農田噴灑除草農藥鏟除雜草,效果好、效率高。除草的過程中,需要選擇合適的農藥,以免對水稻造成影響。
(4)病蟲害防治。稻田中的病蟲害,尤其是臨近收獲季節的病蟲害,對水稻產量有重大影響,因此要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不可否認,機插秧的栽培技術對于提高秧苗質量、促進秧苗茁壯成長等有顯著作用,但從種植效果來看,目前大部分機插秧技術下培育的水稻對防治病蟲害沒有明顯效果。通常情況下,水稻常見的紋枯病、稻瘟病、稻縱卷葉螟等病蟲害在機插秧栽培技術下同樣存在。除了農戶的個人防治方法外,還要根據當地農業部門提供的病蟲害預報和銷售的藥劑配方,有針對性地進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