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開順
縮短水稻機插秧返青期技術措施
■劉開順
水稻機插秧返青慢,返青期一般要比人工手插秧和拋秧慢3~5天,有的甚至慢5~7天。機插秧為什么返青期慢呢?這是因為機插水稻適宜移栽的秧齡為15~20天。此時,葉齡基本處于4葉期,剛剛進入自養階段,根源基發育數目相對較少,加上播種密度高,根系盤結緊,機插時被拉傷的根系需要幾天時間生長恢復。實踐中還發現,水稻秧苗在運送過程中被傷害也很普遍甚至很嚴重,而且最容易被農民忽視。主要原因是,秧苗從秧田苗床鋪放到插秧機秧箱上這一運送過程中,秧塊卷成筒且多層疊壓在一起,肩挑或用板車等運送到大田間,再打開秧筒,一塊一塊地擺到插秧機秧箱上。由于嫩綠的秧苗脆弱,容易折傷或折斷。運送距離越長,疊壓時間越久,秧苗傷害越嚴重。機插后秧苗要經過幾天時間才能愈合生長,導致秧苗返青慢,嚴重的會造成死苗缺蔸。有些人沒有明白和理解這一現象的本質,反而責怪于插秧機。針對造成機插秧返青慢的原因,應采取以下措施。
(1)盡量減少秧苗運送中的疊壓。在秧苗運送中,減少秧苗疊壓層數和疊壓時間。秧苗疊壓層數,最好不要超過3層或不疊壓。秧苗送到田間后,應立即打開秧苗卷筒,使每塊秧苗舒展,減少疊壓時間以減少傷秧。為解決秧苗運送過程中造成傷秧問題,建議農戶自做簡易多層秧架。秧架尺寸大小與秧盤(硬盤或軟盤)配套,層與層之間內空高度25cm左右。這樣秧苗放在多層秧架上可以舒展,秧塊不需再卷筒了,也不需再疊壓了,可減少秧苗的受損傷機會,使機插秧苗及時返青生長。
(2)做到“三早”。俗話說“春爭日,夏爭時”,因此要做到早播種、早育秧、早插秧。早稻播種時間一般在3月15日至3月25日,天氣氣溫在10℃以上。同時應掌握“春分早、清明遲、旬中播種正當時,冷頭浸種、暖頭播種”的農諺,機插時天氣氣溫不能低于13℃。否則,移栽后,秧苗不生長,又延長了秧苗的返青時間。因此,做到三早,可減少秧苗返青的時間。
(3)讓秧苗在秧田里多長1~2天。有種田經驗的農民都知道,秧苗在秧田里長1天,相當于在大田里長3天。因此,在不影響機插效果情況下,可讓秧苗在秧田里多長1~2天。這樣,可使秧苗生長發育良好,個體粗壯,機插秧后抗逆性提高,縮短秧苗的返青時間。
(4)施送嫁肥并帶藥移栽。在機插秧前3~4天,要看秧苗的長勢情況,來決定是否施一次送嫁肥。使機插的秧苗儲存養分,以利機插后有較強的發根能力,又具有較強的抗植傷能力。如秧苗葉色褪淡,每畝秧田用尿素4~5kg兌水500kg,于傍晚均勻噴灑或潑澆,施后用清水灑一次,防止肥害燒苗。如秧苗葉色正常,葉挺拔不下披苗,每畝用尿素1~2kg,兌水100~200kg進行噴施。同時帶藥移栽,機插秧前對秧苗進行一次藥劑防治,提高秧苗防病蟲害的能力,有利于縮短秧苗返青時間。
(5)淺插、薄灌、巧施肥。一是早稻要做到淺插:不漂不倒、越淺越好,一般插深為10~20mm。因為早稻淺插,田間表面溫度高點,可促進早稻秧苗根系生長發育,縮短返青時間。二是機插后要做到薄水灌溉:針對機插早稻秧齡短、個體小、生長柔弱的特點,要堅持薄水灌溉,淺水活苗。干生根、濕長苗,只要秧苗根系發育生長良好,那么秧苗返青的時間可以縮短。三是要做到科學施肥:分次施肥,少吃多餐,創造有利于秧苗早返青的環境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