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超存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生態環境的破壞也越來越嚴重。同時,我國人口的不斷增加,使得人們對水資源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新疆地區的內陸河流域是新疆水資源的重要來源,是國家的重點保護對象。近年來人們對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導致生態環境惡化程度越來越嚴重,嚴重影響著生態系統的安全。所以,文章根據新疆內陸河流域的發展現狀及研究熱點,對其水文和水資源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關鍵詞:內陸河流域;水文水資源;熱點問題;研究領域
引言
隨著我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開展與實施,新疆內陸河流域將成為資源開發與經濟發展的重點地區。新疆內陸河流域的生態環境較為脆弱,能否在資源開發的同時做好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是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的關鍵問題。新疆內陸河流域的發展潛力巨大,對我國經濟的發展也將發揮重要作用,充分了解其水文及水資源問題,對資源的開發、環境的保護及經濟的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現實意義。
1 水文及水資源問題研究的特點和發展方向
1.1 水文、水資源研究領域的特點
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多,水文和水資源研究不僅是我國內陸干旱地區的研究重點,也是全世界始終關注的重點問題。水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隨著全球工業的發展,人類活動對水資源的影響越來越大,導致全球水資源問題愈發嚴重,水資源問題的突出給世界各國的水資源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當今社會水資源研究領域的特點主要是:系統性和整體性、聯系性、復雜性以及先進性。
系統性和整體性指的是水文和水資源的研究規模正在逐步擴大,與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態系統平衡相聯系,水文和水資源與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組成了一個整體性的研究系統;聯系性指的是在可持續發展觀念的指導下,水文和水資源研究與人類社會發展和解決缺水問題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復雜性指的是水文水資源研究領域不斷擴大,研究問題的難度和復雜程度也在不斷增大;先進性指的是水文水資源的研究融入了地理信息系統、遙感技術以及定位系統等先進的技術,這些技術給水文水資源的研究提供的強大的技術支持,大大增加了水文水資源的研究效率,推動了水文和水資源科學的進一步發展。
1.2 水文、水資源問題研究的發展方向
水文和水資源研究發展方向主要包括:基礎研究、應用研究以及綜合研究。(1)基礎研究指的是對當前關系水文和水資源的問題進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現階段水文和水資源的基礎研究主要包括水文極致計算、水文數字模型、試驗水文研究以及冰川水文等,這些問題都是現階段水文水資源研究的重點問題,同時也是水文水資源研究的基礎;(2)應用研究,水文和水資源應用研究主要包括水循環與水鹽平衡、水循環與水平衡以及水環境研究等。水循環與水鹽平衡指的是水資源的循環利用與鹽分含量的總體平衡,水鹽平衡是內陸干旱地區農業發展的必備條件。要對鹽分的產生、遷移以及累積規律等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鹽分排泄的途徑,通過水資源的合理循環對鹽分的含量進行控制;水循環與水平衡指的是在宏觀和微觀尺度上不斷加大對水循環和水平衡的研究,并結合具有水文模擬、水污染控制以及水資源管理等功能的軟件對水循環和水平衡進行科學的分析;水環境問題指的是對河流水域的環境質量進行觀察、研究,詳細分析環境質量的發展趨勢,找到影響環境質量的原因,采取科學的環境保護措施來控制河流水域的污染物、水體富營養化以及地下水污染等問題;(3)綜合研究,綜合研究指的是對水資源開發利用、水資源保護、與生態環境之間關系、節約用水、經濟發展以及水資源管理系統和水資源監控系統等進行綜合研究,提高水資源的科學利用,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2 現階段新疆水文與水資源領域研究的熱點問題
