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明
(仁壽縣富加片區農機管理服務站,四川 仁壽 620575)
(1)自然環境條件優。①仁壽縣地區面積較大,人口多,糧食需求量大,這成為仁壽縣發展農業一個重要的動力。②仁壽縣隸屬于四川省眉山市,位于四川盆地中南部、川中丘陵地區,境內地勢西北高東部低,從地形地貌來講非常適合農作物的生長。③仁壽縣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霜雪少見,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溫資源豐富,為農作物的生長提供者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④仁壽縣是四川省首批擴權強縣試點縣、以其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位列發展的核心地帶,占據其中的成赤高速公路、遂資眉高速、仁沐高速、成都經濟區環線高速公路,天府仁壽大道、站華路延伸線、紅星路延伸線,國道213線和省道106線等交通軌道,使其成為眉山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自然也為農作物打開了市場。
(2)政策及技術支撐條件好。①政策支持。近年來,仁壽縣積極轉變發展思路、創新發展方式,整合農村資源、強化龍頭帶動和抓點示范,探索總結了“工商資本進農村、盤活農民房產、推進土地流轉、返鄉能人創業”等模式,有效地破解了農業發展的難題,促進了現代農業的突破發展。②工業產業的支持。工業主要有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機械制造、化工、建材、農副產品深加工8大產業,文林、視高、汪洋、富加四大園區蓬勃發展。實現了農業與工業的有效契合,工業發展可反哺農業,促進了機械化的發展。③教育機構的支持。仁壽境內新建兩所大學,擁有國家級示范性普通高中和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各一所,為機械化提供著技術的支持。
(1)因地制宜推廣農機化技術。四川天氣變化多端很難掌握,容易出現高溫和陰雨天,使得農作物的種植有收成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在農機械化發展過程中,仁壽農機農業部門根據本地特點,以推進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為目標,重點發展耕整地機械、聯合收割機械、機械化育插秧技術、糧食烘干技術及設備。
(2)提高農具的使用效率。鼓勵和支持農機戶、農機大戶和農機合作社等,積極開展本地社會化作業服務與跨鄉鎮、跨縣市作業服務,提高機具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同時支持和引導農機資源合理組合及優化配置,有效集中各家各戶的農機具,建立農機合作社等作業服務組織,最大限度發揮農業機械的作用,減少機具的不合理配置及閑置。
(3)努力保障農機作業安全。技術的實現還需要安全工作做保障,增強農民及全社會的安全生產意識。農機管理部門認真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強化安全生產監管,加強操作技術培訓,使農機安全監管與技術服務進入到田間地頭。絕大多數農機手能做到操作使用安全:①重視機具的安全檢查,保障其技術狀態良好。②注意作業轉移中要安全行駛,避免事故的發生。③重視作業現場安全保護措施,排查安全事故隱患,注意作業現場的安全,積極預防農機事故發生。
(4)主動做好相關配套服務工作。一是加強與石油部門的協商,以保障在作業過程中用油的正常供應。二是積極為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大戶等農機服務組織提供信息服務、技術服務與經營指導,幫助其提高經營效益。
(1)農機農藝進一步融合。農業科技水平的提高將對農業發展產生深遠影響,不僅影響著農作物品種的選擇、栽培模式的改進,還影響著農業生產工具的變革。農業技術與農機化技術的進一步融合,使農機化技術推廣更順暢。同時,通過建造農業信息交流平臺,關注農業及農業機械化政策,從而有效的提高農業技術與農機化技術融合度,推動現代農業發展。
(2)推進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以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為重點與突破口,不斷向經濟作物、養殖業、漁業等領域發展,特別是要加快丘陵山區農機化推進,協調區域發展,形成農業機械化與農業產業化協同發展、互相促進局面。
(3)把農機服務組織培養成農業經營的主體。大力培養農機專業合作社等農業生產經營實體,強化服務功能、提高服務質量、擴大土地生產經營面積,促進農業機械化和現代農業持續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