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舟
貪婪讓這個主管縣財政工作的副縣長喪失了基本的職業操守和最起碼的道德底線,目無法律恣意妄為,最終將自己送進了高墻電網的牢獄之中。
地處海南島西北部的臨高縣,西臨北部灣海域,北臨瓊州海峽與雷州半島隔海相望。近年來,國家為鼓勵發展海洋網箱漁業養殖,專門出臺了建造網箱及漁船柴油補貼的惠民政策。一些官員不安于職守落實好國家的惠民政策,而是憑借手中職權,見錢眼開,挖空心思,收受建造網箱公司的巨額賄賂,同漁業老板里勾外聯騙取國家建造網箱及船油補貼款。
建造網箱要招標 為好處泄信息
具有大學文化的陳卓爾,是海南臨高縣人,2003年6月,他被任命為臨高縣海洋與漁業局局長,時年42歲。時隔兩年,陳卓爾又被任命為臨高縣財政局長、黨組書記。2012年1月,他還被任命為臨高縣政府副縣長,兼任縣財政局長。
應該說陳卓爾的仕途之路是高歌猛進,一路綠燈。這在外人眼里,在同學及同齡人中,陳卓爾仕途發展早已出人頭地,應該心滿意得才對。然而,人心不足蛇吞象,早在陳卓爾任縣海洋與漁業局局長之后,他就有了自己的思維:人之一生是兩條路,仕途路和發財路。仕途路雖說走得通順,但發財路尚未起步,只有仕途路發財路同步,方為人生之幸事。
然而,他始終沒有悟出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陳卓爾有了這樣既想當官,又想發財的逆向思維,最終走上貪腐之路,也就不難理解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陳卓爾結識的腰纏萬貫的漁業老板多了,出外吃喝玩樂的機會隨之增多,燈紅酒綠的都市生活給陳卓爾注入了一針腐蝕劑,令他心理更加失衡。
恰在此時,陳卓爾日思夜想的發財良機終于來了。從2008年至2010年三年間,中央先后撥款3000多萬元給海南省臨高縣,用于扶持該縣深海養殖產業,臨高縣海洋與漁業局決定在臨高海域分三批建造664口深海網箱補助給養殖戶。
2009年,臨高縣海洋與漁業局作為業主單位,對外招標建設第一批網箱200口。
第一時間,陳卓爾就將招標信息透露給深圳華油公司。為爭取中標,該公司總經理張某和田某某等人商定,許諾按每口網箱3850元給陳卓爾好處費。該公司中標后,與臨高縣海洋與漁業局下屬單位臨高縣水產推廣站簽訂了《網箱制造安裝合同》,制造安裝了200口深海網箱。之后,臨高縣海洋與漁業局及時將工程款撥付給深圳華油公司。
令深圳華油公司總經理張某沒有想到的是,由于建造網箱工程的調整,深圳華油公司上級單位不允許深圳華油公司再做深海網箱項目。于是,為了繼續做第二批、第三批網箱項目,張某和田某某很快成立了海南深海網箱公司。
后來,臨高思遠深海網箱養殖合作社及有關漁民與海南深海網箱公司簽訂了《網箱制造安裝合同》,讓該公司制造安裝第二批64口、第三批400口(共計464口)網箱。其間,陳卓爾積極協調漁民與銀行、政府之間關系,同意支付補助款給專業合作社,用于支付海南深海網箱公司制造安裝網箱的工程款。
在2009年至2010年間,田從海南深海網箱公司賬戶以及個人賬戶取出大量款項,先后分多次在海南椰海大酒店等地送給陳卓爾共計255.64萬元。
只是與網箱建造公司合作了一次,就輕而易舉得到了250多萬元外財,此等好事,往后只要有機會不能放過,陳卓爾禁不住暗自竊喜。
點撥他人建漁船 收受油補90萬
有道是,權力本是人民賦予的,但變質的權力往往成為一些人巧取豪奪的依杖。陳卓爾這樣的腐敗分子,就是憑借手中的權力斂財聚財的。
案卷資料顯示:2005年間,時任臨高縣海洋與漁業局局長的陳卓爾,聞聽國家撥給從事海洋捕撈業的漁船發放柴油補貼消息,他靈機一動來了靈感,找來與他關系甚密的福建籍漁老板陳財各,讓他盡快引進兩艘漁船到臨高從事海洋捕撈。
“為何要購船到臨高海域從事捕撈?”陳財各不解地問。
“你可真是個井底之蛙,只知道天只有一個井大。你知道的事情太少了,告訴你一個賺錢的消息吧!國家很快就要給從事海洋捕撈的漁船發放漁船柴油補貼費,憑著你我多年交情,到時候你能不近水樓臺先得月嗎?”
