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大明
(江蘇省海安縣墩頭鎮畜牧獸醫站,江蘇海安 226600)
推廣養殖新技術促進山羊產業轉型升級
傅大明
(江蘇省海安縣墩頭鎮畜牧獸醫站,江蘇海安 226600)
養羊業是海安縣畜牧業的傳統產業,多年來年養殖量在70萬頭左右,近年來通過發展規模養殖,推廣高架舍飼,使用顆粒飼料等養殖模式、養殖技術的革新,規模養殖成為現實,養殖數量逐年增長,2012年全縣山羊飼養量近百萬頭,2013、2014連續兩年超百萬頭,同時,大量的農業廢棄物及秸稈得到利用,也為規模養羊解決了飼料短缺的矛盾。
山羊養殖新技術;發展模式;技術措施
我縣近年來山羊產業發展迅速,呈現了又好又快的發展勢頭,推動了畜牧業的結構轉型和內部結構調整。主要表現在:
飼養量創歷史新高:近年來,我縣出臺了一系列的鼓勵政策,全面推進了高架舍飼和秸稈顆粒飼料的技術普及,促進了養羊業特別是規模養殖業的發展。2012年飼養山羊達到98.93萬只,比2009年的74.65萬只增長32.5%,2013、2014連續兩年超百萬頭。
規模羊場發展迅速:2012年新增千頭規模羊場50多家,比上年增加了40多家,全縣年飼養200只以上的羊場已經發展到200多家,比2008年增加了160多家,2014年底共有規模羊場502家,其中縣級規模羊場210家、市級規模羊場184家、省級規模羊場108家,羊場的養殖設施、設備有了明顯的進步,發揮了較好的示范效應。
飼養技術科學實用:高架舍飼和秸稈顆粒飼料技術、先進飼養方式、飼養模式和快速育肥技術、疫病綜合防治技術的使用,推動了肉羊的出欄率的提高,2012年,肉羊出欄率達到了139%,肉羊的育肥期也由過去的10個月縮短為5~6個月,平均出欄體重也由過去的30kg提高到37kg。
秸稈利用效果明顯:近年來,隨著規模養羊的興起,秸稈特別是玉米稈、大豆秸、花生藤、菜籽秸和稻草已經成養羊業不可缺少的飼草。據不完全統計,我縣年產秸稈大約為50萬t,年用于養羊的秸稈有10萬t左右。
2.1 有利條件
我縣曾三度作為國家秸稈養羊示范縣,通過波爾山羊等優良品種的引進與雜交改良,在山羊品種改良、秸稈利用、科學飼養等方面取的成功經驗為轉型升級提供了較好的技術基礎;我縣現有全國最大的山羊交易市場,輻射了全國多個省市,具有得天獨厚的物流渠道和物流方式,巨大的長三角消費市場為山羊轉型升級提供了廣闊的消費空間;同時,隨著養羊比較效益的增加,投資養羊的積極性大幅增加,為轉型升級提供了物質基礎。
2.2 不利條件
(1)土地問題。發展規模養殖,建設高標準羊場必須用地,部分鎮并沒有認真落實國土資源部和農業部關于畜牧業建設用地為農業用地的有關規定,不少投資者苦于批不到土地而卻步。
(2)產品加工增值問題。我縣三年來山羊雖過百萬大關,但加工增值方面相對滯后。山羊主要以白條胴體進入市場,養殖場自辦直營店銷售,沒有知名品牌、著名商標,產品檔次低,升值空間小,全縣唯一的山羊屠宰加工企業還正在建設中,影響了山羊產業的做大做強。
(3)生產與市場風險問題。養羊業與其他養殖業一樣,同樣面臨生產風險、疫病風險和市場風險問題。我縣養羊業是個兩頭在外的產業,苗羊的購進與商品羊的出售,價格的大起大落,始終是養殖業心頭的憂患,特別是2015年3~10月份,成年商品公羊多在20~21元/kg,母羊18~19元,不少羊場在較長時段內虧損經營。
山羊產業的轉型升級,應當根據其特殊的生理、生產特性,運用現代科技,推廣養殖新技術、新模式,發揮其生產潛能,達到品種良種化、飼養標準化、產品加工品牌化和技術服務系統化不斷,提高養殖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3.1 品種良種化
根據我縣山羊生產的現狀,要強化山羊繁育體系的建設,盡快建設良種山羊繁殖基地。在保持我縣山羊原有風味和特點的基礎上,重點抓好基礎母羊的選留、品種改良和雜交利用。通過3~5年的努力,使良種繁殖基地基礎母羊達到1000頭,年向社會提高優質種羊2000只以上。為產業化、品牌化、規模化提供良好的種質資源。
3.2 飼養標準化
規范化的飼養能有效提升養殖效率、養殖規模和養殖效應。一是要全面推行高架舍飼模式,改地面平養為高架飼養,盡快淘汰落后的平面飼養和栓養模式,改造現有規模羊場,達到標準化飼養;二是要全面推行設施養殖,設施養殖能有效提高養殖效率、提高山羊出欄率,通過政府宣傳引導,主管部門技術推廣,對現有設施、設備進行技術更新,引導升級換代,特別是對秸稈處理機械要加大扶持力度;三要全面推行全混料日糧技術,全混料日糧技術TMR(全混合日糧)技術在養羊業發達國家已經普遍使用,但這種技術在我國采用較少,其原因是因為羊舍的建筑高度、飼養方式、飼養密度不利于采用,我縣前幾年成功在山羊規模化飼養上的應用,為采用這項技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通過設施設備改造和人員培訓完全可以迅速推廣應用;四要全面推行投入品的規范管理,強化規模養殖條件下山羊投入品的管理和監管,重點對使用的藥物,飼料和飼料添加劑加強監管,特別是對違禁藥物和休藥期規定的管理;五要全面推行疫病綜合防控技術,隨著山羊規模化、集約化飼養的發展,羊的發病率大幅度提高,給山羊生產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要堅持以防為主的方針,按照規模化、集約化養殖的特點,經過試驗和抗體檢測,制定適合本地區自然條件和氣候特點的規模化羊場的免疫程序,開展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
3.3 產品加工銷售品牌化
積極鼓勵和吸引非農資金投資農產品加工企業。建設一個年屠宰量達到30~50萬只的現代化屠宰加工企業,建設50000m3冷庫,引進山羊肉制品深加工生產線,重點圍繞品牌建設、質量建設和標準化建設,抓好山羊產品的深加工和副產品的增值。
要充分利用建設“樞紐海安、物流天下”的重要機遇,續建年交易量200萬只的山羊交易市場,建設大型電子交易平臺,促進山羊產業轉型升級。
3.4 技術服務系統化
一是要加強動物保護體系建設,繼續貫徹落實《動物防疫法》、《畜牧法》等法律、法規,及時開展防疫、檢疫,有效地控制重大動物疫病的發生和蔓延。二是要加快農民培訓進程,培養一支能為養羊業開展技術服務的優質隊伍,及時吸收國內外養羊業的新成果、新技術、新方法,把肉羊高架舍飼集約化養殖技術、市場信息傳遞到農村、傳送到農民手中,使農民真正成為山羊產業轉型升級的生產主力軍。三是要加強畜牧業信息體系建設,注重信息資源更新,加快推進網上發布供求信息、網下交易農產品的進程,抓好農業信息進村入戶,不斷提高網上交易份額。
[1]胡劍強,周繼軍.山羊科學養殖技術推廣應用[J].養殖與飼料,2015,(11):97.
[2]黃益紅,施彬彬,姜華,等.海門山羊高效集約化養殖技術推廣應用的體會[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3,(2):40-41.