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波
(黑龍江省訥河市通南鎮農村經濟技術服務中心,黑龍江訥河 161333)
草場放牧制度及對牧草的影響
王金波
(黑龍江省訥河市通南鎮農村經濟技術服務中心,黑龍江訥河 161333)
為了提高動物的生產性能,人們已經提出了各種不同的牧場管理方法。這些制度通常基于連續放牧或某些類型的輪牧。輪牧通常能增加家畜的生產力,但是需要更高的管理水平并且增加了建造柵欄和灌溉系統的成本。
放牧制度;牧草
為使連續放牧制度的產出最大,家畜的數量必須與牧場的載畜量相匹配。其中一個問題是牧草的生長隨生長季節而發生改變,因此,春季牧草過剩,而夏季(尤其是在干旱地區)缺乏,這就要求家畜數量隨季節變化與牧草的產量相匹配。實踐中,通常春季牧草過量,而在生長受限的季節末期又過少。通常將牧草生產過剩時的部分牧草留出來制成干草,用來在冬季飼喂。當牧草過剩時,家畜采食的選擇性更強,尤其是在幾種牧草混播的草場。家畜往往在牧草適口性好的區域采食,而將適口性較差的留下任其成熟,從而適口性變得更加差。因此,往往出現一些地區的牧草采食強度過大,以致一些優良牧草都被采食掉,從而造成雜草入侵。
已有資料表明,在快速生長期,采用連續放牧制度的動物生產性能與采用其他放牧制度的動物生產性能相當。但在生產力較低的時期,間斷放牧土地上單位面積的家畜生產性能通常更高。如果條件允許,每個牧場年放牧時期應盡量不同。每年放牧草場的順序應輪換,假如每年有三塊草場,那么每年初次放牧的草場應不同。這一方法有助于保持較多的牧草種類,尤其是在干旱地區。
從家畜生產力和牧場管理的角度看,應對一些類型的輪牧制度優先選擇。牧場的連續使用,對苜蓿或其他大型的直立易落葉的植物不利。此外,雜草往往不能被利用,并且有很大部分的牧草由于踩踏或糞、尿的污染而不能被利用。短的、半匍匍類植物則適合長期連續放牧。
輪牧時,牧場的載畜量高,家畜在一塊特定草場的放牧時間較短。為了實現牧場的最佳利用,放牧時間不應超過24h,但在實際生產中,許多生產者放牧的時間要長得多。當牧草被采食到一個合適的高度后,應將家畜轉移到另一個牧場,使第1個牧場能休養生息,重新長到合適的高度。
輪牧能使植物在生理上恢復到生長的初期。如果輪牧頻率合適,那么植物就能維持在未成熟狀態,而且容易消化。輪牧也為植物恢復和累積根部儲備提供了時間。輪牧制度下的牧草產量未必比連續放牧高,但是它的可消化能總量比連續放牧高得多,這是由于采食的植物尚未成熟,消化率較高的緣故。當牧場的載畜量較高時,例如35~75頭奶牛/hm2,則家畜很少有機會進行選擇性采食,并且總的牧草被采食比例也更高,從而抑制了無法利用的牧草和雜草的滋生。
放牧或收割的頻率對牧草的影響與牧草種類及各種環境因素有關。如果利用過度,牧草的產量將大大降低;反之,若利用不充分,牧草產量可能增加,但它的消化率很有可能下降。在一個試驗中,頻繁地收割牧草,例如每2~3周收割一次時,牧草的消化能含量最高,但是每5周收割一次時,盡管此時消化率的最大值有一定程度下降,但是全季節總可消化能產量最高。一些研究表明,集中放牧后給以較長時間的重新生長(3~5周),可以獲得最大的牧草產量,但是,這種效果取決于季節和牧草種類。集中放牧通常在春季更為合適。雖然一些受歡迎的牧草種類,如黑麥草,可能無法承受頻繁的集中放牧,但這樣往往能增加混播牧場豆科植物的相對產量。另一種評定牧草管理制度有效性的方法是估計此種管理制度下畜產品的最大產量,例如單位面積土地上的畜產品產量。
如何使牧草的利用達到最佳,始終是一個難題。采用輪牧制可以在牧草的快速生長時期留出更多的牧草來制作干草。然而,即使應用輪牧制,仍然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牧草。強迫高產家畜(尤其是奶牛)采食過分成熟、遭踩踏或污染的牧草時,動物的生產性能會迅速下降。在某些情況下,可將畜群分成高、中、低三個生產力水平組。高水平組首先采食,或者是安排泌乳奶牛先采食,而營養需要量小的干乳期奶牛和生長家畜后采食。對于羊來說,有時為了使羔羊有最大的選擇性,可以安排它在整個羊群采食之前采食。
條牧法是間斷放牧的另一種變通方法。以美國是奶牛放牧為例,在生產實踐中給家畜限量的牧草,使其在幾小時內采食完,可以使用電柵欄來控制,電柵欄每隔幾小時移動一次。這種情況下的載畜量通常非常高,因此,牧草消耗速度很快,從而減少了家畜踩踏和污染造成的損失。這種方法幾乎可以完全防止動物的挑食,但是需要大量勞動力。放牧前在即將采食的牧場條帶噴灑油脂,可以很好地控制瘤胃臌氣的發生。
[1]方楷,宋乃平,魏樂,等.不同放牧制度對荒漠草原地上生物量及種間關系的影響[J].草業學報,2013,21(5):12-22.
王金波(1977—),男,本科,現任畜牧師擬晉高級畜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