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云龍
摘要:通過合理安排稻菜輪作,建立了適宜蘇南地區的優質水稻—春甘藍輪作高效生產新模式,實現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收節支的目的。介紹了優質水稻—春甘藍水旱輪作高效模式的優勢和主要栽培技術要點。
關鍵詞:甘藍;水稻;輪作;優質高效;栽培模式
中圖分類號: S344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002-302(204)2-0090-02
江蘇省蘇南地區種植方式多為稻—麥(油)兩熟制,耕地及氣候資源利用率較低。為了提高種植效益,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蔬菜所和常熟市農業技術推廣部門進行了稻菜輪作高效栽培技術的研究,利用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自主選育的優質水稻和春甘藍品種,探索出一套優質水稻—甘藍水旱輪作高效栽培模式,取得了較好的效益。充分發揮了稻菜各自的生產優勢,將傳統的稻—麥(油)種植模式向稻—菜高效種植模式轉變,充分注重資源的內部循環,以環境友好型方式生產高質量的農產品,進而提高經濟效益,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2-3]。
水稻—甘藍輪作模式的優勢[2]
水稻—甘藍輪作可以充分利用冬季的溫光資源,減輕病蟲害,節支增收,保護環境,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水稻—甘藍輪作模式的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減輕病蟲害,實行水旱輪作,減少了水稻長期淹水種植感染的病害和土壤還原物質對根生長的抑制,還可減少蔬菜的土壤性病害和地下害蟲,提高水稻和蔬菜的產量。(2)改良土壤,稻菜輪作有利于有益生物的繁殖,促進有機質的礦化和更新,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數量及其活性,增加土壤有效養分。(3)提高土地利用率,節約成本。水稻—甘藍輪作集水稻生產和蔬菜生產為一體,實現水稻和甘藍雙優質高效,緩解菜稻爭地的矛盾[3]。水稻生長結束后殘留在土壤中的肥料可以充分持續供應蔬菜生產,節約肥料等成本。(4)增加種植戶的收入。該模式優質水稻產量 [3]9 000 kg/hm2,水稻價格0元/kg,產值達90 000 元/hm2;甘藍產量75 000 kg/hm2,甘藍價格 0元/kg,產值達75 000元/hm2;合計總產值達65 000元/hm2,純收入可達50 000元/hm2。
2優質水稻栽培技術
2品種選擇
選用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選育的優良食味粳稻新品種南粳46、南粳908。這2個品種具有優質、豐產、抗病性強、適應性強、耐旱、耐濕性強的特點,最突出的優勢是米質優良,各項指標均達到國家二級優質稻谷標準,近年來,在江蘇省及全國優質粳稻優良食味品評會上均取得了很好的名次。栽培措施對米質有明顯影響,這2個品種不耐肥,抗倒性差,如栽培技術不當,外觀與食味品質會明顯下降。
22栽培技術要點
22適時早播,培育壯秧
南粳46、南粳908屬中熟晚粳品種,應注意適當早播早栽,為后茬蔬菜生產騰出季節空間。蘇南及沿江地區,旱育秧播種一般以5月中下旬為宜,機插秧播種可推遲到5月下旬;播前用藥劑浸種,防止種子帶病。旱育秧凈秧板播量825~900 kg/hm2,機插秧每盤播 50 g,大田用種量45~60 kg/hm2,270~300盤/hm2。機插秧秧齡20 d左右,旱育秧齡30 d左右,秧田施足底肥,抓好肥水管理和病蟲防治[4]。
222適時移栽,合理密植機插秧和旱育秧苗分別在6月上旬機插和6月中下旬移栽,9月初抽穗,月初收獲。這2個品種分蘗能力中等,在栽培上應注意保證栽培密度,一般栽插時行距為23 cm,株距為4 cm,掌握在30 萬穴/hm2左右,每穴3~4株苗;機插時行距為30 cm,株距為3 cm,掌握在225萬穴/hm2左右,保證基本苗05 萬~20 萬/hm2,高峰苗控制在390 萬~420 萬/hm2 。要做到淺水栽插,深水活棵,活棵后保持薄水層。
223肥水管理
()合理施肥。南粳46和南粳908抗倒伏能力弱,適宜中等肥力水平種植,施肥過多,易導致后期倒伏。在肥料運籌上原則是“前重、中穩、后補,控氮、增磷、增鉀”,重施基肥、分蘗肥,巧施穗粒肥,一般要求施純氮 270 kg/hm2 左右,并增施有機肥與磷鉀肥。基蘗肥與穗肥比例以7 ∶[KG-3]3為宜,基肥施有機肥3 000 kg/hm2,三元復合肥 600 kg/hm2。一般栽插7 d后施尿素50 kg/hm2左右,栽后5 d施第2次分蘗肥,施尿素50 kg/hm2。7月底、8月初施穗粒肥,穗肥使用量根據苗情適當增減,一般施尿素50~225 kg/hm2。為保證品種的優良食味品質,后期要應盡可能少施氮肥。(2)水漿管理。前期淺水,2~3 cm水層活棵,醒苗后適當脫水露田,分蘗期薄水、活水促分蘗,中期(6月下旬至7月中旬)足苗后分次擱田,增強抗倒能力,7月下旬節間伸長階段,加重擱田程度,以后薄水孕穗。