一番話,使陳財各茅塞頓開,幾個月后,陳財各的兩艘漁船辦理了捕撈許可證書、船檢證書和船舶登記證書等手續,并掛靠在陳卓爾實際控制的海南瀾江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瀾江公司)名下。
2006年年初,國家終于下文開始實施對海洋捕撈漁船柴油補貼政策。
給從事海洋捕撈及南沙捕撈的海船專項補貼的消息,不脛而走,很快傳到漁民耳中,陳財各聞聽后大喜過望,他很快來到陳卓爾的辦公室興奮地說:“陳局長真是神機妙算,這事真被你言中了。”“記住,拿到補貼款不要自己吃獨食。”“陳局長您就一百個放心,我懂得做人的道理,不然,局長怎會讓我提早建船來臨高發財呢?”這一問一答,陳卓爾、陳財各自是心知肚明。
2006年至2009年期間,方小路(陳卓爾表弟,瀾江公司名義負責人)以瀾江公司名義多次向臨高縣海洋與漁業局申請陳財各掛靠的兩艘漁船柴油補貼和南沙專項補貼。經陳卓爾等人審批,臨高縣海洋與漁業局批準該兩艘漁船的柴油補貼、南沙專項補貼為179.08萬元和67.89萬元(合計246.97萬元),并很快把補貼款撥付到潤江公司的賬戶上。
巨額船油補貼款到賬后,陳財各很快給陳卓爾兌現了當初“懂得怎樣做人”的承諾,將90.37萬元,作為感謝費送給陳卓爾。
財政所建辦公樓 為斂財不招標
幾年來的官場生涯,權錢游戲,使陳卓爾悟出了一條真理,那就是:“只要別人有求于自己,只要能幫別人辦事,只要涉及工程建設之類的敏感之事,必定能招財進寶。”
在陳卓爾看來,權力真是一個神奇的魔杖,揮舞起來,可以點石成金,也可指鹿為馬。
那是2011年初的一天,臨高縣工程隊老板陳松俏得知臨高縣財政局要新建和舍、博厚和波蓮三個財政所的辦公樓,便很快找到時任臨高縣財政局局長的陳卓爾幫忙,表示想承建這三個財政所辦公樓工程建設項目。
二人一番竊竊私語后,陳卓爾并未急于表態,因為他心似明鏡,如今搞工程項目國家和政府都有明確規定,必須要按程序進行招投標,或是議標,如果直接將工程給了陳松俏不免會惹來麻煩,招人非議。如果公開招標又怕工程被外地建筑公司中標,自己不好拿好處,正在他舉棋不定之時,陳卓爾想出了一個“量體裁衣”的兩全齊美的方案。那便是:不搞招投標,搞議標,不讓外地建筑公司參與,僅限臨高縣建筑企業參加。設定下這樣的先決條件,就意味著三個財政所的辦公樓工程,就只能由陳松俏的工程隊來做。
謀定而后動。當陳卓爾謀定后,便向陳松俏表示,三個財政所的工程同意由陳松俏來做,并明確表示,要讓陳松俏掛靠正規建筑公司參加議標。
為使三個財政所辦公樓工程名正言順地交由陳松俏承建,陳卓爾專門召開了局長辦公會,會上,首先由主管副局長黃某提議,在同等條件下盡量考慮照顧本地的建筑公司。此言一出,其他參會人員一致表示同意。最后,陳卓爾開了金口:“既然黃副局長提議由本地建筑公司承建三個所的辦公樓工程,其他人也表示同意,就這么定了!”
當確定由海南冠盛建筑工程公司(陳掛靠公司)中標后,陳松俏馬不停蹄地以這家公司的名義與臨高縣財政局簽訂承建和舍等三個財政所辦公樓工程合同,緊鑼密鼓地展開了工程施工建設。
三個財政所辦公樓工程完工后,在陳卓爾的關照下,很快進行了工程結算,總金額合計400余萬元,經陳卓爾審核同意后,一次性予以撥付工程款。
400余萬元的工程款到賬后,在2011年10日中旬的一天,陳松俏及時向陳卓爾匯報情況,二人約定了時間在海口市農墾總局附近見面。二人見面后,見四下無人,陳松俏將事先備好一個裝有30萬元現鈔的提袋送給了陳卓爾,陳卓爾點頭示意后,急忙將提袋放入車上,一腳油門不見了蹤影……
庭審翻供亦枉然 退贓消災難如愿
2012年1月,傳來了陳卓爾升遷的捷報,他被提拔為臨高縣政府副縣長后兼縣財政局長。
在一般人眼里被提拔重用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可是,陳卓爾被提為副縣長后卻始終高興不起來,因為早在他任副縣長之前,就聽到有人舉報他貪污柴油補貼款的傳言。從那時起,他總是擔心自己受賄的事會敗露,因而,焦慮與恐懼如影隨形,他始終難以擺脫心靈的煎熬。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只有手中有權,何愁金錢不會滾滾來。陳卓爾反復思忖后,作出一個自欺欺人的決定,將福建漁老板陳財各送的90.37萬元還給他。
殊不知,退了贓款退不了罪。正當陳卓爾惶惶不可終日之際,群眾對他受賄問題的舉報,最終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辦案人員在掌握了陳卓爾涉嫌受賄的犯罪線索后,海南省檢察院第一分院很快立案偵查,在查清了陳卓爾全部犯罪事實,固定了全部犯罪證據后,于2014年9月28日向法院提起公訴。
庭審中,陳卓爾對部分犯罪事實進行翻供。辯護律師也竭力辯解,陳卓爾歸案后主動交代辦案機關尚未掌握的收受賄賂的犯罪事實,具有自首情節。對此,公訴人一一進行了反駁。
2014年12月22日,海南省第一中級法院作出判決,被告人陳卓爾犯受賄,判處有期徒刑13年,并處沒收個人財產30萬元;退繳的250萬元贓款依法沒收,上繳國庫,其余贓款109.64萬元繼續追繳。
一年一覺發財夢,醒后方知萬事空。以不義之財鑄成的鐐銬,究竟是如何的沉重,只有此時的陳卓爾才能掂量出來,自己釀就的苦酒,到底是何等苦澀,只有此時,陳卓爾才品出滋味。
編輯:程新友 jcfycx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