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博興縣按照上級部門及縣委、縣政府的部署和安排,選取了教育、衛生類的46個事業單位進行了試點考核工作,取得了較好結果,今年考核工作得以全面鋪開。
一、主要舉措
(一)加強領導,建立健全組織機構。成立了以縣長為主任,組織部部長、縣政府一名副縣長為副主任,縣監察、編制、財政、人社、審計等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縣事業單位考核委員會,考核委員會辦公室設在縣編辦,具體工作由縣事業單位監督管理局承擔。
(二)深鉆細研,科學制定考核規則。考核實行百分制,由共性指標、個性指標和加減分部分構成。并重設置共性指標和個性指標,共性指標包括登記管理和滿意度水平,主要考核事業單位登記管理的規范性和社會滿意度水平,由事業單位考核委員會負責考評;個性指標主要考核主體業務開展、經濟社會效益、管理運營狀況三部分,由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實施。加減分部分最多不超過1分,是對考核指標有益的補充。
(三)明確程序,嚴格規范組織實施。2013年事業單位績效考核嚴格按照考核預告、自查自評、實地考核、社會評價、確定等次、公示備案的程序進行。考核結果分為A、B、C三個等次,最終確定了6個A級單位、38個B類單位和2個C類單位,基本客觀反映了被考核單位公益服務水平。
(四)兌現獎懲,強化考核結果運用。考核等次為A級的,授予“2013年度事業單位績效考核A級單位”榮譽稱號,并在全縣科學發展綜合考核暨科技創新表彰大會上進行了表彰;在各級各類評先樹優中優先推薦;單位主要負責人或法定代表人當年度考核確定為優秀等次。考核結果為C級的單位,給予單位警告,單位以及主要負責人或法定代表人不得參加當年度評先樹優,年度考核結果不得定為優秀等次;主管部門所屬事業單位超過30%考核結果為C級的,該部門不得參加當年度評先樹優。
二、考核中的難點和問題
(一)傳統管理體制和觀念的束縛,導致事業單位主管部門、被考核單位和人員對績效考核工作認識不足。傳統“家長式”管理模式和多年形成的論資排輩、干好干壞一個樣的心態,以及重職稱輕業績的現狀,加上由主管部門組織的事業單位考核工作往往流于形式,導致多數單位和人員對績效考核認識不足,認為只是走過場,對自身影響不大。此次試點考核,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這一現狀,但激勵作用仍然有限。
(二)科學設置考核指標難度大,部分考核內容難以量化。公益類事業單位千差萬別,其工作性質和單位規模也各不相同,雖然將考核指標分為共性指標和個性指標,但是仍存在諸多難點。一是共性指標沒有引起重視。登記管理部分所涉考核內容主要考核事業單位履職盡責情況,但受傳統體制影響,許多事業單位法人缺乏法人主體意識,對此項考核內容認同感不強,其他工作人員對此更是知之甚少。二是個性指標設置困難。教育、衛生類以外的事業單位多數沒有統一的考核模式,而各類事業單位性質差別很大,運行狀況良莠不齊,分類制定個性指標難度很大。三是社會滿意度考評具有一定的主觀性和時效性。作為社會滿意度調查主體,被考核單位工作人員與單位利益休戚與共,服務對象又存在被考核單位提前告知的可能,這都會導致社會滿意度考核分值失真。以去年博興縣教育系統考核為例,員工評分達到99.5%,服務對象評分也達到98.1%。
(三)考核工作任務繁重,組織考核難度大。就博興縣而言,2013年共試點考核46個單位,前期籌備工作長達半年以上,實地考核時,從事業單位考核委員會成員單位抽調人員,成立了一個9人考核組,歷時18天完成考核工作。而2014年擬計劃考核的公益類事業單位超過400個,目前擬定組建5個考核小組共同完成,對照考核目標,按照現有編制人員情況,人員壓力較大。
三、幾點思考
(一)結合公益類事業單位改革推進績效考核工作。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和事業單位績效考核是相輔相成的關系,要結合公益類事業單位改革,推進實施績效考核工作,利用事業單位改革的影響力,來激勵和調動公益類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的內部活力,積極推進法人治理結構建設,解決事業單位人權、財權、事權等方面的瓶頸問題,真正落實事業單位法人自主權。只有真正解決了這些制約公益類事業單位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問題,事業單位績效考核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發揮和釋放。
(二)不斷探索,深入調研,制定科學有效的考核指標體系。公益類事業單位一共27大類,其個性指標的確定既需要根據其自身的特殊性,針對其目標任務進行考評,又需要對考核指標進行量化,統一評估,要制定出統籌兼顧的考核指標。在社會評價方面,要采用更加靈活多變的調查方式,進行不定期抽查,并增加調查范圍,征求包括“兩委員、一代表”等多個范圍的意見,綜合進行評估,力求滿意度調查的真實性和客觀性,減少人為因素的影響。
(三)強化結果運用,切實發揮績效考核的激勵作用。績效考核能否取得實效,成為促進公益類事業單位良好運轉的有效手段,結果運用是關鍵。必須將考核結果與領導干部獎懲任用、機構編制調整、單位財政經費和職工收入水平等四個方面進行掛鉤。一是領導干部獎懲。A級單位的法人當年考核可直接確定為優秀,連續三年為A級的,同等條件下可優先提拔重用;C類單位的法人當年考核不得定為優秀,連續兩年為C類的,予以降免職或解聘。二是機構編制調整。連續兩年考核為C級的,結合單位運行情況和人員情況,適當核減編制、領導職數、內設機構,調整單位職能,必要的可予撤并、取消法人資格。三是單位財政經費。可以按照單位在職在編人數給予一次性物質獎勵。四是職工收入水平。對當年考核結果為A級的可加大財政支持力度,適當調增績效工資總量;當年考核結果為C級的縮減財政支持力度,適當調減單位績效工資總量。
(四)加強組織領導,保障考核工作組織和人員保障。各級黨委、政府、編委主要領導要給予事業單位績效考核高度重視和強力支持,這是做好事業單位績效考核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同時,考核工作既需要組織一定的人員組成考核組開展工作,又需要得到主管部門的支持,結果運用涉及組織、財政、檢察、人社等多個部門協同完成,這都需要上級的支持和調度。
關鍵詞:公益類事業單位 績效考核 公共服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