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燁


對于自然的敬重與熱愛,以及經過歲月洗禮的精湛手工技藝,在一只只Gucci竹節包里被定格、傳承,跟隨其中蘊含的匠人之意,流傳到每一位追隨者手中。
竹子,一個被烙印上“古老東方”氣脈的符號,與奢侈王國Gucci的緣分竟已經超過半個世紀,一只只有著竹節手柄的包包已經和Gucci畫上等號。耐人尋味的跨海結緣,古老的東方意韻,精湛細膩的手工雕琢,也許這就是竹節包能經受時光考驗的原因之一。
匠人之心鑄就經典
在位于米蘭的Gucci私人典藏館中,珍藏著自創立以來所有瑰麗的歷史記憶。其中以獨立展臺展示著的白色豬皮竹節包,正是1947年問世的第一只竹節包款。它以馬鞍外形為靈感,相襯的竹制旋轉閂扣以及彎曲的竹節手柄,散發著令人屏息的傲人美態,儼然成為Gucci的傳家之寶。
從20世紀40年代至今,竹節包在瞬息萬變的潮流中始終保有尊貴而獨特的位置,令人不禁想要前往Gucci王國尋找它經久不衰的秘密。
駕車從佛羅倫薩市中心出發,不到一個小時就抵達Gucci工廠。皮料研究室、竹柄制作車間、皮料切割車間、定制皮具車間、縫制車間……工廠內的員工們都穿著白色大褂,專注工作,仿佛一所有條不紊的大醫院。但是偶爾幾位技師起身前往其他部門時,就需要通過一道專業的密碼門。即使你已經深入了王國中心,但若想一探究竟,恐怕要碰壁了。
早就聽聞,意大利的許多皮藝工匠的祖輩就在這個工廠工作,一代代地將手藝傳承下來。“比如在皮料切割車間,只有擁有十年以上切割經驗的師傅,才有資格爭取切割鱷魚皮、蛇皮、鴕鳥皮等貴重皮料的機會。”帶領參觀的工作人員介紹著。而此刻正在展示“燒烤”竹子的工匠馬丁已經在這道工序上工作了16年。他手勢很利落,噴射烈焰的火槍在手中就像小朋友的玩具一樣。
事實上一只竹節包的誕生,要歷經十幾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是佛羅倫薩工匠團隊經過多次反復試驗和摸索最終形成的,專精于此的工匠們就這樣沿用著60多年前訂立的標準,在一道道劃分嚴謹的工序里日復一日地締造出時尚傳奇。
東方之竹講述傳奇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不知道在60多年前的意大利佛羅倫薩,作為家族第二代傳人的奧爾多(Aldo Gucci)是不是也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在物資匱乏的戰后創傷期,為解決原材料采購的難題,創作了這款既節省皮料,又充滿異域風情的竹節包。
在講述了半個多世紀的竹節包故事里,最經典的情節當屬竹節柄設計。走入竹柄制作車間,烤制竹節和為竹節上漆就在這里完成。當然,被運送到這個工作間的竹節已經經過了最初的篩選和處理。據工作人員講述,從日本等地進口的竹節全部來自高海拔山地。為保證竹子的品質,Gucci特別開辟專用的竹培育基地。在基地內會先進行一輪篩選,留下粗細勻稱,節與節之間距離也均勻的竹節。“第一輪篩選后,就會有一半被淘汰。”
“因為制作手柄的竹節是選用竹子的根部,而長自高山地區的竹子根須異常繁茂,根本無法用機器處理,必須通過手工一點點地打磨。”在打磨前,工匠需要先將竹子放在火上烤熱。高溫火攻之下竹節會彎曲,此時再借助精準適當的外力使竹節產生最完美的弧度。隨后套上金屬固定器,使其保持彎曲的形態。
工匠們不疾不徐、平心靜氣地調整著竹節的弧度,也將自己的設計心思一點點隨弧度變化和諧地融入其中。但市場上的竹節包手柄帶有獨特的光澤,這是因為在彎曲定型后,工匠們會用天然蜂蠟與法國清漆為其多次上色。最后竹節手柄還要再次經歷烈火的洗禮,呈現出黑色的焦跡。這也成為它能經受時光考驗的證明。
竹節流轉東情西韻
穿著豹紋外套,手拿竹節手柄的雨傘與竹節手袋,優雅地走入飯店的英格麗·褒曼,成為世界電影史上最經典的鏡頭之一;戴安娜王妃一身純白的禮裙,配上同樣高貴的竹節包,成為了戴迷心中最美的畫面……名媛貴婦和明星們挽在手上的Gucci竹節包令全世界為之傾倒。
幾十年來,竹節設計早已超越原先的實用初衷,逐漸晉升為Gucci的標志性設計。由竹節演化的圖案被廣泛應用于雨傘的手柄、頭巾、表帶、珠寶等產品之上,甚至巧妙地雕刻成金色高跟鞋的鞋跟。
如今,品牌創意總監Frida Giannini為經典的竹節包注入了強烈的現代設計靈感,演繹成為New Bamboo。在她的掌舵下,竹節包沿用了手柄和閂扣依然由竹節制成的傳統,卻潮味十足。
新設計保留了原有的皮革長肩帶,配襯金屬鏈帶,加以竹節流蘇點綴,平添一抹性感。皮材上,為區別原設計的豬皮皮革或Cellarius小牛皮,New Bamboo采用時尚的高科技合成橡膠或是經過處理的蟒蛇皮,呈現出科技的質感。而組成New Bamboo的140塊不同的配件,全由位于佛羅倫薩工作間經驗豐富的工匠手工縫制完成,一只包大概需要13個小時。
正是對自然的敬重與熱愛和對手藝的珍視,Gucci竹節包跨越了時間與潮流,成為永恒的經典。日復一日的工作,歷經歲月洗禮和打磨的精湛手工技藝也在一只只竹節包里被定格、傳承,帶著匠心,流傳到每一位追隨者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