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兆建 朱明 沈會權 楊力
摘要:立足產業發展現狀,總結江蘇沿海地區啤酒大麥生產出現的新特點,分析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提出品種改良、深加工利用、專業化發展的目標任務,并從加快培育創新示范企業、構建靈活高效創新的平臺、轉化運用高新技術成果、大力引進創新創業人才、完善產業技術服務體系等多方面提供支持保障,進一步優化科技資源、生產要素,有針對性地構建啤酒大麥產業技術創新體系。
關鍵詞:技術創新體系;產業升級;啤酒大麥
中圖分類號:F3233;F32611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412-0476-02
江蘇省是我國三大啤酒大麥主產區之一,啤酒大麥常年種植面積為1733萬hm2左右。近年來,江蘇省堅持以創新為抓手,在種質資源引進、品種改良與應用、產業布局、加工體系配套、科技服務平臺建設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極大地提升啤酒大麥產業的技術水平,產品附加值、市場競爭能力進一步加強。啤酒大麥發展受國際行情影響較大,面臨著諸多不利因素。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我國啤酒產量增長速度仍然較快,這將大幅帶動啤酒大麥生產。加快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做大做強啤酒大麥特色產業顯得尤為迫切。
1啤酒大麥產業發展新特點
11啤酒大麥適宜種植范圍廣
啤酒大麥耐鹽性較好,能夠在含鹽量低于03%的土壤上生長,江蘇沿海地區灘涂面積約7333萬hm2,約占全國灘涂總面積的1/4,還有近百萬畝的低效鹽堿田可供開發利用。種植啤酒大麥有利于改善鹽漬土壤生態環境,提高鹽堿地的生產潛能,保障國家糧食及食品安全。
12新近育成品種綜合性狀優異
近年來選育的蘇啤3號、蘇啤4號、蘇啤6號、揚農啤5號、揚農啤7號均具有高產、優質、抗逆等特點,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已成為江蘇省啤酒大麥主產區的當家品種。與其他農作物相比,啤酒大麥肥料、農藥使用量少,推廣啤酒大麥安全生產技術,在降低農業生產成本、節約資源的同時,能夠大大減輕農藥、肥料殘留對環境的污染,既能保護生態環境,又能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13啤麥生產茬口布局安排靈活
啤酒大麥具有遲播早熟的特點,江蘇沿海地區秋季降溫快,粳稻成熟期偏遲,有一定數量的水稻在每年11月底到12月初收獲,小麥無法適期播種,而大麥播期彈性大,通過適當增加播種量仍可獲得高產,并比正常小麥早熟5~7 d,有利于下茬作物的種植安排。近年來,受土地適度規模種植的影響,水稻機插秧技術迅速推廣普及,對于早茬的需求十分迫切。
14上下游企業聯手結盟謀求發展
為建立科學的原料渠道戰略,江蘇省將農戶、交易商、麥芽廠、啤酒廠及飼料廠連接起來,已探索建立共存共榮的產業技術創新聯盟,著力破解產業發展瓶頸,實現從田間到廠房的全鏈條信息共享、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形成從優良品種到優質商品啤麥、優質麥芽、優質啤酒產業鏈的良性循環。啤酒大麥科研單位貫穿到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實現科研與生產有機結合,為提升啤酒大麥產業科技競爭力打下了堅實基礎。
2存在問題
江蘇省啤酒大麥產業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產業轉型升級較慢。江蘇省啤酒大麥種植品種混雜,嚴重制約了當地制麥技術、麥芽質量,啤酒大麥生產多年在低水平徘徊,產業帶動能力、示范輻射作用有待進一步加強。二是認識誤區仍未突破。啤酒大麥一直被視為小雜糧、小品種,受重視程度遠不及水稻、玉米、小麥等主要糧食作物,不能享受國家良種補貼、最低保護收購價等惠農政策。三是產業體系不完善。分工不合理,技術支撐能力得不到保障,原料生產、收購、加工、銷售及服務水平跟不上,對農業的增產增收作用得不到充分體現。四是實力雄厚的龍頭企業偏少。產品附加值不高,整體利用水平較低,除部分國營農場集中連片種植,實行統一品種、統一生產標準外,其商品性得不到保障。與國外相比,我國啤酒大麥生產存在技術較落后、品質不穩定、生產成本偏高、信息不對稱、生產方式及購銷市場較混亂等問題,未形成完備的產業化經營模式[1]。
3對策
依據沿海地區啤酒大麥生產特點,堅持“創新驅動、集成示范、綜合利用、擴大影響”的原則,進一步優化科技資源及生產要素,對已有技術進行深度開發、集成,通過科技示范、科技培訓、科技服務體系建設,強化產業鏈建設及延伸,著重提升產品綜合利用水平,實現啤酒大麥產業可持續發展。
31目標任務
通過強化品種導向、注重技術集成、優先完善體系、夯實服務基礎,集中攻克一批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形成適合當地啤酒大麥產業發展的配套技術,著重提升地產啤麥的品質,縮小與進口啤麥的差距。組織開展共性技術攻關,集中展示優質啤酒大麥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培大育強龍頭加工企業,加快特色產業基地建設,建立緊密協作的產業鏈,嚴格品種選育機制,促進產業技術創新。改良啤酒大麥品種,完善優質啤酒大麥栽培技術體系,降低對國外進口啤酒大麥依賴度。通過啤酒大麥品種改良與篩選,選出適合當地種植的優質、高產、抗逆啤酒大麥主栽品種,研發啤酒大麥主栽品種標準化栽培技術,大力推廣良種配良法,地產啤酒大麥原料商品率達95%以上。通過新品開發、深加工工藝流程革新、企業擴能升級,啤酒大麥產業水平顯著提升。