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仁縣農機局 單 平 唐愛社
安仁縣是雙季水稻主產區,全縣耕地面積2.34萬hm2,擁有農業機械總量達35000多臺套。近年以來,隨著農業機械數量不斷增加,農機維修保養能力更顯弱小,難以滿足農機化發展要求。因此,采取措施提升農機維修服務能力已是農機部門的一項迫切任務。
目前,全縣農機維修市場需求巨大,而專業的維修網點少、等級低。全縣具有三級資質的農機維修網點只16家,所有的維修點都兼營農機配件或汽車維修、電焊業務等,且農機維修規模小、設備簡陋。每家店點一般只有維修技術人員1~2人,持證率低、維修技能不強,只能從事簡單的、技術含量低的維修,對大中型收割機、拖拉機等的復雜故障無可奈何。機手一但機械設備出故障,都是要求經銷商的售后維修人員或廠家“三包”維修人員負責維修。
全縣從事農機維修從業人員近100人,主要是經營農機配件個體戶、農機大戶、農機經銷商售后服務人員、廠家“三包”服務人員及1990年代的老農機站人員。持有農機維修職業資格證的20人左右,主要是農機主機經銷商的售后維修人員。農機維修從業人員一般只能維持生活,如清溪大橋劉師傅的農機維修店,從事農機配件維修5年多,只能維修單缸柴油機、小型耕整機等,因設備與技能缺乏對大中型收割機、拖拉機等束手無策;加上平時賣農機配件,年收入也只有2萬~3萬元。有的網點年收入在1萬~2萬元還不能維持生計,有5家維修店已關門停業轉向其他行業。近幾年基本沒有新增從事農機維修職業的年輕人。
農機部門對農機維修行業基本沒有履行監管與服務,近年來只對農機購置補貼經銷商的產品“三包”服務進行了監管,要求建立了維修臺帳。全縣農機維修行業基本上處在脫管狀態,維修網點的許可審批農機部門沒有參與,對16家獲得三級維修資質店點的資歷、設備、維修服務能力及從業人員的維修執業資格監管也不到位。例如安平鎮一家農機維修與配件店,農機維修技術三級證是2007年郴州市技術監督局辦理的,之后從沒到任何部門年審,也沒任何部門上門檢查督促。華王鄉一家農機維修店,沒有任何農機維修技術等級證、職業資格證,從事農機具維修10年多。一家農機銷售公司有農機維修人員5個,只有2人持有農機維修職業資格證,公司也沒有申辦農機維修技術合格證,只對公司銷售的農機具售后維修服務。近幾年以來農機部門也沒有新審批農機維修網點,老的農機維修網點在市場慢慢消失,農機維修技術從業人員越來越少。
造成農機維修監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農機部門工作經費不足是其中的重要因素??h財政每年給基層農機工作人員的工作經費只有2000元,制約了農機維修服務管理工作開展。
(1)建立監管制度及強化服務意識。農機維修管理與服務是農機化工作的組成部分,是農機主管部門工作的職責之一。因此,農機部門應強化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加強與工商管理、技術質量監督等部門的聯系,制定操作性強的農機維修管理服務制度,既要培育與扶持維修市場發展,又要把行政監督落實到位。農機部門重點要抓好從業人員技能培訓,完善《農機維修操作職業資格證》、《農機維修技術合格證》的管理措施,做到農機維修店點及從業人員100%持證開展業務。
(2)建設區域性農機維修服務中心。近年來,隨著農業機械的快速發展,高性能的大中型農業機械保有量不斷增加,且大中型農業機械的型號品牌多而雜,零配件的標準化、通用化系數低,維修難問題更顯突出。建議政府出臺一些優惠扶持政策建立技術過硬、設備先進、配件齊全的區域性農機維修中心和培訓一批年輕的高素質維修服務隊伍。
(3)培訓一批農機維修專業技術人員。結合陽光工程項目,搞好新老農機維修人員的技術培訓,提高修理工對新型農機具的維修技能,指導他們規范經營,擴大維修網點規模,提高其經濟效益。同時加大對農機手的技術培訓,提高其自修水平和機具維護保養能力。特別是要出臺一些優惠政策,培訓一批文化程度高、有志于農機維修服務的年輕人,鼓勵他們創辦農機維修店,并在政策上、技術上、資金上給予扶持。
(4)加大示范網點建設。對現有三級維修店點進一步規范管理,幫助其提高維修技能、服務質量和經營效益。開展職業技能比賽及服務質量評優活動,對好評率較高的維修店點,進行扶持獎勵,以點帶面提升農機維修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