2.1 氣候變化對水文及水資源的影響
受全球變暖的影響,新疆在最近50年的氣溫總體上呈上升趨勢。氣溫上升對水文水資源的影響是很大的,例如博斯騰湖和艾比湖的水位不斷增高,湖面不斷擴大,此外,新疆各大河流也呈現不斷擴大之勢。受氣溫上升的影響,新疆的降雨也呈現逐年增加趨勢,洪水和特大洪水的爆發次數也在明顯增多。影響氣候變化的原因是復雜的,但通過對新疆的氣溫、降水量以及徑流等因素的長期觀測可以了解新疆逐漸進入了暖濕氣候,氣候的變化對水文和水資源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相關部門應開展相關研究應對氣候變化對水文水資源的不利影響。
2.2 干旱地區內陸河流域水文系統構成
干旱地區內陸河流的水文系統包括綠洲水文、荒漠水文以及山區水文。綠洲水文又包括平原河川水文、農業水文以及城市水文等,主要研究的是水資源在綠洲內的合理轉化與平衡;荒漠地區的水文問題其實主要是生態問題,荒漠地區水源主要來自河道下泄水、地下水以及降水;山區水文主要包括冰川水文、河川水文以及生態水文等,主要研究冰川積雪融化成水和降雨、洪水等。針對三大水文子系統應采取措施對三個水文子系統進行科學保護,將它們有機的聯合在一起,在保證每個水文子系統正常循環的基礎上保證整個內陸河流水文系統進行良性循環。
2.3 水資源可利用量及評價標準
水資源可利用量指的是統籌考慮河道生態環境和水資源,在保證生態系統正常運轉最小需水量的前提下,可以供給人類生活、生產用水一次性最大的用水量。這是人類生活、生產可用的理論最大水量,如果綜合用水量超過了該最大值則就會對生態系統產生不可挽回的影響。水資源可利用量是經過各方面科學計算而得來的理論值,在日常生活生產中,要節約用水、合理用水,維護生態環境的穩定性。水資源利用率對當地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具有重要意義,所以,還要引入水資源可利用量評價標準,加強對水資源的科學利用。
2.4 水資源承載力及計算體系
在水資源可利用量的基礎上開展水資源承載力及計算體系是為了在人們生活、生產以及生態環境之間進行水資源的合理配置。對水資源承載力和計算體系的研究可以幫助人們確定生活、生產以及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為干旱地區的水資源科學利用與保護提供依據。水資源承載力計算復雜,而且受各種因素的影響,目前國際上對于水資源承載力的計算還沒有統一的標準,因此,對水資源承載力計算的研究還有待加強。
2.5 地下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地下水是水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加強地下水資源地質參數和地下水水位情況的研究,提高地下水資源的利用率。在科學利用地下水資源的同時還要加強對地下水資源的保護工作。目前,地下水污染嚴重,生活污水、工業廢水以及化肥農藥等都會造成地下水的污染,所以必須采取措施防止地下水的進一步污染。還要重點研究地下水、土壤水以及地表水之間的轉化,促進低下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3 結束語
目前,我國許多城市存在缺水的情況,有的地方由于缺水導致農作物減產、人們生活受到影響、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加強水文和水資源研究,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是解決缺水的重要措施。要逐步加強水文和水資源研究,對當地氣候、自然條件以及地質條件進行充分分析,在水文和水資源理論基礎上加深對水文循環系統的研究,并加大對水文和水資源熱點問題的研究投入,促進新疆經濟的發展和生態環境的保護。
參考文獻
[1]施成熙,粟宗嵩.農業水文學[M].北京:農業出版社,1984.
[2]葉守澤,夏軍.水文科學研究的世紀回眸與展望[J].水科學進展,2002,13(1):95-96.
[3]王根緒,程國棟.內陸河流域生態環境的空間分異特征[J].地理科學,1988,18(4):35-36
[4]黃培佑.荒摸一綠洲對立統一觀與干旱荒漠生態系統的持續發展[J].新疆環境保護,1998,18(8):l7-21.
[5]新疆農業大學.新疆平原區大氣降水、灌溉水、土壤水、地下水水量轉化關系實驗研究[M].烏魯木齊:新疆科技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