以沿海豐富的原料基地為依托,利用品種改良提高麥芽浸出率,通過標準化生產促進優質啤酒大麥規模化種植,引進外加酶技術不斷改良麥芽品質,完善固態發酵工藝提高副產品利用水平,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啤酒大麥加工利用水平顯著增強。推進啤酒大麥生產向特色化、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方向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致富。通過新品種、新技術示范推廣,帶動沿海地區規模化種植,打造產業技術創新、加工利用增值、專業化發展的特色優勢。啤酒大麥生產面積穩定在20萬hm2左右,附產品綜合利用率提高10%。農民在種植、收獲、貯藏及購銷環節均可增加收益。
32加快培育創新示范企業
堅持研究與推廣并重,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圍繞特色產業發展,積極培育農業科技型企業、科技型合作社、高新技術企業、民營科技企業,支持企業開展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建立若干個規模化種植基地、深加工利用示范基地,滿足市場需求、農民需要,提升區域綜合競爭優勢。培大育強龍頭企業,加強分類指導,綜合應用各類調控手段,促進創新要素加快向企業集聚,鼓勵和引導龍頭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開展技術創新活動,開發適應市場需求的新產品、新技術、新成果。大力助推產業技術升級,每年新增一批啤酒大麥龍頭企業,擁有一批核心自主知識產權,提升啤酒大麥產業整體技術水平。
33構建靈活高效創新平臺
緊跟國內外啤酒大麥產業發展趨勢,加強技術合作,注重體制機制創新,探索“一企一校”“一產多點”的科技創新合作模式,構建高效、開放、流動、充滿活力的啤酒大麥創新平臺。圍繞產業技術發展需求,強化科技支撐引領,做好農業技術創新聯盟、科技服務超市、農業科技園區、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的項目論證、經費落實、人員培訓等工作,著力解決制約啤酒大麥產業鏈發展關鍵節點難題,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整合相關科研單位科技人才、技術成果、科研條件等資源,舉辦啤酒大麥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吸納江蘇省內外、上下游技術成果及人才資源,實現科技資源合理配置,建立一批優質啤酒大麥繁育種基地、啤酒大麥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帶動啤酒大麥產業健康發展。
34轉化高新技術成果
充分挖掘當地優勢資源,鼓勵支持農業園區、龍頭企業、科技示范戶掌握核心技術,實現良種良法、農機農藝有機結合,推動啤酒大麥上下游產業發展。積極開展大麥新品種選育、標準化栽培技術研發、輕簡栽培技術利用,開展高浸出率新品種選育及配套栽培技術、保優抗逆栽培技術、矮化密植栽培技術、有機苗粉生產加工技術及副產品綜合利用技術集成創新,形成相應的技術標準。進一步拓展啤酒大麥關聯產業、深加工產業、后續產業的發展空間,發展高產投比、環境友好、成本節約、可持續的啤酒大麥特色產業,為江蘇沿海地區高效農業、現代農業發展提供品種及技術支撐。
35大力引進創新創業人才
針對啤酒大麥產業發展現狀,設立中國農業科學院、南京農業大學及國外專家聯系點、人才聯絡站,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建立專業人才工作站,培養從事啤酒大麥生產及產品加工的技術人員、大麥經紀人、職業農民隊伍,力爭在較短時間內形成結構合理、團結協作能力強、技術水平高的啤酒大麥產業技術研發團隊。優化創新環境,通過提供公共研發、創業輔導、創業投資等便利條件及有競爭力的薪資待遇,吸引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參與啤酒大麥產業前瞻性研究,支持高端人才領銜組建研發中心、重點實驗室,確保龍頭企業擁有一支穩定的科技人才隊伍。
36完善產業技術服務體系
加快科技服務體系建設,力爭做到“統一品種、統一供種、統一管理、統一收購、統一價格、統一加工”,通過“加工企業+合作組織+農戶”“加工企業+經濟人+農戶”“加工企業+購銷企業+農戶”等形式的訂單生產及優質優價收購,多渠道、多形式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形成專業化“家政式”服務的規模化經營機制。采取技術服務與物資配送相結合的新型科技超市服務形式,開展一站式服務,提供共性技術攻關、科技輔導培訓、成果轉化交易、人才服務團隊建設等,構建快捷的科技服務平臺。整合優勢資源,加強縣、鎮、村三級啤酒大麥產業科技服務網絡建設,提高產業信息化水平。開展產業技術培訓,高值化利用廢物資源,保護農業生態環境,促進啤酒大麥產業內涵式發展。
[HS22/3][HT85H]參考文獻:[HT8SS][HJ195mm]
[1][(#]楊力,王龍俊,李長亞,等 鹽城市啤酒大麥產業的新進展[J] 大麥與谷類科學,2011(4:72-73
[2]程燕,李先德 國外啤酒大麥產業鏈運作實踐及其對中國的啟示[J] 世界農業,2014(2:43-50
[3]劉潤萍,李紅霞,岳云 甘肅省啤酒大麥產業化發展的思考[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09,30(3:39-45
[4]黃金亮 關于山東省發展啤酒大麥產業的思考[J] 中國農技推廣,2010,26(12:6-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