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爽
(齊齊哈爾工程學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5)
打造高校“企業預備役”的戰略構想,是一種高校與企業之間的校企合作新探索。打造高校“企業預備役”,有效實現了企業用人戰略儲備與學校人才專業技能培養的雙重目標。
對于企業來說,很多企業存在旺季、淡季,為了節約人力資源成本企業通常不會儲備過多的人才,在旺季往往人手不足。因此,對于企業來說,在生產環節的任務重階段是需要人才支持。
從高校的角度來說,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需要安排學生下企業進行現場實踐,需要企業提供實習的機會、與高校共同承擔學生人才培養的社會責任。
從學生的角度來看,首先在校期間帶薪實習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學生的經濟壓力,而且能夠通過實習了解企業文化、熟悉企業的生產流程與管理,有助于促進就業的雙向選擇。因此,在特定時期,學校與企業之間存在實習合作的契機。
(1)定位準確。縱觀搭建“企業預備役”工程的全過程,其核心思想在于立足于學生人才培養。我們吸引學生的不是那么一點實習工資,而關鍵在于對個人這是一場從學習走向工作的實踐學習過程。大學生是很單純的群體,如果作為普通勞動者來看,他們是超值的勞動力,但是要真正能夠發揮他們的潛力,依靠的是因勢利導,引導情緒,將年輕人的激情調動出來,而不是狹隘地關注在薪酬上。讓他們理解到對自己有意義的實踐經歷和企業為他們設計的豐富的訓練規劃對自己是非常難得。
(2)規范管理。有很多企業的相關部門,對實習學生這個特殊群體的管理還很不完善,完全沒有持續性和健全的培訓、培養機制。大學生實習后覺得企業對他們的態度也是不重視、不負責,對企業以及實習產生抵觸、消極情緒。因此,我們就要先從組織建立入手,做全方位的規劃,從入廠安全教育、雙導師制、定期培訓、指導檢查、淘汰機制、評優評先等方面建立健全相關制度,實現“企業預備役”工程規范化管理。
(3)充實內容。在實習內容方面,不能單單立足于某一工藝的崗位訓練,要給學生盡量提供一定的崗位輪換機會,并提供一些成功學、管理學、職業心態、專業技術等方面的書籍號召學生自發進行學習、研討,并邀請企業領導或者學校專家開展講座,豐富學生的企業實習學習生活。
(4)擴大影響。為了擴大企業以及“企業預備役”工程在高校中的影響,每年可以邀請企業高層領導親臨高校進行演講,宣講企業發展歷程、企業家成長經歷和企業管理經驗等。在校園建立宣傳欄或通過制作展板宣傳“企業預備役”工程每次的活動成果、實踐中的心得體會,使“企業預備役”工程的影響不斷擴大,也使成員們的榮譽感和組織意識不斷增強。
(5)擇優培養。首先,能夠通過學生時代參加“企業預備役”工程活動的積累而最終較為便捷地直接進入企業工作,這對于一些專業或自身環境不理想的學生來說,確實是一種不錯的規劃,這個也是我們能夠形成“預備役”隊伍的重要保證。再者,從企業的角度看,對于自己花費心血培養的好苗子,當然也更愿意“肥水不流外人田”,所以及時地實行擇優吸納,應該說不失為一種省時省力的招才好途徑。
建立“高校——企業”預備役的建設思路,首先要保證高校與企業的合作穩定性。這種長期穩定的校企合作,需要高校與企業建立人才培養的共同愿景。企業用人與高校人才培養的目標的交叉點,是學生技能的培養。在相同的切入點下,高校與企業制定詳細的合作方案,通過簽訂“企業預備役”工程實施協議來保障校企合作的穩定性。
大學本科的學生在校四年,流動性不強,如果從大一開始就建立在校理論學習與企業實習的工學交替的教學模式,則學生至少有四年的時間來參與“企業預備役”工程。而且,通過學長制的交替,在實習環節上實現老生帶新生,能夠更好的實現學生技能、經驗的傳遞,縮短學生由校入企的適應期。通過選擇大型國有企業、大型外資企業進行“企業預備役”工程合作試點,實踐證明在旅游、制造、建筑、計算機等專業領域極具推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