224病蟲害綜合防治播前用藥劑浸種預防惡苗病和干尖線蟲病。[2]苗期防治灰飛虱、稻薊馬及條紋葉枯病,中期防治縱卷葉螟、紋枯病,后期抓好穗期稻曲病及穗頸瘟的防治。水稻紋枯病可用30%苯醚甲環唑·丙環唑 2 000倍液或6%井岡A·蛇床子素可濕性粉劑750 g/hm2防治。水稻二化螟、三化螟和稻縱卷葉螟可選用0%阿維·氟酰胺懸浮劑噴霧防治。
3春甘藍栽培技術
3品種選擇
根據近幾年對適宜蘇南地區越冬栽培春甘藍品種試種與比較篩選,選擇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自主選育的博春、探春2個品種。這2個品種具有高產、優質、早熟、冬性強、耐寒性強的特點,已經在江蘇、上海、浙江、湖南、湖北等地推廣使用。
32栽培技術要點
32播種育苗
32播期播量適時播種是春甘藍栽培的重要技術措施之一,播種過早,容易發生先期抽薹,播種過遲,成熟期推遲而影響經濟效益,蘇南地區一般在0月5—5 日播種。采用穴盤育苗用種量為225 g/hm2,地床育苗時播種量為375 g/hm2。
322育苗技術可根據條件采用穴盤育苗或苗床育苗。()穴盤育苗。采用72孔穴盤,基質可直接購買全營養型育苗基質或自行配制(近3年未種過十字花科作物的肥沃園土2份加充分腐熟過篩的家禽肥份)。將預濕好的基質裝盤澆透水后壓穴,每穴粒種子,播在穴孔的中央。播完后再均勻撒層基質,為了保濕可在表面蓋報紙或遮陽網,噴透水后將苗盤整齊排放在苗床上。(2)苗床育苗。苗床要選擇近3年沒有種過十字花科蔬菜、地勢較高、排灌方便、透氣性好、質地肥沃的田塊,一般在有頂膜的大棚里較好。播種前深耕曬垡,施腐熟有機肥45 000 kg/hm2,復合肥300 kg/hm2,用40% 毒死碑乳油800~ 000 倍液在播種前噴灑苗床,再耕翻混勻,做成高35 cm、寬2 m、溝寬30 cm、溝深5 cm的平畦。播種前將苗床澆透水,可采用撒播或條播的方式。用新高脂膜拌種,驅避地下病蟲,隔離病毒感染,提高種子發芽率。播后均勻覆上層細土,再用噴頭少量噴水,然后在苗床上蓋雙層遮陽網,降溫保濕。
323苗期管理齊苗后及時揭去覆蓋物,及時通風,防止出現高腳苗。苗床要注意適量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土表稍干,防止濕度過大幼苗徒長或過干而僵苗,澆水要在早晨或傍晚進行。齊苗后及時拔除密苗、弱苗和病苗,使幼苗整齊度一致,以培育壯苗。壯苗標準:株高0 cm左右,5~6張葉,莖粗、節間短、根系發達、植株健壯、無損傷。移苗前3 d停止澆水,煉苗。
322定植適宜的定植期為 月中下旬。前茬水稻收獲后及時騰地,搶晴天及時快速進行深翻,結合翻地施足基肥,一般施用優質有機肥30 000~45 000 kg/hm2,磷肥 750 kg/hm2,尿素50~225 kg/hm2。平均株距為40 cm,行距40 cm,定植60 000株/hm2左右。定植前苗床要澆透水,起苗時多帶土少傷根。穴深5~6 cm,每穴擺苗 株,栽后澆水,待水基本滲下后覆土平穴,苗切忌栽植過深。
323田間管理定植后及時查看苗情,保證全苗。越冬春甘藍幼苗生長掌握冬控春促的原則,越冬前不施肥,保持土壤濕潤,確保安全越冬。有條件的可在越冬時澆次冬水或在 2 月下旬施一些有機灰糞肥。開春氣溫回暖時及時施返青肥次,施尿素300 kg/hm2,適時進行中耕松土。結球前期再追施尿素225~300 kg/hm2。追肥后及時澆水,同時結合除草,清溝培土,確保雨天不積水,保持土壤表面濕潤。
324病蟲害防治露地越冬春甘藍病害一般較少,偶有黑腐病和霜霉病發生,初發病時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交替噴霧防治,每隔7~0 d噴次,連續用藥2~3 次。后期害蟲主要有菜青蟲、小菜蛾、斜紋夜蛾、甜菜夜蛾、蚜蟲。小菜蛾、菜青蟲、菜螟可用蘇云金桿菌(Bt)可濕性粉劑 000倍液、5%氟啶脲乳油 500倍液或25%多殺霉素懸浮劑 500倍液防治,蚜蟲可用0% 蚍蟲啉可濕性粉劑 500 倍液、50% 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 000~3 000 倍液進行防治。同時積極采用物理和生物防治技術,如使用防蟲網、黑光燈誘、黃板阻隔或誘殺害蟲。
325適時采收4月底5月初,甘藍結球緊實時適時采收,也可根據市場價格適當調整采收時間。
[HS2][HT85H]參考文獻:[HT8SS][H9mm]
[ZK(#]潘永圣,王穎 江蘇省有機稻米發展現狀與對策建議 江蘇農業科學,2007(6):4-7
[2]戴忠良,秦文斌,肖燕 有機水稻—青花菜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江蘇農業科學,2009(3):74-75
[3]劉亞柏,劉照亭,劉偉忠,等 有機水稻田土壤肥力綜合評價 江蘇農業學報,203,29(6):57-59
[4]林金建,許偉東,方梅芳,等 南方稻菜輪作栽培技術研究 現代農業科技,20(20):76-77,87
[5]郁寅良,邱楓,吳正貴,等 優質水稻新品種南粳46示范表現與配套栽培技術 江蘇農業科學,200(4):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