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瑞豐 付永
摘 要:文章從丙烯在公路運輸過程中的危險性入手,研究了丙烯在公路運輸過程中的安全要求及發生泄漏后的應急處置措施。
關鍵詞:丙烯;危險性;泄漏;應急處置
丙烯,作為石油化工基本原料之一,廣泛用于環保、高分子材料、醫學和精細化學品等領域,是生產丙酮、丁醇、丙烯酸、甘油、聚丙烯、丙烯腈等多種化工產品的主要原料。目前,除了少數短距離依靠管道進行運輸外,相當一部分丙烯需要經過加壓液化依靠槽罐車完成運輸。
近年來,丙烯在公路運輸過程中造成泄漏的事故時有發生:2014年4月4日16時40分,哈爾濱繞城高速距長江路收費站約500米的匝道上,一輛運載21噸丙烯的罐車,在轉彎下坡時發生側翻,丙烯泄漏。2014年4月24日16時25分許,琿烏高速400公里+100米處,一輛載有22噸丙烯的槽罐車突然起火,幸被百余消防官兵及時撲滅,沒有造成人員傷亡。2014年7月8日凌晨,一輛拉載27噸丙烯的槽罐車行駛至三門峽靈寶市陽店鎮境內一陡坡轉彎路處撞上大樹發生側翻,車上丙烯罐脫離車體,滾下路旁10余米深坡底。2014年11月27日7:00許,一輛載有20多噸丙烯的罐車,在行駛至青銀高速淄博站以東11公里青島方向路段時,翻進了路邊3米深的溝中。
1 丙烯危險性分析
1.1 丙烯的理化特性
丙烯主要的物理和化學特性如表1所示。
1.2 燃燒爆炸危險性
與空氣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其蒸氣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火源引著回燃。若遇高熱,容器內壓增大,有開裂和爆炸的危險。在運輸過程中能積聚靜電,引燃其蒸氣。
1.3 毒害危險性
人體吸入過量的丙烯會造成窒息及引起輕度麻醉,造成人的意識喪失。急性中毒:當濃度為15%時,需30分鐘;24%時,需3分鐘;35%~40%時,需20秒鐘;40%以上時,僅需6秒鐘,并引起嘔吐。慢性影響:長期接觸可引起頭昏、乏力、全身不適、思維不集中。個別人胃腸道功能發生紊亂。
1.4 環境危害性
對環境有危害,對水體、土壤和大氣可造成污染。
2 公路運輸過程危險性分析
2.1 運輸過程的主要危險性
丙烯在公路道路上運輸時,往往采用槽罐車進行運輸,其危險性主要表現在車輛本身的危險性和運輸過程中的危險性兩個方面。
(1)罐車本身的危險性。罐車本身的危險性,除了罐車內物質的危險性外,還表現在:a.槽罐車罐體屬于壓力容器,其設計壓力一般大于等于1.95MPa,單位容積充裝量一般小于等于0.43t/m3,受到撞擊等外界因素影響或者受到罐體腐蝕等內在因素的影響,極易造成罐內液化丙烯的泄漏。b.采用槽罐車運輸過程中,運輸車輛出現剎車不靈、爆胎等意外情況,會造成槽罐車傾翻,容易造成罐體及其附件受到碰撞損壞而泄漏。
(2)駕駛員不安全行為。駕駛員在駕駛過程中出現的不安全行為,如:超速行駛、疲勞駕駛、不按規定路線行駛、違反交通信號等,都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因素。
(3)道路的復雜性。因丙烯為危險化學品,運輸丙烯的槽罐車不能從市區經過,所行駛的路況多為國道、高速公路、鄉鎮村道甚至是山區道路,受到路況急彎、崎嶇不平、道路視線不清或者限高等因素的影響,容易造成事故。
2.2 運輸過程常見的事故類型
公路罐車運輸由人-車-環境組成的道路交通系統為基礎,因其運輸貨物的危險性和運輸過程道路的復雜性,再加上人為因素的影響,共同決定了運輸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從大量的事故后果來看,丙烯泄漏事故主要由交通事故引發,而交通事故本身并不是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最主要因素,事故后接連發生的氣體泄漏、擴散、爆炸、毒害等二次傷害事故往往帶來更加嚴重的災難。
3 丙烯運輸過程安全要求
3.1 人員要求
丙烯槽罐車在運輸過程中,除了駕駛員外,還應配備押運人員,駕駛員和押運人員應嚴格做到:(1)駕駛人員和押運人員必須經道路交通管理部門進行危險化學品相關業務培訓,經考核合格后持證上崗。(2)人員應了解丙烯的危險特性、防護要求和發生事故時的應急措施,熟練掌握消防器材和防護器材的使用方法。(3)運輸途中應經常停車檢查車輛及槽罐的情況,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4)嚴格按照規定的路線進行行駛,不得私自變更行車路線。
3.2 車輛要求
(1)車輛除了加強日常的維護和保養外,出發前必須進行一次全面檢查。(2)應懸掛危險性標志,并配備必要的應急設施。(3)車輛應安裝GPS定位系統,不僅能隨時對運輸車輛位置進行定位,而且同時能及時發現運輸車輛是否按照既定的路線進行行駛。
4 泄漏應急處置
4.1 從業人員應急處置要求
駕駛員和押運人員發現泄漏后,應立即停車熄火。(1)撲救初起火災。如果發生泄漏后引發了著火,駕駛員和押運人員應迅速穿戴好防護用品,利用隨車攜帶的滅火器撲滅初起火災。(2)報警。駕駛員和押運人員在運輸過程中發現丙烯泄漏后,應立即向交通管理部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等部門報警,盡可能清楚說明泄漏物質、泄漏量、丙烯儲量、泄漏部位及事故地點。(3)設置現場警戒。發生泄漏后,駕駛員和押運人員應第一時間在泄漏點附近設置警戒標志進行現場警戒,不得讓其他車輛和人員靠近泄漏區,如果附近有村莊或者商店,應通知他們杜絕一切火源,并做好撤離準備。
4.2 相關部門應急處置要求
(1)啟動應急預案,調集救援力量。政府相關部門接到報警后,應第一時間啟動化學災害事故應急處置救援預案,調集救援相關力量趕赴現場參與現場救援,并成立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分成交通管制組、偵檢組、應急處置組等若干救援小組。
根據報警描述情況,需要配備的救援設施有:消防車、空氣呼吸器、防化服、堵漏工具、大型吊車、倒罐車及牽引車,這些救援設施必須滿足一定的數量,特別強調的是,吊車噸位一定要滿足事故車輛的整體重量要求,避免在事故救援中出現吊車噸位小,不能滿足要求而重新調集吊車的情況,從而延誤救援時機。
(2)噴霧稀釋。消防人員到達現場后,應根據風向,選擇有利的地形,對泄漏現場周圍空氣進行噴霧稀釋,避免泄漏丙烯集聚,達到爆炸極限遇到點火源而引發火災或者爆炸。
(3)交通管制。現場警戒組根據現場泄漏量及風向等氣象條件,初步劃定一定的危險區域,實行交通管制。同時,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地點進行風速測量和丙烯濃度檢測,及時、科學準確地進行交通管制范圍的調整。在實行交通管制的同時,應通知管制范圍內的工廠、商店、飯店、學校等停止用火用電,杜絕火源,必要時通知電力部門拉閘斷電。
(4)偵檢。指揮部應派出2-3人組成的偵檢小組,偵檢小組進行全身防護后攜帶測爆儀等偵檢儀器進入泄漏現場,對泄漏口部位、形狀、大小、單位時間泄漏量、現場丙烯濃度等信息進行偵檢采集,為堵漏方法的選擇及交通管制區域的及時調整和周邊群眾的疏散等決策提供技術支撐。
(5)堵漏。在對泄漏現場進行充分偵檢的基礎上,現場指揮部應根據泄漏現場環境的特點,判斷出最佳的堵漏方法,如表2所示,并派出應急處置組進行現場處置。
表2 常用堵漏方法
在進行堵漏的同時,必須注意:a.必須持續對罐體進行冷卻,對周圍空氣進行稀釋;b.對泄漏口部位進行稀釋,防止堵漏過程產生火花,引發事故。
(6)倒罐。一旦堵漏不成功,應立即采取倒罐措施,將事故車內的丙烯進行倒罐處理。倒罐作業時使用的泵等設施必須是防爆型的,泵、管線、車輛等必須進行接地,并注意倒罐過程中的丙烯流量。
(7)洗消。應急處置結束后,應對相關處置人員及佩戴的器材、泄漏入空氣中的丙烯進行洗消,對洗消產生的廢水進行合理處置。只有實現運輸車輛本質安全化的要求,同時強化運輸企業本質安全化的管理,才能從根本上避免或者減少丙烯運輸泄漏事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范紅俊.丙烯泄漏爆炸事故的特點及應急處置探究[J].廣東化工,2012(4).
[2]胡憶溈.丙烯槽車特大泄漏事故的應急處置方法[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06(6).
作者簡介:岳瑞豐(1982-),男,漢,河南新鄭人,鄭州大學、河南化工職業學院,講師,學士,從事工業安全技術與管理等工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